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杜鹃,王真儿,乔治·安东,杨晨,张籽沐,雷昊汶,佟磊,刘天佐,Claire Quirk,Daniel Berkey,公翠英,于膨玮,冯仑,宇轩,胡明杨,柏明,唐晓峰,凯特琳·菲茨杰拉德,杨轶,吴越坤,张跃德,毛大庆,田朴珺,John Taylor,闫锐,Barbara Malley,Tracey Ilgner,Catherine Gibson,Anthony Santoro, 

    导演:陈可辛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

    • HD中字

    • HD中字

      深夜食堂2

    • HD

      金发梦露

    • HD中字

      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

    • 她俩和他俩

    • HD

      逐梦大海

    • HD中字

      福尔摩斯小姐2

     剧照

    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1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2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3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4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5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6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16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17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18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19中国合伙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有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从此展开了他们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和梦想征途。出生于留学世家的孟晓骏(邓超 饰)渴望站在美国的土地上改变世界,浪漫自由的王阳(佟大为 饰)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初期那蓬勃激昂的青春气息,曾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成冬青(黄晓明 饰)以晓骏为目标努力求学,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然而三个好友最终只有晓骏获得美国签证,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差距让冬青和王阳倍受打击。偶然机缘,被开除公职的冬青在王阳的帮助下办起了英语培训学校,开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美国发展不顺的晓骏回国,并加入学校,无疑推动三个好友朝着梦想迈进了一大步。  只是随着成功的降临,他们的友情也开始承受严峻的考验……

     长篇影评

     1 ) 山寨中国梦

    媒体用稿,未经我允许不要乱转,特别是公众微信号和野鸡论坛,一经发现追究到底,特别是不给我署名的,小心出门遭遇不测。

    《中国合伙人》上映于“中国梦”被提出之后不久,很快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电影。技术上讲,它几乎无可挑剔——人物形象丰富饱满,摄影剪辑极具水准,情节结构极其明晰。它全面模仿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成东青等三人从一穷二白到事业壮大再到分道扬镳的人生历程,其二为三人在听证会上共同接受质询的法律事件,两段时空最终汇合于一点,以新梦想在纽约上市作结。主线A以友情和爱情推动,在唤起观众共鸣的同时渗透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飞速变迁;主线B则是主线A的升华,象征着逐渐强大的中国“打败美国、赢回自尊”,与《霍元甲》、《黄飞鸿》中的打擂台性质相同——每句台词皆激烈骚动着观众的爱国神经,待到程冬青为邓超买下实验室“报仇雪恨”的刹那,这份意淫达到了高潮——可一旦考虑到现实中新东方确凿是盗用了ETS的材料,这段戏看起来也就分外不是滋味了。
     
    结果便是它所收获的评价趋于两极:一派认为它做到了情节跌宕、技术合格,是一部水准上乘的励志喜剧;但作为一名向来将精神追求置于物质追求之前、尚处修炼中的知道分子,我本人更倾向于另一派的观点——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它拜金媚俗、充斥意淫,所承载的价值观令人恶心。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影片避开了某些真正重大的事件,只以充满怀旧感的道具、家喻户晓的老歌,以及肯德基进驻前门、美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等事件打造出了一个充满“时代感”的空间,但其核心正如充满梦幻感的优美摄影一样,是一则不折不扣的童话故事,本质上可谓是心灵鸡汤。成东青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在肯德基开辅导课时会极不好意思地说“再去买一盒鸡块”,会朝突然插话进来的小男孩和善地微笑,会在即将与警察发生冲突时谦卑地低下头,会在愤青冲撞培训学校时像大学时代顶住围殴一样冲在前方,简直是塞林格名言的真人再现:“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这固然是极好的品质,可是电影只以“财富地位”为唯一衡量标准(由此将三人分出了高下),且专注于讨论“性格”对“成功”的作用(仿佛这才是令三人分出高下的唯一理由),于是造成了这样的效果:“只有”像成东青这样,“才”能收获“成功”(但这显然是荒谬的);只有收获“成功”,才能达成“幸福”。于是这成了一部极其世故的电影;它甚至对本该洋溢着理想主义与反思精神的八十年代不无揶揄——当孟晓骏率领的学习小组激情澎湃地讨论着“时代精神”时,诸位发言的学生大多有着丑角般的面貌,而在一旁默默倒水的成冬青,则如同默默嘲笑着他们的成人世界:“Young, simple, sometimes naive.”
     
    由此,影片彻底避开了企业家们打拼过程中不可告人的灰色故事,毫不提及商业斗争中的尔虞我诈,将功利而非道德置于价值体系的核心,充分迎合了广大具有旺盛事业心的观众(姑且不论他们是否具备打拼事业的能力)。听证会上成冬青曾有句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你不知道中国学生为了考试,可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最终结果却是对此的反讽:三人间成绩最好、最具文化底蕴与拼搏精神的孟晓骏由自负走向自卑、尝尽人间辛酸也没能收获最大的成功,反倒是木讷土鳖成冬青渐渐学会老谋深算巧取豪夺、由自卑走向自负后来居上,而曾在宿舍阳台上哭号“没有人愿意出版我的诗歌……它们现在就是一堆废纸”的才子王阳则走进了与烧得一手好菜的平凡女子的婚姻,唐突得让一心打拼事业的好友愕然:“跟谁啊?”
     
    三种典型性格对应三种典型命运,看似偶然却又充满必然,这实际上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内敛低调方有可能成为“领袖”,恃才傲物难免遭遇背后插刀(成东青在上市问题上对孟晓骏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严重的算计?),狂放不羁终会落入柴米油盐,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这到底不是一片鼓励张扬自我的土地——你的文化水平无关痛痒,你的人格清白无人在乎,历经了多年的物质贫瘠,身处下海热潮的中国人迷醉于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一将功成万骨枯,只以成败论英雄。
     
    俗语云, “在中国,做精英只能赚吆喝,做草根才能赚钱”,貌似讲述了精英故事的《中国合伙人》注定不打算沾染上分毫精英态度。这部电影甘于跪舔时代糟粕,卖力地讨好观众而非带动观众反思,就像新东方教师们那些空洞的励志话语一样,巧妙编造着“土鳖”领导“海归”的故事,骚动着草根们的神经;更可怕的是它所选取的企业“新东方”,如今亦很难称得上对社会起到了多少正面作用。如果说始创之时的新东方尚还带动了就业、填补了空缺巨大的英语培训市场,事到如今它也早已沦为了唯有极度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才会出现的怪现象——被影片大加褒奖的“笑话教学法”、“励志教学法”效果其实极为有限,实践也早就证明热衷于把时间浪费于在课上听笑话、听鼓励的学习者成绩大多都不怎么样,太多欠缺毅力的人被新东方彻底误导,日复一日地于讲师的口若悬河中自我麻醉,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
     
    但新东方自是不在乎的。如今的新东方,像传销组织般推行着”英语无比重要”的理念,结果便是无数学生陷入了个中泥沼,在专业学习上本末倒置。我倒是觉得与这类巨鳄相比,沪江网校、EnglishPod等小机构对培训界的贡献更大,至少他们切实促进着培训方法的“前进”,致力于做更有效而非“更爽更昂贵”的培训;更值得被大肆颂扬的则是edx、coursera这类公开课网站,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使得世上任何角落任何想真诚学习的人只凭一根网线便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我想这才称得上是推动人类前行的丰功伟业。
     
    在这个高喊教育改革、教育塑人、教育强国的时代,一部如《中国合伙人》般拥有巨额投资、豪华班底与高关注度的电影却将这样的企业奉上神坛,且只夸功、不反思,不得不说是我国电影界的不成熟——三十多年过去了,却仍在《黄飞鸿》式大战洋人的意淫中停滞不前。与之相对,它的美国模本《社交网络》则在着重体现facebook为全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讲述着获取财富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众叛亲离(扎克伯格失去了唯一愿与他做知心好友的爱德华多),描摹着财富所无法填补的巨大孤独(结尾处扎克伯格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会议室中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当初那个“激励”他创办facebook的女生的页面),展现着出身中产家庭的技术宅也可凭聪明才智推翻世家子弟“理想国”式霸权的崭新时代,乃至暗喻着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弥补精神的空洞(GEEK们在Facebook上评点女生的狂欢,又与富二代们的滥交派对有何本质区别?)。出品于次贷危机时期的另一部电影《合伙人》(TheCompany),则反思了全民热衷金融、不做实业的浮夸风气遭致的灾难性后果,并以轮船终于驶出废旧船厂的光明结尾给人以些许希望,昭示着经济发展仍需工业实干而非金融假账。不难发现《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制造”:迎合市场,满足需求,设计基本靠模仿,思想内涵相较其模仿对象则要彻底低下一个档次。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它的英文名并非与内容更贴合的《Chinese Dreams in America》(尽管几位主人公已经通过“美国”实现了他们“发财致富”的“中国梦”),而是《American Dreams in China》——这一设定本身即透着浓厚的反讽气息:“American Dreams”显然指的是“去美国的梦”而非通常意义上凭借不懈努力从而成就自我的“美国梦”,也就是说片名仅仅是对改革开放后国人赴美热潮的概括,却并未对其定性,我们无从知晓编导是否真的认为主人公们实现了中国梦。尽管轻描淡写了成东青背叛孟晓骏的行为且大肆强调了金钱带来的快乐(在第一次发财后他甚至朝天上撒钱),但影片仍对为取得财富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有所指涉——如王阳在婚礼上说过“千万不要和你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后成冬青与孟晓骏二人愕然且落寞的神情,看来着实令人唏嘘;再如结尾处所言,“成东青用演讲取代了性生活,在公共场合基本不说人话”,亦透露着浓厚的讽刺意味。
     
    我倾向于认为,尽管乍看之下“功成名就=人生幸福”便足以概括影片主旨,但那更像是编导为了讨好大众而炮制的糖衣;在全面向市场妥协的同时,主创仍试图渗透“财富背后的巨大虚无”、“成人社会对年少情谊的无情撕扯”等主题(这正是新东方三驾马车的真实经历),甚至有展现对新东方那过于功利的企业文化的质疑,只可惜个中意味皆被隐没在激荡三十年式的喧嚣浮躁中了——或许相较于影片本身,主创向观众所做出的妥协,以及观众对其情节的选择性理解,才真正体现了当下的精神——唯有财富的攫取才是中国梦,财源滚滚则不问来由。

     2 ) 自在与脆弱同在

        
       美国的政坛选举,总是在关键时刻,有参选客自爆隐私自己是同性恋或是有家庭暴力史。因为那些聪明的经纪人知道,既然迟早有天会被人扒出拿来当靶子,不如早早自己坦白,从此变成无畏无惧的人,反正是人总有缺陷与软肋。抛出软肋,穿好护甲,好继续轻装上路。
      
        亦有粉丝评价说,同样是婚后的人,那浪荡的《苹果》男佟大为越来越淡定;当年腼腆《甜蜜蜜》小生邓超倒是越来越骚包了,不知道是不是妻子的原因。其实在我看来,淡定也好骚包也好戏里也好戏外也罢,王阳孟晓骏也好,佟大为邓超也好,这俩男人都是如那政坛上自爆型选手,坦荡荡轻飘飘小半生耍明白了,也就更加如鱼得水。一个不必害怕夸张,一个不必故作收敛,连带着黄晓明在内,已经不必担心继续别人演叶问他变成演二的那个。面对了懦弱,身后从此有温柔的手在守候懦弱,于是在这混沌地大千世界里慢慢脱掉了西装开始混迹于世,自在无边。
      
      所以,相比那些励志情节,我更喜欢看这部戏的脆弱戏。孟这个角色,太能够代表那一开始那些跑在最前面的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到了紧要关头却缓缓落后,曾经的鹤立鸡群亦变成了随波逐流,恐惧随之而来;王阳,浪子,长发,总是怕最成为最最普通的那一个,却最终最先成为普通那一个;而那笨鸟成校长生下来就是一个没有翅膀的鸟,所以他早早地知道了自己从来是只没有翅膀的土鳖,他惟一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方式只有跑。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着自己最大的弱势与恐惧,他没有孟那样的高瞻远瞩,他亦没有王那样的洒脱,他是中国社会最最常见的那类男人。低头奔跑却总是忘了抬头看天,“分娩”阵痛期比谁都长,但总是因为这样的执拗,他总是那个最容易在原地第一个有所产出的人。如同当许多手电筒照向黑板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脆弱一览无遗——他除了熬,别无选择。熬过去,就看见天。  
      
      这就是中国人的抱团精神,他们合起伙儿来面对彼此对未来的恐惧,变成三个再也不怕会被别人把脆弱扒出来炒的人。这样的彼此相拥早早看到了那同行者的狭隘与懦弱;而是亦向他坦诚了你的狭隘与懦弱。合伙人,很类似女人闺蜜的那种关系,彼此牵挂烦心埋怨不解,却最终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槲寄生。他们学会了女人的那招,彼此抚慰彼此的脆弱,缓行一个人生。
        
      相比男人,这个时代的女人貌似更容易成功获取自己最终想要的东西。在狭隘的男人看来,不过是女人媚眼如丝轻易卖弄,用裙底风光换得一世风光。其实这个时代的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早早承认那些人世里的痛楚与不堪重负,早早地面对也就早早地超度,在男人还在佯装坚强的时候,她们早已经擦干了泪水走在了阳光之下。她们的懦弱与脆弱,是人看得到,她们自己亦懂得,不是丢人的事,也终于不再成为包袱。有人愿意帮扶,自己也争气,情绪早已丢弃,从此不会过得太差。
      
      这就是佛家所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他们嘴里的“成功”总是诱人,不过是羡慕成功者总是更自在。如那作完演讲的马云,早早地在盛年退了休,从此生活就是工作,不知羡煞多少还在加班熬夜还房贷的年轻人。而成功人士太喜欢隐藏自己的懦弱,不肯承认背后的那些伤痕和那些假大空的理想,如同中国社会里千百颗在参天而立呼风唤雨的树一样不肯吐露任何一点金光背后的故事,不肯吐露自己任何一个瞬间的恐惧。所以,他们诱惑着一众年轻人包括他们的父母追寻效仿他们成功的踪迹,却从来看不到那些“成功者”最终是如何承认了自己,面对了自己,安放了脆弱,最后才成为了自己。总是不顾一切走上那条抛弃本性通往“成功”的路,最后,成为了穿着烧红的铁鞋跳舞的人。
      
      
        这个时代,成功早已经有太多定义,如我等小辈不过是但求自在。知道要成为成功的人,迟早要面对那些眼色与暗箭。要成为普通的人,要更早接受那些剪短自己的发的无聊感。要成为获取尊重的人,不惜要冒更大的风险把自己脚下的砖头垫得更高。而无论选择怎样的人,最终都可以修炼成为自在的人,务必是痛过以后,痛定思痛,不痛则通,承认那些脆弱,最后如同少年派的那只虎,知晓它是危险的事情,却从此不会伤害自己,更不会在关键时刻冒出来影响战斗力。

        我知道我的好,我安放我的不好,谈什么改变不改变。放下死撑,一念自在,脆弱的人生无处不在,却不知道那脆弱及懦弱才是最好的课程。如同太多五六十年代的父母,硬生生把理想抱负塞给子女,却从不肯让他们的子女在重压之下好好哭一场,从不肯让他们的子女写完一本带泪的日记,适得其反使得八零后九零后前所未有地脆弱。恐惧未来,恐惧职业,恐惧单身,恐惧婚姻,一旦离开父母却比任何时候来的都要懦弱——比懦弱更糟糕的是,因得那些坚强的教育,却从不肯承认懦弱,更谈不上释放那些懦弱。我们这个传统社会,总是让年轻人那些心底的小九九变成了沉重的脚镣,不让他们释放无处安放的狂躁与暮气沉沉,却还要让他们继续谈什么飞翔。
        
       所以最后看到的那些逆流的鱼,奔跑的鸟,都是那些早早脱离了恐惧面对了脆弱的人。坦然面对了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还是一个普通的成功人——都是坦荡荡把懦弱挂在脸上的人。他们的过往是清澈的,傻逼的青春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亦不再有任何东西值得隐瞒。他的过去,给你看;他的未来,你别管。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金光灿灿,若你见过了某个整日大谈特谈职场经的人,说不定已经信用卡刷爆等着新工作救赎房租;从此也就开始怀疑某些满嘴道德伦理的头像背后,是不是藏着一个酸腐气息十足甚至借钱不还的俗人。走到这步,怎样成为通透的人成年的人,是从此知道人人都有软肋人人都有痛处,如此而已。而你人生的合伙人,他不会戳你的软肋,知道你亦不会戳他的。
        
      在世为人,既要与丈母娘打麻将,也要敢和比自己想法多的女人上床,更重要的也能够和自己的好朋友做生意。能与丈母娘打麻将的男人是有实力的人;能和比自己想法多的女人上床的是拥有良好掌控力的人;能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伙做生意的人,是最后他们看懂了人心脆弱之后修炼成大肚能容的男人,这也是他们面对往后时光的态度——他们终于肯承认这世间无论男人女人,都是脆弱的代名词。要学会与自己的脆弱相处,更难的是妻子要学会与丈夫的脆弱相处,合伙人要学会和与他同行的人的脆弱相处。从此人生便已安定一大半,醒时同交欢,醉后也不会各分散。

     3 ) 自我催眠的合伙人(傲娇失败)

    都说《中国合伙人》是一部讲“中国梦”的电影,但看完以后,令我疑惑的却是,他们到底有什么“中国梦”? 《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朋友开了家英语学校叫“新梦想”,但吊诡的是,其实他们在梦想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梦想”当然没有贵贱之分,好像黄晓明的“梦想”其实就是踏实赚钱,佟大为的“梦想”就是踏实过日子,而主人公邓超经常把“改变世界”挂在嘴边,但在黄晓明看来,这不过是邓超基于家族传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们一起开公司后俩人有了冲突,黄晓明想到和解的办法还是给他买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邓超说这他妈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电影的结尾给了答案,当邓超知道好朋友黄晓明砸了一笔钱将实验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极而泣,嘴里还傲娇似地说出“土鳖”二字,当然,导演说这些其实和钱没关系,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部电影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是有共识的,他们的“中国梦”其实是“尊严”! 我觉得特别可笑。可笑的并非是砸钱在实验室上刻自己人名字,可笑的是总要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词儿”尊严“啊”梦想“啊来粉饰自己的个人行为以此制造优越感。像大把大把砸钱这种事儿根本也不涉及政治正确与否的讨论,纯属个人修养和个人选择,就好像你在中国大陆下载个电影,基于国情法律经济(或许还有人人都是共犯)的情况,也没人愿意去指责你,但版权方对此表示质疑与责难时,你不但把自己合理化了,还给自己戴了个高帽:“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权利,你要尊重我们。”我的妈呀,这他妈不是搞笑吗! 我觉得这部电影充斥着这些转移视线与自我粉饰,先不提三位合伙人在创业过程中的某些手段可能陷入的“不正确“,就拿最后的版权问题来说,虽然故事早就交代了”新梦想“确实未经授权使用了美方教材,但故事中刻意用美国方面对主人公三人的一些挖苦来转移视线,避开了”是否剽窃侵犯版权“的讨论,美国方用”科举“”舞弊“等词汇来指责三人,三人义愤填膺,说要”攻陷美国“,最后仍要声明我们虽然会输了官司,但我们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高,“到时候你们会真正尊重我们,就不会再通过打官司和我们沟通。” 什么时候钱与地位变成了衡量尊重与否的标准了?而”打官司“这种正常普世的法律途径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一种歪门邪道和代表”歧视“的一种手段了?电影中老外们在谈判桌上对中国人没完没了的侮辱,这种刻意刻板到不行的设计,还停留在”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阶段,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的,而以此激发的任何关于”中国梦“的想象,无非是民粹和自我催眠而已。就好像暴发户们总觉得有钱了就代表了体面和自尊,其实连财富和尊严的区别也分不清,而我们的电影仍在用这套暴发户思维自我陶醉,连一些普世价值也没搞清楚,你说还能指望什么。 当然,我觉得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时代命题其实一点也不真诚(毋宁说虚伪)。就拿故事开头来说,甫出开场字幕(年代1980)就放起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首歌其实创作于9年后,歌曲和故事背景差了几乎整个10年,意义就更不用提;而故事中60年代初出生的人们却于92年左右在ktv高声歌唱beyond的《海阔天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beyond80年代末在北京开过个唱,但在北方地区,熟悉他们的人极少,当时就有新闻说听演唱会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在北方地区开始走红,差不多是95年后的事了(网友纠正了我此处论证的偏颇和错误,谢谢--西风古道 :关于beyond的《海阔天空》,我补充一点,专辑是:《乐与怒》,也就是黄家驹生前最后的专辑了,发行日期大约是1993年上半年,而且专辑的主打歌曲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海阔天空》这首歌被大家传唱,还是黄家驹去世之后,所以92年在KTV唱《海阔天空》,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不是60年代生人的),当然,许多人可能并不在意这些东西,歌曲只是提供一个怀旧的氛围,很多人都是在那种氛围中寻求自我感动,其实根本已经与电影无关。 煽情很容易,但做电影却不应该如此。拍时代就要有对时代的尊重,拍人物就要有对人物的尊重,像电影开头设计黄晓明无时无刻穿着那件中国t恤蓝色运动外套,还要让他说什么”红旗不倒“,我觉得根本就是过犹不及。这部电影功能化功利化,急躁到不得了,恨不得时时就让你哭上两下,所以音乐铺的遍地都是,怀旧场景也是一出又一出,就好像把佟大为和黄晓明设计在录像厅对话,除了和美国的邓超做一个转场之外,这个场景在戏剧上一点作用也没有,而只是一个符号,和那些歌曲一样,不过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调,管你是真的假的。他费劲机心,因为他根本就知道观众需要的只是”自我投射“,而不是电影本身。 我觉得三个演员有场戏演的很好,就是酒席吵架那场(当然那种多机拍摄然后快剪,实在是通俗又难看),邓超在最后说自己”我只是曾经觉得自己最重要“,意即我曾经自私,但我现在不是了!可是我看完整部片,觉得他从头到尾都一样自私,根本也没有变过,即便我假设他真的追求的是所谓“尊严”,但为了崇高目的就肆意妄为伤害朋友,于情于理也说不通,我不知道编导到底是怎么说服自己的。后来我看了访问,说邓超那个角色是最像导演陈可辛的,我才终于理解,哦,原来邓超那个角色就是个虚伪的人。 我的结论也许是我的偏见,我不喜欢陈可辛,很不喜欢。 (继续) ps:我看了一篇访问,陈可辛说:“电影也是一样,这些东西的加入都是因为电影需要。因为讲到中国人去美国,那个年代中国人还有一定的民族的自卑感,到后来中国越来越强,所以有后来的那些情节,不管我价值观认不认同。”“譬如成冬青用孟晓骏的名义去捐赠,用金钱去买回尊严,是我个人不同意的价值观。所以我在那里也加了一句台词,孟晓骏说成冬青“土鳖”。虽然他对此举很感动,但他是感动于友情。” 孟晓骏在成冬青送房子的时候毫不被友情感动,一看到实验室招牌就感动了,前者是砸钱,后者也是砸钱,如果不是觉得后者代表了“尊严”,请问感动源自哪里呢? 当然最可怕的是一个“创作人”(我怀疑的是他算吗?抑或只是一个商人)拍出一部电影后,竟然公然说自己并不认同电影里的价值观,而且还要百般辩护,说自己是迎合“电影需要”,“不管我认不认同。” 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4 ) 唯有神话才能挽救神话

    唯有神话才能挽救神话
    ——评电影《中国合伙人》


    从新东方到新梦想,影片《中国合伙人》在一个行将破灭的神话里,又创造出一个神话。

    一个美国混不下去的邓超,一个体制内混不下去的黄晓明,一个除了混什么也不会的佟大为。这样三个人,从未名、昆明两湖畔的山楂树林里走出来创业,浆糊筒,破厂房,两千多学生还带住宿,遇到官僚扯皮,警察刁难,只须塞钱了事,如此轻而易举。然后,我们就看到哥仨在CBD写字楼里谈笑风生,复勾心斗角也。

    吃这点苦,就创业了,就建立起世界第一大教育集团的帝国了。换作我,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得上啊。有人要说了:光吃苦不行,创业得有核心竞争力,他们有,你还没有。

    十年前,我为谋财,在厨师学校打过工,为期不太短,至今对其所谓核心竞争力总培养不出任何好感。当我看到成校长在外国大爷开的炸鸡店里把pregnant解释成“扑来个男的”,就知道这十年来,核心竞争力停滞难涨。新梦想,新厨房,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电影里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颠覆以课本、教师为主体的旧制度,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制度。学生给老师打分,可以炒他们鱿鱼。算得上大革命了吧?

    当然是大革命!金钱革了教育的大命。只要取悦学生,就是好老师。学生交笔钱,听老师说师母如何打越洋电话跟他分手,十分感动,倍受激励,卡耐基附体。可说好的英语呢?英语就是“扑来三个男的”,口语拙劣,笔头功夫想来也够呛,但已忙不迭跑上神坛,精英着,教父着,俯视苍生噍类起来。

    电影里,新梦想的学生,尽是愚民,这并不违背现实。但把中国最好的“燕京大学”学生也塑造成顽劣不堪之徒,课堂里重则干架,轻则酣眠,又是哪个年代的写照?但在这个神话的语境里,观众必须接收一群无处不在的愚民,以及他们不曾露面、活该掏钱的爹妈。正是他们的偶像崇拜,把新梦想三屌丝神化到了英语再差都敢滔滔不绝、打国际知识产权官司都不用律师的境界。

    仔细想来,“合伙人”神话的机制和“新东方”一样。第一,彻底否定现实:学校是黑暗的,领导是贪婪的,老师是无知的,课本是废渣的;洋人是傲慢的,洋人是傻逼的,洋人是听我背两段书就肯放弃1500万美元索赔官司的——我若早生二百年,鸦片战争都打不起来,炎黄子孙还用学个鸟英语啊!第二,画大饼:只要一厢情愿,也就是主观唯心,大愿终将圆满。瞧,我不是圆满了吗?我托福满分,我GRE满分(哪怕我还没报名去考过!可我是神啊,我考不考,考几分,能丝毫影响你们对我这片星空的仰望吗?),我现在要超度你们啦!只要你们交了钱,听我说完,不断磨练,定有功成之日,下辈子修来正果也不迟嘛。对了,现在可以刷银联、走支付宝了。

    冷静想想:谁成功了?邓超名字刻实验室门口了,佟大为睡完洋妞娶了个会做菜的难看老婆还敢在纽约闹市开车大撒把,黄晓明更可堂堂正正说自己是最大股东拥有一票否决权还潇洒地对支持上市的投资顾问说“你被解雇了”。他们仨是成功了。以原先被留美女友抛弃的投资顾问——与黄晓明何其相似!——为代表的学生则彻底失败,神话只允许他们俯首倾听,不允许多嘴多舌。神话,不可复制。我为神,永为神,你们充其量是too young, too naive的使徒,完全服从是你们存在唯一的意义。

    成校长冲出办公室与怒砸校门的碍国青年激辩,重创额头,鲜血耀眼,这大概是他偏离德云社节奏,最神模神样的一刻了。偏偏消解他神性的,正是前一刻:他在办公室因利益分歧,兄弟阋墙。

    现实中的那位校长,除了炮制毫无技术含量的单词表作伪《圣经》外,在英语这项专业,这唯一的卖点上居然没有任何稍微拿得出手的货色。而三位主角的配音,恰恰放大了这个弱点。所以,我给这部电影后半部的字幕打满分,因为没有字幕,我只能听懂“闹太套”。那么,这个弱点致命吗?远远谈不上。别忘了,教英语的,自身必须英语好,这是旧制度,无论在新东方,还是正牌大学,这条命已经革掉了。在我们神话的世界里,新制度就是教英语的,自身英语可以不好,但一定要取悦学生(正牌大学则不作硬性要求),因为取悦学生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主,是得到最广大群众拥护,符合最广大群众利益的——来,交钱吧!钱到手,慢说咱这儿的群众,就是美国人民都得需要我!

    新东方空手套白狼打造出的神话,由于经济上意外大获成功,已名垂史册,羡煞同行。但它绝不是教育的神话,因为新东方这么多年的实践,再一次证明:教育没有神话,教育一定要以课本、教师、学生三者为主体,而不是三者中任意一者或二者,这就像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不可拆分一样。至于邪教徒的神话,吹一个,破一个,不断吹,才不致破灭。所以,现实世界的新东方几近技穷,银幕上应运生出新梦想。毕竟,唯有神话,才能挽救神话。

     5 ) 别叫醒我,请让我继续傻逼又土鳖的做梦

    电影散场的时候,山寨漫评人半叉叉一直处于非常愤慨的叨逼叨状态:太恶心了!找回尊严的方式就得是有钱了买个实验室吗?!你看好莱坞电影怎么主旋律怎么假大虚空,也从来没拍过这么恶心人的价值观!

    我冷静的翻了他一个白眼,答:好莱坞电影没有这种恶心人的价值观,大概是因为美国没穷人吧。

    声音有点大,十点钟方向一个面相猥琐屁股硕大的屌丝男回头看了我俩一眼,呵呵笑着走了。



    一直觉得香港电影圈里,陈可辛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导演。在他所执导的电影里,时常能看到牛逼的剧本、强大的演员,甚至是还算优质的服道化。但是导演在哪里?不见了。他好像总能给自己滴上一滴神奇的隐形药水,悄悄的消失在他的电影世界里,无影无踪。他深知这点,所以接受采访称“我不算是一个风格化的导演”。看得我扑哧一声,对他自称导演这件事又想翻白眼。

    可是,他又多么的狡黠。他的电影经常展露出一种严密计算过的商人气质:哪一句台词是泪点;什么时候应该出现笑点;男女主角应该怎么相遇;明星的大腿要露到哪个位置才刚好撩拨又不至于失礼。他的电影里从来没有灵光一现的神来之笔,或者一气呵成的华彩段落,只有一个一个、一段一段、在无数电影电视剧里被反复论证过成功的俗套桥段被拼接、被叠加、被理智谨慎的套用在一起。他是如此熟悉观众的心理又如此愿意为观众的需求而屈膝买单,这也让他至今尚未过时。要放在挨踢界,陈可辛至少是个平均线以上的产品经理;放在电影界,他确实也算得上是个有廉耻的电影监制。他深知这点,所以接受采访称“比起当导演,我更爱当监制。”


    这就像在《中国合伙人》里,在前半截用美国梦给电影披一件貌似自由浪漫的外衣,又在后半截用中国梦给当朝以及那些困守中国的人抛出一个抚慰的媚眼;在梦想和尊严的口号下,让偷教材、占工厂这样的恶行变成了英雄行为,让名利至上的成功学显得不那么可恶,道德和法律变得面目模糊。最可恶的是,在《中国合伙人》里,成功竟被陈可辛美化得好像真的只要努力就能唾手可得似的;好像目前的中国,就真的存在“中国梦”这样的玩意儿似的。


    如此这般的处理,聪明、无耻、政治正确。甚至可以说太政治正确了,别说港台导演,就算加上内地导演拍的电影,再从上世纪算起,这20年来也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像《中国合伙人》这么政治正确过。


    你看,瞎扯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表示我也并非完全不懂得半叉叉生气的点。但我还得说,我当然不喜欢陈可辛,可是这不妨碍《中国合伙人》真的是部好看的片子。


    第一次被打动是教主饰演的成东青在废工厂里的第一堂课,忽然停电,黑暗里的学生齐刷刷的亮起了手电筒;而落泪则是在新希望与EES的谈判桌上,成东青麻溜利落的背诵法律条款。那一刻,成东青的模样与无数个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亲人的模样重合;他们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背诵英语词典的样子、他们躲在饭堂角落干噎2毛钱馒头的样子、他们同时打着三份工在深夜依然掐着胳膊强迫自己做模拟试题的样子,凝固成同一个昂扬向上的姿态,让我热泪盈眶。


    而我曾见过的这些苦苦拼搏的人们,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钱景。在漆黑的夜里,困得神志不清却还要勉强自己看书写字,能支撑着自己熬下去的不过就是那份虚无缥缈一句话:“等以后啊,我要……”要什么?无非是古旧戏曲本子里写的,才子佳人衣锦还乡,当年白眼自己的村人全都变换成了卑躬屈膝的模样。


    真是老土、虚荣又浅薄。可是嘲笑这种梦想虚荣浅薄的人,你是否能提供比“有钱了”更简单、直接、有力的满足他们的代替梦想?

    无论梦想是否有高下雅俗之别,结果是否有失败成功之分,但在这过程中,每一个人为心中目标所付出的汗水、泪水和热血,那些为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而显露出来的作为一个人的勃勃生气,理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你自有你的高贵冷艳,他亦有他的低端下流。在失败之前,别叫醒我,请让我继续傻逼又土鳖的做梦。

     6 ) 中国合伙人与雕爷牛腩

    一、

    下午我去中关村找人谈事。

    从海淀黄庄站走出来,沿着丹棱街到善缘街再到海淀北一街,几乎所有的路牌广告和户外道旗都被各种出国教育和英语培训占据。虽然这是中关村户外平面的一贯传统,但在前几年至少还有些板卡厂商来抢抢风头,而今它们都销声匿迹,仿佛这里从来都是租界边缘。

    房子和移民是绝对的两大热门话题,房子能改变财富的增值状态,而出国似乎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常意义上是指让财富更好更快地增值。当它们的热度上升到疯狂的时候,通常只能说明一点: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因此他们寄希望于改变,哪怕只是可能的改变。

    为希望投资的总是大多数人,哪怕白骨累累。用希望的概念吸引人们投资的人,他们才不管什么白骨累累。

    二、

    今年的电影消费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热度,在我看来,这是口红经济的前兆。在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希望”题材来凑份子,比如中国合伙人。

    我丝毫也不怀疑这部片子是带着最大的恶意来面对市场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能消费的人很多,能认真消费的人很少。屌丝永远是大多数,那么如何让屌丝意识到你对他们好?

    答案是给他们洗脑。洗得越干净,屌丝就越感激涕零。一碗浓汤宝,即使有大口浓痰混在里面,照样会有人为此鼓掌。

    比如中国合伙人里刻意忽略的一些事情:从没有阶级到阶级固化,从财富均衡到财富极化,以及一些短暂出现但绝不会再有的财富积累空白期。我不否认这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情况,但是为何不能把这些事情直白地说出来,反而要用大量的鸡精来掩饰身上洗不掉的血腥味。

    佟大为撒向天花板的钞票和刻着邓超名字的实验室铜牌,是这部片子里唯一没有遮掩真实意图的两个镜头。前者告诉所有观众要有钱,后者告诉观众为什么要有钱?因为你给别人钱时就能羞辱别人,正如别人给你钱时就能羞辱你。

    而对买票入场的观众来说,他们掏出钱换来响亮的羞辱,还在影片结束时为之鼓掌。

    这他妈的才是商业的最高境界。

    三、

    阿芙精油。孟醒开创了化妆品市场中的一个新品类,这是一个壮举。其方式方法也是洗脑,用无孔不入的媒体传播洗脑。一个例子是从2009年到现在,百度、天涯及大型网络社区中所有关于阿芙的负面体验都会在短期内迅速蒸发,这就是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也没有表达的权利”。

    这一套很奏效。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能消费的人太多,能认真消费的人太少。屌丝永远是大多数,那么如何让屌丝意识到你对他们好?

    孟醒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瓶商业万金油,所以他开始干雕爷牛腩。阿芙精油给他带来的最宝贵经验是:当消费过程中最大的体验与满足感来自于购买主体之外的多重附加值时,主体价值会被淡化甚至归零。

    这在现实中也有例可循,比如学区房。屌丝没有太多钱,掏出一笔钱来是希望能够借此换得微薄的尊重,这就是他们的寄托所在。吃一碗牛腩换取同桌人的注目礼,买一所学区房告诉自己后三十年望子成龙扬眉吐气。

    其实不过是一场短暂而漫长的羞辱。

    所以雕爷牛腩的后两个字可以换成任何食品,甚至可以改名叫做雕爷浓痰,这对消费者毫无影响。

    因为大部分去吃的屌丝,在投机者心目中根本不值得被尊重。

    四、

    投机是少数人的盛宴,但注定要大多数人为之买单。这就像革命,所有参与者都以为自己能够进入改变一切和获得一切的行列,但历史证明那是妄想。

    陈可辛是投机者,孟醒也是投机者。看电影和吃牛腩的,是被投机者的消费基础。这个世界的希望和寄托,要用钞票去换来。30元的电影票或98元的套餐,足够买下一个人的后半生么?

    其实是够的。只要这投机之汤的味道够浓,哪怕沉淀到最底是腐烂的血肉也无所谓。

    而品尝着汤底的人,就在电影最后的名单里。

    五、

    黄晓明满分。

     短评

    曾经有多少国人把梦想寄托在英语之上,《合伙人》捕捉到的不是一段青春,而是一个时代。

    5分钟前
    • 绿豆好好吃
    • 推荐

    黄晓明证明闹太套只是个误会的反戈一击。

    8分钟前
    • K
    • 还行

    鉴定好导演的标准是他能否让黄晓明变影帝,陈可辛做到了。

    11分钟前
    • 易知难
    • 还行

    陈可辛永远做得到不过不失 节奏感把握得一如既往 演员也用得很妙 黄晓明确实飚了回演技 从木讷农村青年到英培独裁者 再到谈判桌上的力挽狂澜 不变的其实一直不变 仿佛在看新东方俞敏洪的纪录片 从大学梦 到英语梦 接着美国梦 最后是中国梦 梦想一个一个成真 又一个一个褪色 回头看时 重要的无非是 爱过

    1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除了风声,这是目前我觉得唯一一部看着黄晓明表演不觉得尴尬的影片。三个主演性格鲜明,且真实。校园里的爱情表现的不错。故事很励志,很中国梦。还有就是感叹,中国的学生就是这么厉害!

    17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黄晓明遇到好的剧本演出来还是很让人入戏的,而且让人觉得有一种魅力,琅琊榜2如此,中国合伙人亦是如此

    22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推荐

    又名中国好基友。邓超在米国混不下去以后回来上台演讲时的“装成功人士范”真是神还原,新鲜生猛的现实城市题材,赞新锐编剧们。

    23分钟前
    • 一个馒头
    • 推荐

    电影里佟大为说:真正的感情是安安静静的,自己会来,不折腾。邓超说:人在无奈之下所做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黄晓明说:如果皱纹不能避免爬上你的额头,那么至少不能让皱纹爬上心头。「中国合伙人」这么励志热血正能量的电影实在太适合我这种大学崇拜俞敏洪上新东方成瘾如今在创业的有志青年观看了!

    28分钟前
    • 夏小暖
    • 推荐

    “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 老歌全部配的恰到好处,感染剧情,好几首催人泪下;一对比,《致青春》的确要再降一星;也的确是陈可辛《甜蜜蜜》后的作品里拍的更好、更让人共鸣的作品,结尾影院响起了久违的掌声。角色内外,黄教主都很励志。

    2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7/10 主流的、安全的励志电影,《武侠》之后陈可辛迈向妥协的第一部作品。

    33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被同伴视作偶像的海归将他在海外的挫败一一展露人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拿了绿卡背弃了誓言;不羁浪子娶得贤妻告别他曾臆想的与众不同的生活…还有教主,锃光瓦亮的大背头时时刻刻让我想起我爸年轻时。人家已经那么努力学英语演好戏了你们就别黑他了。

    35分钟前
    • siki
    • 力荐

    在当下,这几乎可以算是一部【正常的】好电影了。虽然有各种问题,但这已经不容易了。我们的故事,最后还是得我们来讲。(最后旁白的讲述者悄然转换为佟大为饰演的王阳,不是bug,而是导演已经无法处理成冬青这个角色的逻辑了,只好耍赖了。)

    40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新东方的创始人当年就是高富帅(北大教授,海龟投资家神马的。。。纯然不是现在的普通吊丝,吊丝切勿YY)

    41分钟前
    • HAPPY大炮
    • 还行

    陈可辛肯定是最聪明的中国导演不二话,又有节操又有市场,站着挣钱,而且思路极清爽,极用功。哦,应该是半蹲,最后为了政治正确让教主怒斥美帝,一下膝盖就软了。不过话说回来,在我一米六这么矮的视线里能看到的中国导演就很少了,半蹲已然鹤立鸡群。

    45分钟前
    • missx
    • 推荐

    三姑夫证明青春、梦想都是不会逝去的,三点一线的人物关系权衡的很好,尤其“打乒乓”一段的平行剪辑与镜像关系最具代表。不过影片对三姑夫来说也像遥控器,一直按快进(发展过快,削弱了故事延展与情感张力),只有三个频道(强化主体,弱化附体)及无休止的旁白与音乐(记叙大于展示)。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虽然导演说不是新东方的故事,但怎么看都是新东方的故事。作为一个曾经的新东方学员,俺想知道老俞会不会要求每位新东方员工都去电影院看个十来遍,然后凭电影存根发奖金= =音画结合得非常好,打光也很舒服,前半部分笑点足,后半部分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励志的情愫,俺觉得是近年的现代剧中最出彩的一部

    48分钟前
    • yokodashfoud
    • 推荐

    黄晓明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吧,男的应该更有共鸣。但音乐铺得太满,留点白不更好?视点转换有些生硬凌乱,几个剪辑点选择很费解,前半节奏太快,好多次感情还没酝酿好就用音乐生逼着煽情,手段有点低劣。后半有点社交网络感觉,晓明最后的英文独白挺煽情,算是个泪点。最后的幻灯是要闹哪样?

    52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可以跟致青春参照,都是讲青春与现实。不过少女青春是一场场恋爱;男人的青春是事业、梦想与哥们友情。这片大卖成功学,各种激情与梦想之类的关键词,而讲到最后还是越活越孤独的事。旁白多不是问题,问题是旁白叙述者不统一,这个比较讨厌。结尾的处理也太理想,但算国内难得质量尚可的励志片,三星半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科班好底子+令人尊敬的勤奋+好人缘,十年后黄晓明会是内地男演员的领军,像李奥纳多那样从奶油小生磨练成表演大师,秒掉一票散发着棺材味儿话剧腔的陈道明王学圻们

    59分钟前
    • 海棠
    • 力荐

    西雅图的产前版;致青春的基友版;新东方的教学案例;美国梦的一记耳光。

    1小时前
    • 狗子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