•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灾难艺术家

    灾难艺术家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戴夫·弗兰科,塞斯·罗根,艾莉·葛瑞那,爱丽森·布里,杰基·韦佛,保罗·谢尔,扎克·埃夫隆,乔什·哈切森,琼·黛安·拉斐尔,梅根·莫拉莉,杰森·曼楚克斯,安德鲁·桑提诺,内森·菲尔德,乔·曼德,莎朗·斯通,约翰·厄尔利,梅兰尼·格里菲斯,汉尼拔·布勒斯,查琳·易,彼得·吉尔罗伊,劳伦·阿什,舒格·林·彼尔德,鲍勃·奥登科克,布莱恩·赫斯基,梅根·弗格森,兰道尔·朴,斯蒂芬·刘,凯西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最多三十天

    • HD中字

      蝎子战士

    • HD

      荒蛮故事

    • 荒蛮故事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 HD

      复仇狗联盟

    • HD中字

      这个保安有点彪2

    • HD中字

      举起手来!

    • HD国语版

      业余警察

     剧照

    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7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8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9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詹姆斯·弗兰科从去年起就计划将邪典电影《房间》的拍摄过程搬上银幕,近日该片不仅确定了片名《灾难艺术家》(The Disaster Artist),还找来了以投拍发行恐怖电影为主的新线影业做接盘侠。  2003年上映的《房间》是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邪典电影,该片被很多人视作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影片完全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影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托米·韦素饰演的主人公与他的未婚妻以及最好朋友之间的三角恋情展开,无论是演员的渣演技、剧情的神转折还是毫无美感的运镜都让人印象深刻。2013年,参演《房间》的演员之一格雷·戈泽斯特洛和汤姆·比塞尔联合出版了《灾难艺术家》,回顾了该片的拍摄过程。戈泽斯特洛在书中写到,托米·韦素在开拍此片时完全没有任何电影制作经验。  弗兰兰在担任该片导演的同时,还会出演托米·韦素,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则会出演格雷·戈泽斯特洛。弗兰兰的好基友塞斯·罗根在担任影片制片的同时还在协商加盟演出,另外担任制片的还包括埃文·戈登伯格、Vince Jolivette以及弗兰兰自己。小清新爱情片《星运里的错》和《好景当前》的编剧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已为影片执笔剧本。影片定于今年12月7日开拍。

     长篇影评

     1 ) 孤独表演者

    二刷 多一颗星 电影院放映<房间>这段戏 牛逼的不是跟03年原版的房间多么相似 而是台下观众跟导演本人的反应由开始的好奇羡慕虚荣到不适不屑羞愧再到嘲笑从众自我欺骗都被拍出来 影幕下的电影才是最牛逼的存在 还有亮点就是在洛杉矶这个环境里 出现那么一个新鲜玩意 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骂 如果你不说两句 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在好莱坞混的 那么其实对于汤米本身 也是这么一个外行的突然闯入必有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但也不能说汤米不适合拍电影 只是他不适合在那个阶段 在好莱坞中 拍电影。 相反我倒认为 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条件 必然导向他是一名导演 也是一名演员。灾难艺术家也拍出来对好莱坞体制内电影的潜规则其实是压抑人性与限制自我的 电影画面故事固然重要 但跳出电影表象的人性解剖永远是最值得思考反思的 当然 还有一部分加分在与确实比03的汤米帅的不止一点 而且看到片子里的格雷格 会勾起来一些以前与这个偏执变态的导演的一样的思想经历 只是我更极端一些 所以 毫不吝啬 5星送上

     2 ) 你知道他为了拍烂片,有多努力吗?

    有两部叫做《房间》的电影,而且两部都是极品,2015年的《房间》是好到极点,2003年的《房间》是烂到极点。

    后者制作成本超过600万美元,上映的首个周末票房只有1800美元。

    台词像小学生写的,表演更是灾难级的,整部电影就像一部官方鬼畜。

    最奇葩的是,它还发明了“鬼畜床戏”。

    鬼畜我见过,床戏我也见过,鬼畜床戏我还是头一回看见。

    而且你会发现,男主角的两段床戏是一模一样的,就是把前面的床戏又放了一遍。这种事情连爱情动作片都做不出来.

    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男主完美演绎了我观看这部电影的心情。

    《灾难艺术家》就是讲述拍摄《房间》的经历,由詹姆斯·弗兰科扮演《房间》的导演兼编剧兼演员托米·韦素。

    不得不说,托米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首先他特别有钱,他有一辆奔驰汽车,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各有一间公寓。

    场记拿着他的支票去银行,非常顺利地取了2万美元出来。

    银行工作人员都说:“这个账户就是个无底洞。”

    托米多有钱呢?

    别人拍电影都是租器材,他直接买器材,而且买数码和胶片两套器材,尽管它们打光的方式都完全不一样。

    为拍小巷的戏份,他搭建了一个和外面的巷子一模一样的场景。

    场记:这个巷子的景和外面的巷子一模一样。

    托米:没错啊,我们就是在拍好莱坞大片啊,对不对。

    场记: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拍那条现成的小巷?

    托米:因为这是好莱坞大片啊。

    拍天台的戏份,他不直接在天台拍,反而要用绿幕抠像技术,后期合成一个外景,完全是有钱没地儿花。

    同样的,拍室内戏也不直接在公寓拍,而是在摄影棚里搭建一个和公寓一模一样的场景,可以说为了花钱也是煞费苦心了。

    甚至斥巨资搭一个只限他自己用的卫生间,即便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卫生间。

    作为一部无明星、没有大制作、场景单一的剧情片,《房间》就这样硬生生地花了600万美元。

    拍完电影之后,托米还自费放映2周以取得申报奥斯卡的资格。

    然而,没人看过他上班,而且上班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钱。

    时至今日,仍然无人知晓他来自何方,经费出自何处,以及何时出生。

    而他的才华,和财富可以说是呈反比。

    他自己写的剧本,他还记不住台词,更何况这剧本还是小学生作文:我没打她,胡说八道,一派胡言,我没打她,我没打。

    一段戏份NG几十遍,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会背了,他还不会背。

    而且他的台词功底也是灾难级的,名副其实的“灾难艺术家”,陈学冬看了会沉默,吴亦凡看了会流泪。

    他一言不合就尬笑,即便这一幕本来应该很严肃。

    他一边说要拍出《泰坦尼克号》的效果,

    另一边又要坚持露臀:我的屁股就是这部电影的卖点。

    他在电影中明明都掏枪自杀了,然后又起来了……

    能逗笑观众的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喜剧片,另一种是演技或台词功底太差产生的槽点或违和感。

    《房间》显然属于后者,演员演得很卖力,但是让人不忍直视。

    《房间》不是喜剧片,胜似喜剧片。

    滑稽的台词、尴尬的演技、弱智的剧情、鬼畜的笑声相结合,托米成功将一部非喜剧片拍出了喜剧效果,打造了这部烂片史的里程碑。

    最为重要的是,以上效果都不是托米有意为之,而是他想认真、严肃地拍电影,但是演技、台词功底实在太差了,而这也正是《房间》难以超越的原因。你很容易把喜剧片拍得比《房间》好笑,但很难把非喜剧片拍出《房间》效果,可能只有黄圣依和欧阳娜娜能与之一战了。

    优秀的传记片绝不是要演得好,而是要演得像。要结合原型人物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原型人物是什么样,你就要演成什么样。比如托米·韦素本就是演技差,你要扮演他,就要做到和他一样演技差。

    所以模仿托米·韦素并不简单,并不是说加里·奥德曼和丹尼尔·戴-刘易斯这种级别的演员就一定能做好。

    你能演好丘吉尔和林肯,但不见得能演好黄圣依和欧阳娜娜。

    詹姆斯·弗兰科显然没有让观众失望,他把托米·韦素那种“你知道我为了拍烂片有多努力吗”“我很严肃地表演,但演出来就是很尴尬”的效果拿捏得非常到位,他把《房间》滑稽、鬼畜、奇葩、邪典的特点演绎得恰到好处,仿佛他就是托米·韦素本人,毫无违和感。

    他拍的高仿版《房间》,和原版《房间》如出一辙,浑然天成,不仅做到了形似,还做到了神似。

    詹姆斯·弗兰科能借此拿下金球奖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仅是詹姆斯·弗兰科,其它演员同样是从选角到服装、表演都惟妙惟肖,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其同步程度可以精确到每一秒、每一帧。

    除了有钱、演技差之外,托米·韦素的另一个特点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好听点,他执行力强,说难听点,他做事不考虑后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下决定。

    先是叫格雷格一起去洛杉矶,然后迅速地写剧本、买设备、招募工作人员、开始拍摄……

    他太固执,太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室内、小巷搭场景,天台用绿幕,铁了心要露臀,还当面让女演员难堪。

    你要是指责我,我就开除你。

    他总是迟到,让大家等他。他明明很有钱,可是不肯给演员买水,因为他很享受“高高在上、我行我素、你们全都要听我的”的感觉。

    他损人不利己,明明可以换个时间拍格雷格刮胡子的戏份,却偏偏要坚持马上拍,让格雷格错失了其它从影机会。

    电影就快拍完了,他还开除场记和摄影导演,换了其它人。

    从生活的角度看,他自私,情商低,不考虑其它的感受,永远只顾自己;从事业的角度来看,他偏执的性格让他很有机会成功,因为他永远相信自己,从不怀疑自己。

    尽管他最后失败了,拍了一部大烂片,但失败得很成功。

    有人说:历经了十年的岁月,而人们还在观看、谈论这部电影,这是十年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没有的待遇。

    因为《房间》太烂了,烂绝古今无敌手,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境界,所以被人们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部公认的烂片突然就变成了邪典电影的代表作,开始扭亏为盈,在世界各地午夜场的放映经常销售一空,还催生了一群《房间》的粉丝。

    由于电影中莫名其妙地出现调羹和橄榄球,观看《房间》时戴头盔、扔调羹和橄榄球就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还有无数人模仿电影中的台词、桥段。

    对于这种现象,人们不禁表示:希区柯克都不能经常有这样的待遇。

    当然,这多多少少有点阿Q精神,电影也有美化托米·韦素和《房间》的倾向。

    乞丐中的霸主,还是乞丐。再成功的烂片,也是烂片。

    曾经被人们低估的《银翼杀手》《大话西游》《守望者》逐渐被恢复名誉,但《房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洗白,仍然是批评多于表扬,鄙视多于赞美。至今IMDb只有3.6分,豆瓣只有4.2分。

    《灾难艺术家》是一部喜剧片,讲述托米带领一群人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

    表面上很好笑,实际上很辛酸。

    《灾难艺术家》和最近的《我,花样女王》有点像,看第一遍看觉得有趣、幽默,看第二遍觉得无奈、心塞。

    以往的美国梦、心灵鸡汤的电影通常是主角经过不懈的奋斗获得更好的生活,《灾难艺术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反美国梦,反鸡汤,反套路。

    托米·韦素堪称现实版堂吉诃德,全世界人都不相信他,都叫他放弃,

    但他永远相信自己,永远坚持奋斗,永远追求梦想。

    他有钱,有执行力,有毅力,最终却失败了。他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才华,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

    他的经历和“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的名言完全相反,因为这句名言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既扎心,又真实。

    “努力就会成功”毕竟只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更多的是平庸之辈。

    正如电影中的好莱坞制片人所说:有理想不一定就会成功,就算你有马龙·白兰度的天赋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会成功。对你来说,成功是不可能的。

    托米:那可能……可能……

    制片人:没有可能,给你一百万年也不可能。

    托米:那一百万年以后呢?

    制片人:更不可能了。

    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3 ) 近5年来,最有新意的好莱坞喜剧

    虽然豆瓣评分还没上8分,但是某天当它上了8分我也不会觉得多以外,因为我看到了这部喜剧电影是要有多么强的技巧才能把这样的题材给拍好,让观众开怀大笑,有几场戏我是笑出了眼泪。

    首先,这是一部严肃的喜剧,影片中没有强挤观众欢笑的桥段,角色们都在很认真地做着很荒谬的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样的技巧在喜剧设计中本身就很有难度,就像香港冷面笑匠许冠文早期的经典作品。

    再者,虽然人物原型 托米·韦素 本身有很强的喜剧性趣味,但是要把这样的人物故事摆上电影中,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他必须对人物有强烈的解构能力,再去对角色进行重建,所以才会让本身有趣的人物在电影中更加出彩,有几处人物本身的笑点,比如汤米的皮带、还有他那魔性的笑声(看的时候笑坏了),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细致解构才等到的,很难凭空做出想象,这也是电影极具创意与新意的地方。

    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当一个演员在尬演而他又知道自己在尬演的时候,动作反而会渐渐收敛;但是一个演员在尬演但却完全投入其中的时候,也是很有个人魅力的,to 托米·韦素。

     4 ) 《逐梦演艺圈》为什么永远成为不了《房间》

    看到好多人把国内和国际这两部烂片界的中流砥柱进行对比。

    但是很遗憾,《逐梦》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房间》。

    我认为这两部电影,或者说《房间》和绝大部分烂片的本质区别在于,《房间》的烂是穷尽全力而力所不及,最后导致电影的形式大于电影的内容——本来就是一Youtube搞笑视频的水准,偏要参与奥斯卡。而当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幽默感和喜感就体现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吹牛的人很好笑)。

    当然只有幽默和喜感还是不够的,《房间》还是“悲壮”的。这种悲壮体现在小人物和好莱坞的巨大对比之中,体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之中,也体现在付出和结果的南辕北辙之中。这“悲壮”的情感是我们普通人每时每刻每天都能体会到的。所以在《房间》之中,这种“悲壮”的情感格外亲切。

    《房间》把这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起。它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吹牛的人,让你觉得很好笑,但是当你的鄙夷还没开始,它又让你看到了人生的悲壮,你自己每天都会经历的悲壮。所以你收起了嘲弄的笑,鄙夷的笑,展开了理解的,赞美的笑。《房间》也就成为了烂片界的经典。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房间》是烂片界的堂吉诃德。

    《逐梦》以及其他一系列烂片做到了第一点,他们是吹牛的,是让人捧腹的,也是不自量力的。但是没有了第二点,他们不够“悲壮”,没有反差,戏里戏外全都是一副强权的嘴脸。他们无所追求,自然也没有失去,他们享受追捧,且屏蔽了所有恶评。所以喜感和捧腹滑向了更深处,带来了骂名和观众的恶意。

    有生之年,如果我们能看到毕导,郭导,王导,说相声的郭导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自己为什么非拍这些烂片不可,自己有什么难言之隐和软肋苦衷,聊聊他们自己曾经的理想,和现在的处境,再聊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背负的骂名。那么我们也会有我们的《房间》,而且从阵容上来看,我们的《房间》一定会比这部《房间》更邪,更黑,更CULT.

     5 ) 【关灯拆电影】今年最恶趣味的电影来了,还提名了金球奖

    第75届金球奖提名名单公布啦!

    心水多年的付兰兰(James Franco)凭借《灾难艺术家》一片获得了“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我大胆预测他将拿下本届喜剧类影帝,因为这个角色真的是太适合他了!

    付兰兰演的人叫托米·韦素,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传奇人物”。韦素在2003年拍了一部绝世大烂片,名为《房间》。此片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房间》的导演+编剧+男主角托米·韦素

    《灾难艺术家》讲的就是托米·韦素是如何拍《房间》的。

    付兰兰神还原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Max

    Guilty Pleasure

    目前《灾难艺术家》的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有影评人将之概括为“有趣,有点残忍,但又很感人”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一部“关于烂片的电影”可以获得如潮的好评呢?

    1.刁钻的选题

    之所以要选这个题材,是因为即使在烂片界,《房间》也是无可匹敌的奇葩

    剧情非常简单,男主角叫强尼(托米·韦素饰),有一个未婚妻叫丽莎。

    丽莎不仅与强尼最好的朋友马克偷情,还诬陷强尼家暴。

    得知此事后强尼录下了丽莎偷情的录音证据,最后在客厅里开枪自杀,结束。

    光看这故事你肯定会说,什么嘛!也没有多惊世骇俗呀!好无聊……

    别急,奇葩片的亮点怎么可能三言两句就说清楚呢?前不久知名吐槽短视频“诚实预告片”做了《房间》的诚实预告,细数片中的槽点。

    一个原本与电影界毫不相干的人,不惜花光600万美元,也要把电影拍出来,只是因为想圆一个导演的梦。不觉得有点肃然起敬么?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付兰兰要选择此题材,当我们近距离来看托米·韦素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另类的励志故事

    《灾难艺术家》关注不是烂片本身,而是对托米砸锅卖铁也要拍电影的精神的赞美。这才是真正的“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啊”!

    这让我想起了蒂姆·波顿的《艾德·伍德》,同样是讲述一个史上最蹩脚的导演的故事,但是看完之后你会真的被他投身艺术的热情所打动。

    这种恶趣味用苏珊·桑塔格的一个词来概括,叫作“坎普”(Camp)

    什么是“坎普”?坎普主张好品味不只是好的品味,还存在一种对坏品味的好品味。

    换言之,就算是喜欢烂片,我喜欢的烂片也比你喜欢的烂片高级。

    2.独一无二的付兰兰

    但是《房间》中最为影迷所津津乐道的,是托米·韦素那种“众人皆醒我独醉”的梦游式演技。

    所以一般的演员还真演不了他,必须要有一个和他一样“自我放飞”的人来诠释,除了付兰兰我想不到第二个人选。

    作为一个本可以靠颜值吃饭的男神,付兰兰更愿意完全抛弃偶像包袱,尝试各种突破性角色。

    比如在《纽约时报》的演技短片中亲吻自己

    成为首位磕了药的奥斯卡主持人。

    和好基友赛斯·罗根情比金坚,被粉丝戏称为“好莱坞最弯的直男”

    正是这些怪咖属性,使得他与托米·韦素完美地融于一体。

    托米会毫无征兆地笑,而且笑声很假非常魔性,呵呵呵呵。

    付兰兰很好地抓住了这种自我陶醉的状态。

    托米在《房间》里有一句著名台词"You're TEARING ME APART, Lisa!"(你撕碎了我的心,丽莎!)。

    这是托米把詹姆斯·迪恩的《无因的反抗》和马龙·白兰度的《欲望号街车》里的两句经典台词("You're tearing me apart!""Stella!")强行放到一起。强强联合,那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你看他的表情,前半句咆哮用力过猛,导致最后就泄了气。这是典型的非专业演员才会有的状态。

    由于这个表情太过经典,以至于专门有人把它印在了衣服上。

    为了演好托米,付兰兰把《房间》来来回回看了30多遍。而且我觉得看这一段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

    托米很崇拜詹姆斯,迪恩,而付兰兰早在2001年就演过詹姆斯·迪恩的传记片(又是一次神还原)。

    所以现在相当于是“一个演过詹姆斯·迪恩的人演一个毫无演技但又想演詹姆斯·迪恩的人”

    托米在采访中夸奖付兰兰,做到了99.9%的相似度。扣掉了0.1分,是他觉得片子的打光太暗了。

    但是付兰兰回应说,老兄,那是因为你看片的时候戴着墨镜啊!

    这可以说是非常托米了……

    3.亲友团共同“还原历史”

    除了上面提到的好基友赛斯·罗根,本片里还有付兰兰的亲弟弟戴夫·弗兰科。

    他演《房间》里的马克,就是给强尼戴绿帽的那位。

    《灾难艺术家》的最大看点,就是如何再度呈现《房间》拍片时各种不靠谱的事儿,而这帮演员凑在一起,本身就带有这种“不着调”的气场。

    来看一下《房间》中另一段著名台词,请先朗读一遍原文:

    "I did not hit her. It's not true. It's bullshit. I did not hit her. I did NOOOT! Oh hi, Mark!"(我没有打她。那不是真的。那是胡扯。我没有打她。我~没~有~哇!噢嗨,马克!)

    念完就会发现,前几句台词就像条头糕一样,都是意思重复的短句,宛如一个智障在说话。那个"I did NOOOOT"的表情又像是小孩子在撒娇。

    而最后表情和语气转换之迅速,用语境完全不搭的Oh hi, Mark作为结尾,简直精神污染。

    如此“著名”的桥段,自然是粉丝期待的“重头戏”。我们来看一下《灾难艺术家》里付兰兰是如何来表现这一段的:

    开场画面人物+背景的全景,一方面是和《房间》中的机位角度相同,让人快速入戏,同时也是暗搓搓地吐槽,这么简单的画面居然还要用绿幕拍摄。

    “托米”一出阳台,马上就忘词儿了。

    镜头摇了180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戏中戏”的场景。赛斯·罗根饰演的“编剧”站在监视器前,把这句台词念了一遍:

    然后付兰兰回到门后,再次出来,结果又忘词儿了。此时镜头给的是近景,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表演上:

    给一个反打镜头,现场大家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下一个镜头直接告诉大家,已经拍到第13条了,男主角还是没有记住台词:

    全场齐声帮他一起背台词,所有人都已经背出来了: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剧组成员的服装和站位已经完全不同,告诉大家就这一句台词拍了不止一天。

    果然,场记板上写着67…

    镜头回到起初的全景景别,观众以为这次总行了吧,结果一开门却又把台词说错了。

    再一个反打镜头,剧组又换了一次衣服,说明这句台词又拍了一天。

    在重复了N遍之后,最后一条终于“一气呵成”!Mic Drop!

    这条就是成片里那条, 明明实际上还是照本宣科的感觉,但所有人都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一个个欢呼起来,终于tm过了!简直感动到哭!

    这是全片对外公布的第一个正片片段,但已经能够让人管中窥豹,感受到此片独特的幽默感。

    《灾难艺术家》里有一句非常燃的台词:"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在片场最糟糕的一天也要好过在其它地方最好的一天。

    鸡汤归鸡汤,付兰兰又当导演又当主演,为本片投入的心血已足见其诚意。他已经凭借本片获得了哥谭独立电影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作为奥斯卡的第一个风向标,此番获奖也让人对他的奥斯卡之路心生期待。

     6 ) 一次《房间》的解构

    有幸能看到这部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灾难艺术家》,它改编自这本由greg sestero(格雷格塞斯特罗,之后简称greg)撰写的关于电影《房间》拍摄过程的书。

    要真正了解《灾难艺术家》,我们需要去了解《房间》这部电影。

    《灾难艺术家》可以说是为电影《房间》立书作传了,而且请来一大众明星参演,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复刻当年的拍摄场景,那么这部《房间》究竟何德何能呢?

    最简单的查阅有关《房间》的评分,会发现它绝对算不上一部上佳之作,当然你如果真的看过这部电影的话,你会发现,一切去描述“烂片”的字眼大概都无法描述这部神作,与此相比,《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等等大家公认的烂片,其实都并没有那么烂,然而令人感到诡异的一点就是,你会很开心地看完这部电影,它的稀烂程度并不会让你对这部电影产生反感,反倒是会让你从这些粗制滥造的台词,糊涂的剧情,糟糕的演技中,嗅出喜剧的味道。

    而这样的电影能算得上烂片界的扛鼎之作,让我们看一下书中是如何描述它的成名之路的。

    电影花费600万美元拍摄,而且中途还鸽了包括主演在内的各种工作人员,电影以35mm相机和hd相机拍摄(都是购买而不是租借,两种相机加一起大概有25万美元)。

    电影上映前两周获得了1800美元的票房,后来两个电影专业学生Michael Rousselet和Scott Gairdner注意到了票上的宣传“Watching this film is like getting stabbed in the head”。他们被电影迷住并组织更多人去看,这群组织创造的一些观看电影的仪式性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在之后被纷纷效仿。他们同时尽自己的能力保证这部电影依旧留在电影院中进行放映。

    这样的行为使得电影《房间》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之后好莱坞喜剧团体为该电影举行了一些放映会,使其获得了更大的名气。

    2009年,房间进入主流媒体视野,出现在Entertainment Weekly,Time,Harper‘s并在CNN,Fox新闻,AVC World News上被提到,它甚至每年会在电视台播出。

    而电影至今还在美国的电影院每周放映,成批的《房间》爱好者在电影院门口排成长队,等待入场。而电影院内,不同于其它守序的气氛,电影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爆笑,尖叫,大家一起跟着角色念出台词,模仿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这成为了专属于这部电影的一种文化。

    而正是在这种具有传奇性的电影发家史下,才有了我们今日看到的这部电影《灾难艺术家》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1.逐梦逐梦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

    《灾难艺术家》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讲的是greg从追求演艺梦,到遇到汤米,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商议拍摄电影,以及台前幕后一系列的事情。

    而电影的开场(在众人评说完《房间》之后)很有意思,将greg和汤米相遇的场景变得更加戏剧化,汤米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只见背影,随着镜头的推移,一个相貌独特的人逐渐展示在观众面前,而他在表演课上的表现可谓惊世骇俗,情感的张扬让人瞠目结舌。这样充沛的情感折服了greg,他向汤米求教,一来二去,两人成为挚友,而两个都对成为演员有着极大期望的人一拍而合,greg和汤米开车去洛杉矶,准备在好莱坞寻求梦想。

    逐梦演艺圈?那当然是骗人的。

    greg除了有着姣好的面容,其实力并不出众(虽然他之前其实也参与过一些表演,不过都是非常龙套的角色),因而虽然被签约,却陷入了遥遥无期的闲置状态。

    而汤米,在他一口欧洲口音之下是一副特立独行的相貌,无论软件硬件自然都不符合好莱坞的选人标准,自然也是毫无可能成为明星。

    既然别人不认可他们,他们只好拍摄自己的电影了。

    2.汤米的星球(tommy‘s planet)

    汤米是个很神奇的人,greg如是说。汤米从来不说自己的年龄,自己从哪里来,然而汤米却有很多钱,多到可以挥霍的钱。

    在现实中,greg是被汤米用一大笔钱吸引才决定出演马克这个角色的(之前他只是wiseau影业的副主席23333),甚至顶替了一个最初出演mark的黑人don。

    电影中自然省略了这些细节,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汤米的自恋,自大,是与他做事的谨慎程度成反比的,他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这是真的),是因为他想做一些之前没有导演做过的事情,他送给greg的礼物是一个印着“汤米的星球”的笔(这是真的),他甚至话费6000美元给自己在片场建了一个能洗澡淋浴上厕所的地方(这也是真的,而且片场本来是自己有厕所的)。

    然而他对于电影的掌控绝对无法匹配上他如此多的头衔(导演,制片,主演,剧本,公司主席,执行董事,投资人,品牌经理,会计,法人,管理层助理,电话接听员,邮件回复员...),电影的拍摄过程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演员对于自己的台词并不熟悉,而他本人出演角色的糟糕演技以及各种临时的念头又给拍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greg此时搬离汤米的住处与女朋友住在一起,众叛亲离的汤米在经历重大的人员改组之后磕磕绊绊地拍完了所有的场景,虽然,没有人认为它会完成并上映。

    3.“This is my life”

    出人意料地,电影在2003年上映了,众主演以及工作人员还有一些观众被邀请到了首映式,汤米在台前说了这样的一句话“This is my life.”

    电影上映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在最开头已经讲过,不过《灾难艺术家》很好地将《房间》这部电影和汤米的生活联系到了一起。

    《房间》里被最多人吐槽的橄榄球,其实是电影中他和greg一起运动的方式。

    《房间》里的“you are tearing me apart,Lisa”也是出自电影里汤米喜欢的片段。

    《房间》里汤米和greg在咖啡馆的桥段也出现过。

    《房间》里经常出现的天台,是他和greg眺望洛杉矶的观景台。

    《房间》中汤米遭到背叛,在《灾难艺术家》中,是他遭到了挚友greg的背叛。

    一切都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塑造了一个心目中最完美的自己,融入生活中的点滴,然而这样生活无忧无虑的自己被好友,被妻子背叛,他陷入狂乱与绝望,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汤米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如此珍视,所以他在剧本中设立了“丹尼”这样一个像他儿子一样的角色,他在剧情中如同丹尼的父亲一样给他照顾,与他谈心,原谅他的错误,而在他死后,丹尼赶走了虚情假意的lisa和背叛朋友的mark,成为了最后一个为他哭泣的人。

    其实这是一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虽然汤米一不小心让他的死充满趣味。

    4.兄弟基情,明星助阵

    说起《灾难艺术家》的拍摄,如何还原汤米不羁的形象以及姿态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我们在电影中很欣慰地发现,詹姆斯弗兰科很好地还原了汤米的形象,语气,甚至还有他的一些小动作(比如随时捋头发),而有趣的是,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扮演了greg这个角色,兄弟二人演绎的不少对手戏都十分精彩并且充满剧情张力,两个人在电影中甚至有了那么一丝基情的味道,而詹姆斯弗兰科为汤米的形象赋予了很有力度的演技,使得汤米的形象立体而又生动,他浮夸,烦人,却又让人觉得可怜而心酸,无法厌恶起来,因为他最原初的梦想是那样简单,而他不改初心,以自己的方式去试图完成自己和greg的电影梦。

    而电影为了还原《房间》的场景与人物也进行了一定的努力,《灾难艺术家》无疑将《房间》的部分场景原原本本地复刻了一遍,两相对照更显出喜剧效果,至于演员,只能说实在无法完美地重现当年那群演员的模样,不过看这部电影的话,还是能在电影中的角色里发现很多惊喜,比如开场的jj.abrams,剧中本色出演的几位明星(大家肯定能认出老白),丹尼的扮演者乔什·哈切森,这些都能让大家会心一笑。

    5.然而,我必须说。

    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好,或者说,他的观感不错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间》本身的魅力之上的。

    我作为《房间》的忠实拥簇者,看了很多遍电影,发现网上无法找到中文字幕(最早在a站有一个比较搞怪不正经的字幕,不过后来a站b站的资源都不见了)后,我自己翻译了一个版本的字幕并上传到字幕网,因为要译制字幕,所以电影的很多细节,台词都看了很多遍,也越发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魅力。

    《房间》的电影烂不烂,绝对是烂的,台词的毫无营养,前后不照应,甚至大篇幅的重复是很大的硬伤,演员演技的干瘪(主要是汤米),剧情的尴尬,包括一些不知所云的镜头,都印证了这部电影烂到谷底的性质。

    然而,我需要说的是,汤米在电影中随着剧情爆发出的充沛(过分)的情感,包括一些对白,都看得出他是认真在对待这部电影的,他真的是把这部电影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拍的。

    事实上,我想分享一下这个《房间》里的剧情。

    我无法不去想象,这里面糅合了汤米自己的人生经历,而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几个男人关于情感方面的讨论,大概也是汤米想通过电影来叙述出的事情。

    就是这些细节,让你觉得这部电影十分用心,这也是使它从诸多烂片中脱颖而出并且受到喜爱的原因:这部是认真制作出来的烂片。

    《灾难艺术家》的效仿,形有点似,神也有点似,虽然可笑依然可笑,不过总觉得比足以称作经典的原作差了不少火候。

    6.

    我觉得,这篇影评虽然开始是在写《灾难艺术家》不过最终的落点大概还是《房间》。

    用一部绝对在水平线之上的《灾难艺术家卡》去致敬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烂片,我想是合适的。

    《灾难艺术家》将《房间》解构成汤米与greg的友谊的象征,两人共同追求的电影梦,甚至是他自己倾尽自己的人生去制作的一部杰作。这部电影使得《房间》本身更具魅力,因为当你了解了台前幕后的很多故事以后,当你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会对于汤米的形象以及台词有全新的理解。当你看过电影很多遍之后,一开始有趣的,引人发笑的台词与行为,会让你产生哲思,你会猜测它本身的意味是否超出屏幕所展示的那样。

    当然,能去美国现场看一场《房间》也是我的愿望,能和所有人一起把勺子扔向银幕,一起高喊“how is your sex life?”“Oh,hi mark”,被这样的气氛所环绕,大概会成为我观影生涯中最难忘的体验之一。

    一部超出其本身的电影,让人反复去玩味,去观看,并从中得到体悟与快乐。

    我想,这就是《房间》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短评

    非房间粉会笑疯,房间粉会哭泣。猥琐叔,You are tearing me apart!!一旦接受代兰兰的设定有点想不起原作里mark的长相了是怎么回事…

    6分钟前
    • ztlpoppy
    • 力荐

    好到极致或者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最可怜可悲的依然是无数在中游挣扎的平庸的人。但是既然在哪都是平庸,为什么不平庸地做你爱的事呢?没想到年度娱乐片成为了我的年度鸡汤。笑翻了也看哭了。"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

    9分钟前
    • 顾老肉
    • 力荐

    片子依旧是兰兰他们之前那套恶搞+解构流行文化的喜剧套路,讲了一个“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另类美国梦故事。至于拍了大烂片的导演,为什么成了邪典大师,除了真正膜拜《房间》的cult影迷,否则很难get到这一切的内在逻辑。如果你get不到这个逻辑,那兰兰的这片子也只是一部完成度OK的励志喜剧。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只是把幕后故事拍出来而已。因为原材料足够好所以是有效果,但电影本身并无亮点。影院现场观众对这部片子的“笑应”同The Room一样,James Franco每说一句话都有人笑,as if这真是Tommy Wiseau本人。这种演变有点意思——只要一点shtick,人类就可以把自己娱乐至死的本领可强大了。

    15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拍的好的地方在于,有点分不清在看哪一部…

    18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看没看过《房间》根本不会影响欣赏这部电影的乐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满了对幽默的态度、对梦想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付兰兰瞎胡闹了这么些年,总算闹出点名堂了。结尾居然有彩蛋。

    21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灾难艺术家之:富春山居图》《灾难艺术家之:逐梦演艺圈》,烂出态度、烂出风格、烂成传奇~~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当年看《房间》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有为汤米韦素感动流泪的一天啊😂

    28分钟前
    • Euron Greyjoy
    • 力荐

    黄圣依 景甜快来看啊!!!有人把你们的事儿拍成电影了!

    2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最后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很辛酸。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Hahaha, what a story

    33分钟前
    • RKO
    • 还行

    haha(很可能,詹姆斯弗兰科做到了汤米韦素一直想拍的那一部《房间》,韦素的烂片是一部严肃的变成了喜剧的作品,而这则是一部喜剧化的“严肃”电影,一部每一步都处于俗套之中的“励志片”,但碰撞上这神奇的故事不得不也变得新奇好玩)haha

    36分钟前
    • TWY
    • 推荐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爱!烂!片!关于影史最经典烂片的诞生,迷影情结和无心插柳成就了喜剧的最高境界。付兰兰的表演太牛了~~~~(有25分钟是原封不动的还原啊,笑到肠穿肚烂!!!)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比《鳥人》好。

    4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影院坐满,每个原片梗一个不落都有掌声欢呼,好像经典电影狂热影迷包场的效果~“希区柯克都没这待遇”,真的。

    41分钟前
    • P-nutButterFry
    • 推荐

    另一种「鸟人」,这才是真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虽然是按照励志传记片的套路拍,但因为对象是Tommy Wiseau以及「房间」这种惊世大烂片,最终的效果却是非常奇特。James Franco精准的捕捉到了Wiseau放飞自我的状态,与弟弟Dave之间的chemistry更是可圈可点

    4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需要配合原版,以及,弗兰科这回表演很不错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付兰兰对猥琐哥的口音和魔性笑声的复原真的不错,作为烂仔帮电影竟然没有什么黄笑话!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毒)鸡汤的点也是够努力的,所以影片调性以及价值还是出了问题,一边是“我有钱我任性”一边是“要努力就能成功”,最终落回小人物奋斗、友情和迷影情怀上。事件选择差了点意思,结尾也太演绎了

    5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韦素重新走进影院,歆享众人的欢呼。那些在片场被虚掷的时光、被胶片消耗的财富、戏剧班上被辜负的表演、童年时候被浪费的梦想,都随着欢笑与掌声开始闪光。他完全不懂电影,不断被朋友背叛,陶醉而不自知的愚勇,恰似每个追梦人的曾经。别嘲笑愚勇,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在庸碌的人生里找到方向。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由于主角背景空白,导致挖掘艰难且方向单一,或许需要把背负了叙事任务的男二号立起来才能更好的侧面烘托和刻画托米·韦素,这也是很多传记片都用过的路数。不过这片剧本里面男二最终只是苍白的观众,两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有立起来。付兰兰还不错,能看到模仿和表演的跨度。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