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心慌方

    心慌方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加拿大1997

    主演:妮可·德波儿,妮基·瓜达尼,大卫·休莱特,安德鲁·米勒,朱利安·瑞钦斯,韦恩·罗布森,毛里斯·迪恩·温特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林都奇谭

    • 正片

      祖孙情

    • HD

      致命玩笑3

    • HD

      荒野狂兽

    • HD

      裁决者

    • HD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

    • HD

      生死交锋

    • HD

      巴尔干边界

     剧照

    心慌方 剧照 NO.1心慌方 剧照 NO.2心慌方 剧照 NO.3心慌方 剧照 NO.4心慌方 剧照 NO.5心慌方 剧照 NO.6心慌方 剧照 NO.16心慌方 剧照 NO.17心慌方 剧照 NO.18心慌方 剧照 NO.19心慌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警司昆廷(莫里斯•迪恩•温特Maurice Dean Wint 饰)、监狱专家兼传感器专家伦尼斯(维尼•罗宾逊 Wayne Robson 饰)、医生霍洛韦(尼基•瓜达尼 Nicky Guadagni 饰)、建筑师沃思(戴维•休利特 David Hewlett)、数学系的大学生利文(尼科勒•德搏尔 Nicole de Boer 饰)和身患孤独症的学者卡赞(安德鲁•米勒 Andrew Miller 饰),六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觉醒来后发现一同身处于由一个个形状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度精密迷宫中!  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逃离这座迷宫,然而,一个个立方体尽管外貌相同,然而里面的机关却各不一样,复杂异常。依靠利文数学知识的推理,他们终于以为发现迷宫的运行规律,凭此一次次解开各个机关,迷宫的边缘近在眼前。  当他们正欲合力逃出迷宫之际,意外发生了。

     长篇影评

     1 ) 简单的场景深刻的内涵

    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很简单的场景,人物也只有六个,情节就是怎样在立方体中逃生,整部电影只有1个半小时的时间,却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朋友介绍说,这部电影很好看,不同的人通过这个电影都可以看到,理解到不同的东西。

    记忆深刻的几个意外:

    1)老贼的出现,我以为他会带领大家一起走,因为他最有经验,没想到他死得最快。
    2)警察后来成了指挥者,我以为他是正义的化身,因为一开始,他就很理智,告诉大家沉着应对,一定可以逃出去,
    没想到后面他整个人格都变了,随着死亡的一次次考验还有猜疑,动摇了他最开始的信念及做人的原则。
    3)还有建筑师,一开始应该说是麻木的、灰心丧气,为了救赎他自己内心的不安与自责(因为外壳是他建的),他还是尽力的帮助大家,在最后一刻,他因为厌倦外面的 生活,不想出去,所以留了下来,也因为这样,他成了英雄。
    4)最让我佩服的是数学系学生,她一开始是最害怕的,可以说惊慌失措,是警察给了她勇气,
    后面凭着她的智慧,她的表现越来越勇敢,如果不是警察的暗算,她是可以走出来的。
    5)弱智男子的出现,我知道肯定是这部戏的点睛之笔,弱智跟天才,在电影当中,经常都是有联系的,这部电影也是,只是没想到最后逃出来的,竟然只有他。

    让门打开,弱智男子走出来,重现光明时,让人陷入了无限的思考与反思,社会在进步,文明是否也在进步。。。



    ----------------------------------------------------------------------------------------

    我很喜欢一个网友对这部戏的评论,顺便贴过来分享:

    《Cube》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电影,其巧妙之处在于:以隐喻的手法、数学的知识和实验的角度解释了一个社会学的原理:文明的发展与前途。
         影片从六个互不相识的受试者在一个迷宫中醒来开始。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房间里,六面都有窗可以通向相邻的房间。但可怕的是那些相邻的房间可能藏着致命的机关,更可怕的还在于那些房间的格局都是一模一样的!这种步步危险、没有方向的迷宫究竟怎样才能出去呢?受试者们开始了艰险的探寻。

    场景一:在影片的最初,大家以非常友善的态度彼此认识并决定相互团结和依靠。
    结论一:人性具有畏惧孤独的集体潜意识,产生社会化的联系是人的本能行为。

    场景二:具有七次越狱经验的老贼只管独立作战,但终于不小心遭到机关暗算。大家开始听从警察的建议,在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方案上暂时达成了共识。
    结论二:面对复杂险恶的环境,个人主义是行不通的,人类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领导大家共同完成对抗外界环境的任务。

    场景三:数学系的学生发现了房间编号与危险系数的关系,从而避免了盲目乱闯的无谓牺牲,探寻出路从此进入有序状态。
    结论三:人类在争取生存的过程中无可选择地要学会对自然规律的分析把握,也就是积累知识。科学的产生是人与自然斗争的必然结果。

    场景四:弱智男子的出现。被认为对逃离迷宫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带来麻烦的弱智显然不受大家的欢迎,警察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极力要求把这个弱智扔下来,但遭到了以救死扶伤为职业的医生的强烈反对。其他人碍于道德也无法做出明确的表示,于是弱智被留了下来和他们一起上路了。
    结论四:理性化的社会制度总是以利益为最大出发点,但我们有时残留的一些人性成分会使得我们做出的选择不那么理智。情感与理智的斗争总是交互取胜。虽然很多时候理智做出的选择只是在当前角度分析的结果,从长远眼光来看未必就是最优选择,但在做出决定的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有理由的。

    场景五:医生与警察的矛盾日益明显,警察终于借机谋杀了她。
    结论五:自私冷血的政治和温情脉脉的人性从来都是你死我亡的。

    场景六:剩下的人看透了警察的丑陋本性,毅然抛弃了他。
    结论六: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道德等软性的约束准则会取代僵化的法律条例,而政府则会被视作低级的管理工具遭到抛弃。

    场景七:问题的关键推到了数学系学生无法完成的天文数字级的运算上,就在他们要绝望的时候,弱智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奇迹般地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个任务。
    结论七:1,科学在走入困境的时候,往往是依靠一些非常规的力量(如灵感的火花)达到突破,它的发展曲线不是平滑的连贯形,而是有明显节点的阶梯形跃迁;2,所谓的弱智未必就是智力不发达,可能他们的智力是非线形不连续发展的,在某些领域集中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高度,而不是像常人一样均衡发展的。我怀疑我们是否有资格去给别人下弱智的定义,也许我们对智商本身的定义就是偏激而不全面的。

    场景八:在最终打开迷宫大门的一瞬间,建筑师却因为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而拒绝出去,数学系女学生惨遭警察暗算。最后警察被悲愤的建筑师拖住永远地留在了迷宫里,而弱智则施施然走向光明……
    结论八:由人类创造产生的科学终究无法拯救人类自身,只要组建了社会,社会本身的劣根性便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东西。至于那根救命稻草,竟然是放弃我们创造的一切谓之“文明”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毁灭掉我们所精心经营的一切,以一种纯净之极的初始状态走向新生。

    总结起来,得出最终结论如下:
    Cube可以看作是一个实验室,用来考察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天生具有对孤独和未知的恐惧,他们会本能地聚集到一起寻求安全;经历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血的教训后,人类组建了基础的社会模型并产生了领导和制度;为了在险恶环境中求生存,人类又被迫去探索自然规律,积累知识,并由此产生了科学;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到优胜劣汰的规律,他们必须要变得自私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可是人性的脆弱本质和犹豫不决常常牵袢住了人类发展的脚步,于是人类抛弃了人性;但同时制度显露出的野蛮本质和丑陋嘴脸又遭到了科学的唾弃,人类放弃对社会学的期待转投理性主义;可是科学终究也不是万能的,它让人类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却无力完成最后的进展,这时竟然是人类自身的本能和潜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类的认识无法想通这一点,甚至对科学的前途发生了怀疑,社会学的政治乘机死灰复燃,妄图把人类纳入控制的棋盘之中,但是科学发挥了最后的力量与丑陋的政治同归于尽――最终人类文明的出路是回归初生婴儿一般的简单,一切纷杂的勾心斗角都成过眼云烟,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本质得到了深刻体现。

     2 ) 从cube谈如何评论电影

    我都有点愤怒,对于大家的想象力,你们怎么那么厉害,会想到这样那样的隐喻。什么代表国家,什么代表经验。。。最让人不爽的是,怎么那么多人喜欢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好像自己不知道,但是有人说出来,于是他就是伟大,你们都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吗。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非常简单。让我说给你听。
    你为什么看电影,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我来问你,你觉得最主要的感受是应该电影给你呢,还是影评给你呢。
    如果你每次必须靠影评来指引自己的感觉,那么我觉得很悲哀。是你的失败还是电影的失败呢,当然是你自己的失败,毫无疑问的。

    所以,不要看到不知道的东西就觉得伟大,想想自己的真实感受好吗。不要担心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都有限,要知道那就是你的感受,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

    最后我还是要说下自己的感觉,对于这部电影。
    不谈他的拍摄了,人名了什么的。就说我们最疑惑的吧,这到底为什么,导演想说什么呢。我觉得最明显的,在观看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是有探讨人性的味道,各种不同特长的人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看看会发生什么,这不是一个很直接的主题吗,就像survival一样。
    还有一点,警察角色的转变有点过分了,这也是我的感觉。结尾房间里他突然出现部分的安排也是有点突然的,这已经超出逃脱的意义了。

    各个角色本身就有着明显的特征,为什么还要去构建一个更为复杂的解释出来,好吧,我其实不应该反对这种解释,多一种解释也不错啊,而且人家说的有道理嘛。我只是很讨厌那些附和的人们,这是你们的感受吗。这有什么必要,下次看电影,你仍然一无所知,除非你再看影评。所以,为什么不从最直接的感受入手,从电影的各个元素进行分析呢。

    那些动不动就上升到政治,权利这些主题的人们,你们的眼睛都是有色的,这才是恐怖的。

     3 )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Kim 发布于:2008-01-17 22:06
    Cube中的数学原理
    I. Cube的外形及房间的个数
    Cube由一个巨大的立方体以及包在立方体外的一层外壳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大立方体内还包含许多小立方体房间,类似于魔方。Cube只有一个出口,只有到达了连接外壳与内部立方体的那个房间才能走出Cube,这个房间在影片中被称为“桥”。每一个房间棱长14尺(略长于4米)。大立方体每条边有26个房间的长度,所以一共是26*26*26=17576个房间的大小。(但事实上没有那么多房间,因为房间要移动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
    II. 如何识别房间内是否有陷阱
    ·识别房间是否安全
    Cube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标有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因为每个房间的数字都不同,Holloway一开始认为这表示房间的序号(她从而认为一共有几亿个房间,但她错了)。Leaven随后认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三个三位数的数字来识别房间是否有陷阱,Leaven的记忆力很好,她记下了他们经过的每一个房间的数字,归纳以后她得出结论:凡是三个数字中含有质数的房间存在陷阱(这个理论一开始很好用,但之后在一个不含质数的房间内同样存在陷阱,至此这一理论被推翻)。最终在影片尾声时真相才被挖掘出来:识别陷阱的不是质数,而是质数的乘方。Leaven让Kazan报的是每个数字的质数因子数。
    ·质数的乘方
    每个自然数(1, 2, 3, 4...)如果本身不是质数都可以由质数相乘所得,比如120=2*2*2*3*5。如果不计质数的前后顺序,这种表示法是唯一的。现在用乘方的形式来表示,2*2*2在这里被表示成2^3,于是120= (2^3) *3*5。若一个数只含有一个质数因子,那它就是质数的乘方,显然每一个质数本身也是质数的乘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Leaven的理论并没有一开始就出错)。但是一个质数的乘方不一定是质数,比如说27=3*3*3=3^3,而27却不是质数,因为它能被表示成3乘以9,也就在这种情况下,Leaven的理论失效了。
    III. 房间的空间位置及移动方式
    无论房间是否存在陷阱,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并不表示其本身,经过下面的介绍后你会发觉它们表示了房间的空间位置和移动轨迹。
    ·房间的坐标
    每个房间的数字其实是笛卡尔坐标,它表示了房间在空间中的位置,但却和直角坐标有区别,两种坐标可以相互转换。举个例子:某个房间的笛卡尔坐标是493 ,454, 967,那它的X轴坐标就是4+9+3=16,Y轴坐标是4+5+4=13,Z轴坐标是9+6+7=22,因此这个房间的直角坐标是(16, 13, 22),在此坐标单位为一个房间,所以在Z轴方向,此房间离外壳有四个房间的距离。坐标值不可能为负数(因为三个自然数相加无法成为负数),XYZ每个方向的坐标值不会大于26(除了“桥”)。Leaven他们曾经达到过一个Y轴坐标为27的房间,这其实就是通往Cube外部的“桥”。但当时他们却没有发现这一秘密,因为这个房间周围仍旧是其他房间,直到后来Worth被Quentin扔到之前Rennes死去的那个房间后看到有个通道外部什么也没有,他这才弄明白原来房间是会移动的。他说:“不是我们在移动,而是房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感觉到震感,我们一直随着房间在移动。”Cube此时就像个巨大的不停转动的魔方,每个房间都在不时地移动,每一个坐标只表示这个房间开始时的位置。
    ·房间的移动方式
    每一个房间的移动轨迹也隐藏在了笛卡尔坐标当中,比如坐标为477, 804, 539的房间,它的直角坐标为(18, 12, 17)。要想知道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可以这么做,对于每一个三为数数字作如下处理:
    1. 百位数减去十位数
    2. 十位数减去个位数
    3. 个位数减去百位数
    对三个数字都进行以上操作,也就是:
    1. 477:4 - 7=-3 | 7-7=0 | 7-4=3
    2. 804:8 - 0=8 | 0-4=-4 | 4-8=-4
    3. 539:5 - 3=2 | 3-9=-6 |9-5=4
    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向量(- 3, 8, 2), (0, - 4, - 6)和(3, - 4, 4)。 这三个向量表示了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将转换成直角坐标的表示房间初始位置的坐标(可以看成向量)依次加上这三个向量,即:
    (18, 12, 17) + (- 3, 8, 2) = (15 ,20, 19)
    (15, 20, 19) + (0, - 4, - 6) = (15, 16, 13)
    (15, 16, 13) + (3, - 4, 4) = (18, 12, 17)
    可以看到经过了三次变化以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初始坐标(18, 12, 17)。每个房间也就是根据这个规律以(18, 12, 17) --> (15, 20, 19) --> (15, 16, 13) --> (18, 12, 17) -->…的轨迹移动的。
    ·一段时间内房间的位置变化
    根据坐标变化所显示的,每个房间其实都在周而复始地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要想知道所处空间的位置,还必须有参照物,也就是必须至少知道一个邻近的房间的坐标。例如:
    坐标为320, 176, 223的房间(记为房间1),直角坐标为(5, 14, 7),以 (5, 14, 7) --> (6, 8, 7) --> (8, 9, 6) --> (5, 14, 7) -->…的轨迹移动
    它右边的房间214, 168, 104(记为房间2),直角坐标为(7, 15, 5),以(7, 15, 5) --> (8, 10, 6) --> (5, 8, 2) --> (7, 15, 5) -->…的轨迹移动
    它上面的房间254, 303, 017(记为房间3),直角坐标为(11, 6 , 8),以(11, 6, 8) --> (8, 9, 7) --> (9, 6, 1) --> (11, 6, 8) -->…的轨迹移动
    从这三个房间各自的三次移动中可以看到它们并不总是相邻的,换句话说,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2到达(8, 10, 6)时它俩才是左右相邻的,也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3到达(8, 9, 7)时它俩才是上下相邻的,其它时间内3个房间都互相分离。不是所有的房间同时一起移动的,但它们的移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Cube就存在一个初始状态,这个时候所有的房间都停留在它们的初始坐标上,之后房间会各自移动,经过若干时间后还会回到初始状态,这个循环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完全取决于Cube的大小,这也会影响对到达“桥”所需的时间。
    ·“桥”和出口
    “桥”其实是一个房间,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在其初始位置时它连接着外壳和内部大立方体,出口就在“桥”内。“桥”的Y轴坐标为27,而其他房间的Y轴坐标都不大于26。“桥”也像其他房间那样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这就意味着只有等它到达其初始位置时它才是真正的“桥”,人才能通过它走出Cube,其它时间内它都在大立方体内部的其他位置,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错过初始位置之后就要再等一轮循环。Leaven把Cube比作是保险箱的锁,只有所有房间到达它们的初始位置时,锁才能打开,然而接下来只要房间一移动,锁就关上了。因此想要找到出口就必须先找到一个处于大立方体边界面的房间(某个坐标为26),然后沿着边界选择房间进入,最终找到“桥”,再等它回到初始位置,才能走出Cube

     4 ) 世界上没有心慌方

    傻子出去了,因为他善良?
    我的看法是,傻子出去了,是为了证明这个事情的不存在。
    看过《机械师》和《神秘窗》,都是到最后20分钟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惊异于自己身边还能有这样的人,或许人性真的是复杂的,是双面的。
    但看完《心慌方》,我却是在最后傻子出去的时候才明白,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别把这当回事,这不过是一次人性的历险,你们要面对现实地生活。”
    傻子出去了,他会把这一切说出去么?说出去了,又有谁会信呢?
    他的价值只有在这立方体里才能得到证明,出去了,他就是一傻子,谁也不知道他是个数学天才。
    我在分析这部电影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得简单,或许用来看电影的不应该是眼睛和大脑,而是你最本质的人性~

     5 ) 《The Cube》——“上帝的狞笑:吾之现世,彼之心慌方。”

    The Cube并不是一件杀器,也并不是一个失败的试验品。它代表着陌生的秩序,而逃离它的过程,则代表着艰苦的自我救赎。

    我并没有从这部片子中看出那么多人看出的所谓...极权社会形成之根源、或是人性残酷这些比较倾向于“个体”的行为造成的连锁反应。而倒是更倾向于观察影片中所体现的、个体行为的“主观有意识性”和“客观无意识性”之间的惊人契合。影片中曾有多处细节刻画了个体行为的不可控性(如女学生先将房间坐标的安全与否当做质数,而后遇险才发现其可能是质数的幂???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蒙对的还是真对了吧???还有当这组人历尽艰险和丧命之后最终回到最初房间也是其中一处)如我一贯所抱观点,类似蚂蚁无法理解其头顶的天空,人类个体主观的行为也并不能确定达致其想要的确定结果。即主观的命题A落实到个体的行动,并不能推出确定的结果B。人类只是通过其长久以来积累的经验和通过试错获得的工具来试图拟合宇宙运行的终极规则,而这种拟合只能是接近的,不可能百分百契合。既然人非全知,自然也无法全能,某一系数(我在这里引用数学只是因为无现成工具可表达终极规则)或某一初值的不同运行起来将天差地别。既然由A及B无法成为重言式,人类的力量就始终要屈服于终极规则。

    被困立方的囚徒共有六个人。这六个人的形象设计,在我看来就很符合这个世界上人的六种层次,即从普通人/纯粹的普通人(警察)、良善之人/从未与世界为敌的普通人(女学生)、浑噩之人/已被世界击败的普通人(建筑师)、激进之人/仍未被世界击败的普通人(医生)、自以为超脱之人/伪非普通人(越狱专家)、天才/真正的非普通人(傻子)。
    警察似乎拥有许多优秀特质:强壮有力(物种生存能力)、热爱家庭(群居性)、有完整的欲望形态(高级心理活动)。从影片一开始其绝逼是以一个正面的角色出现并引领故事的(猥琐的我一度以为其是大英雄有木有)。但其也拥有人类所有的弱点:某些情况下意志力孱弱、忿恨绝望、自私(这是优点还是弱点??),总之,他拥有一个普通的人类个体的基本特质,他代表了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元件,普通人,纯纯粹粹的普通人。
    他们拥有平常的智力,拿着平均的薪水,做着平常的工作。他们会高兴,会失落,会爱别人,也会恨别人;他们有时很努力,有时却很颓唐;有时很善良,有时也很邪恶。套用小沈阳的一句话来说:“别人吃不上饭,我们吃肉的时候不咂嘴,也是一种善良”来形容他们,最适合。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为数最为众多的群体,充满着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构建并组成其这个世界每日的运转,永不停歇。
    所以当影片一开始时,警察以一个超正面的形象出现,然而随着进程的发展,他开始一点一点的变化:抱怨、殴打建筑师、提议杀掉傻瓜、在救助医生时故意放手杀掉她,最后与建筑师和女学生同归于尽——这些行为其实并不能以“善恶”来论断的。面对死亡,普通人的求生欲望占了上风。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才是,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才让我们这个物种扛过了地球世世代代的变迁和物种之间残酷的竞争,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

    此团队里的六个人,除了天才之外的五个都是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差异。比起警察女学生就是一个良善的、与世无争的普通人。作为一个学生,她有着自己小小的生活,上学下学,数学与理工。厚厚的眼镜掩盖着她的欲望,她利用上天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智力来麻痹着自己,正因如此,她的欲望也被掩盖了(或者说减弱了?)。人类的欲望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灵长类动物高级心理活动客观决定的,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即是消弭或缓解欲望的方式。很显然,女学生开发了她宝贵的智力,并用这填满了灵魂。正因如此,她对世界(或说是心慌方?)的反抗程度基本为0。因为少有不满,所以少有反抗,这是她的幸运?又或是她的悲哀?
    她可能是你同专业年年拿奖学金的三好学生?又或是工作岗位上常常显露灵气的纯真姑娘?还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弥补欲望的方式。所以他们很满足,很不会对世界抱怨。他们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生活。正如同女学生最后一句说的:“我觉得这世界我还可以撑撑。”

    建筑师是浑噩之人,这一点想必不会有什么疑问。他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人,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厌倦了这个世界。天知道他有没有曾经反抗过?或是失败了?或是根本就没有胆量开始?and Who care?他每天得过且过,厌倦了世界的无聊;工作只是为了混饭,甚至连接项目的时候对方的来路目的一概都不问,只要给钱就可以了。色情刊物、酒精、脂肪、这就是他?他没有爱,也没有恨——的确,他什么都没有。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许懦弱在这个个体的组成上多加了那么一些,但是这就是天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你奈他何?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没什么追求,也没什么大梦想,只是想得过且过,活的很轻松,很闲适,以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存活。甚至...我们常常在街头见到流浪汉,你从他们的表情里看不到什么痛苦,他们似乎也很享受,而你无法理解为什么在这种破落的条件下他仍旧能怡然自得——你我与他不是一类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这种人带有一种神秘的、避世的宗教气息,但又与宗教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丝毫不具有任何精神层面的解脱意愿,而只是单纯的厌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女学生代表的类型要比建筑师更接近宗教的、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因为那属于一种弥补欲望缺口的过程。

    医生代表的则是充满积极反抗欲望的普通人。他们并没有物理上超越常人的能力——但,他们的的确确的想改变世界。正因如此,他们的生命是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从医生的说话中可以看得很明显:“这是政府做的吗?财团?都一样!”“为什么我们会被抓进来?我们做错了什么?”听,她的痛苦在咆哮,而人类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你身边会不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经常抱怨,抱怨飞机上的餐点难吃,抱怨学校出了脑残政策,抱怨家长无能,抱怨世事不公——每个人都会抱怨,但这些人频率更多。他们想要改变世界,他们多数充满着雄心壮志,他们对现实不满,想要动手真真切切的改变这个世界,让它看起来更合自己的心意,更合自己心中“尽善尽美”的标准。他们或许年轻气盛,尚未碰壁;也许意志坚强,数次碰壁而心犹未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而这,就成了他们痛苦与愤怒的根源。

    专家很奇怪,他拥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巧、临危不惧的胆色、稳准精狠的意志力。但他却是第一个挂掉的?为什么?这不是很奇怪吗?
    用咱们迷信的话来讲,这就是“没有那种命”,却偏偏想要逆天改命。他以为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常人,但现实很残酷,他偏偏还是。我想起了仙剑奇侠传三里的蜀山五长老。无论武功仙术还是飞升的客观条件,自清微以降这五人是个个精通个个有力啊。可是偏偏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是活到一百四十岁,这五人还是败在了自己当年逼出体内的邪剑仙手下。偏偏倒是二十七八岁的长卿轻轻松松的吃掉紫萱的内丹白日飞升。还有那南宫煌的师父,此五人的师弟,明明就是一个看守圣器的长老,偏偏用这五灵轮成了地仙;而那殊明,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倒误了卿卿性命,落的发配看守锁妖塔的命运。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只是他们不够幸运而已。“没有那种命”。普通人终究就是普通人,虽说这很悲观,很消极,但是这是事实,很残酷的事实。不然诸葛孔明也不会在火漫满山的上方谷,望着天空飘落的大雨,大声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人会质疑逃狱专家的能力,但他偏偏就是第一个挂掉的。这就是随机过程里小小的一点尘埃。而尘埃,不会因为自己会思考就不再是尘埃。

    Kasha吗?他似乎连话都说不清楚,这无所谓;他似乎长相奇怪?这无所谓;他似乎痴呆不通人事?这根本就无所谓——他不是普通人,他是六个人中唯一不是普通人的“人”(我能不能叫他是人?)试问,一个不是普通人的人,为何要会说普通人的话呢?为何要长得像是一个普通人呢?为何要通普通人之事?晓普通人之理呢?他不需要。
    他拥有超出常人的智力。女学生也有智力,可以想到笛卡尔坐标,可以想到三维空间,可以计算立方体之间的运动轨迹。但这不一样,她无法计算天文数字,傻瓜可以;她无法完成分解因子这样超越人力的任务,傻瓜可以。到底谁是傻瓜呢?我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人”,他的存在是为了和斯宾诺莎之神做近距离的交流吗?这个我们常人居住的世界,真的适合他吗?如果他无法成为常人,那么心慌方对他来说,是不是才是更真实存在的“世界”?
    我不知道,我也只是猜测而已,因为我也只是个普通人。

    我们说遍了团队里所有的人和其社会角色。正是他们一砖一瓦的填满了这个巨大星球的所有缝隙。在结尾,女学生(代表人类智力和美德)和建筑师(被重新点燃的、成为普通人的厌世者)加上傻瓜(非常人、宇宙秩序的代表者)联合破解了心慌方。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没有傻瓜的帮忙,这群常人是无法触及心慌方的出口的,而最后警察(被压垮的普通人)又杀掉了女学生和建筑师,建筑师也最后一击杀掉了警察。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隐喻:这代表着人类个体之间行为的矛盾性,即又回到了本文开端的论点:个体的行为无法引领到确定的后果,而所有个体的行为又无法表现成整体的行为。这就像科学家曾经做过的测算,人类的肌肉纤维若能同时向相同方向运动,所能爆发出的力量将百倍于现在。到那时,弹跳可以百米,奔跑可以如风,举重将会若轻...但测算只能是测算,出离纸面之后,一切将不复存在。
    即使所有人都想逃,但最后仍旧没有“人”逃出去。在宇宙的终极规则看来的人类,就如同我们看仓皇的蚂蚁般渺小而无能。个体是没有用处的,而整体的行为又是无力的。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人类的悲哀?又或是人类的福气?对常人来说,不能全知全能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若是如此,我们便不会活在对未来的恐惧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我不觉得我是个不可知论者,因为我仍认为,面对“终极规则”,人类最好的方式仍是尽足人事。我只是想证明给一些自认可以“逆天改命”“人定胜天”的人们看,拟合终极规则的最好方式,不是与规则为敌,而是与规则为伍——虽然,我们也无法得知,怎样算是真的与它为伍。但,这就是人类的宿命,不是吗?
    对于不慎走进The cube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只会有绝望和无助。因为对他们来说,The Cube是个不熟悉的世界。所有过去的秩序、规则、试错之后的公理定理——所有的所有,在这里全部失效。他们只能任凭着自己的绝望和恐惧肆虐,激发出最原始的兽性,显露出自己所有的无知,最终任凭自己把自己压垮。而走出立方体的Kasha,倒是会更加无助与绝望——他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成了未知的。他不会说,不会做,不知道该怎么办,除了天才的通灵能力,他一无所有。那道光,是太阳吗?
    对他来说,那个世界,才是真正的心慌方。

    吾之现世,彼之心慌方。

    若真正的看透了这部片子,观众就会从梦中醒来,并且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世界:我熟悉现在生活的环境吗?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究竟是在心慌方里,还是在心慌方外?而我是在有条理的试图逃离呢?还是在绝望的兜着圈子?
    神啊,我并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绝望的现实:其实没有人取胜,没有人逃脱,没有人真正成功的自我救赎。所有的努力全告徒劳,所有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非普通人、属于哪一个世界,最终都仍旧被困在自己的心慌方,惶惶不可终日的兜着圈子,无法脱身。
    在提笔写下这句话的一刻,我仿佛听见了上帝的狞笑。

     6 ) 无心之过&政治思考&什么是坏人

        Cube是哪来的?
        似乎三部看完都没有明说,但是其实第一部就有过隐喻式的交代。根据片子的情节和人物对话,我们似乎可以合理地推论为,这是一个政府部门(或某些掌握巨大权力的政客)主导建造的东西,目的不详。如建筑师Kazan所云,这是一个“无心之过”。
        人们通常把过恶理解为刻意的东西,以为“无心”构不成大错。传说,阎王殿的门口挂着的对联写的就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把意图伦理看得最重的民族常常要在法治的道路上走弯路。实际上,分析一下人类经过的所有巨大人为灾难,每一个背后几乎都包藏着大量的“无心之过”。
        纳粹就是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众多的纳粹军官在战后都用“我只不过是执行命令”来为自己的杀戮行为辩护。而在我们国家更有甚者把那一段不堪岁月描写成“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病态心理。人们在某种意识形态、学科分工、职业规范、知识化专业化或其他种种“催眠术”的影响下,悬置应有的道德判断:或者把道德问题涂抹上意识形态的闪光涂料;或者把道德问题拆解开来,化约为一个个零星的专业知识问题加以屏蔽,这样铸就起来的无心之过,往往是巨大灾难的真正推动力。
        但是很遗憾,面对无心之过,似乎还是没有什么好的防范措施。虽然自由国家的制度可以大大缓解因意识形态带来的无心之过,然而你永远不能保证自由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会珍惜自己的自由,形成独立的思考去抗拒“无心”。在今天,强势的大众文化、快餐式的生活,这都是独立思考之敌,也是隐藏集体无意识和“无心之过”的魔瓶。“逃避自由”的结果就是心慌方。
        正如肯尼迪总统说的,“放弃自己的判断是不道德的”。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在Cube里挣扎的人们。
        也许很多人都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个故事,说用瓶子模拟一个出事故的矿井,井底放几个小球代表被困人员,一次只能救一个人,上面的人如果一个接一个地拉出去则全体得救,上面的人若争着一齐拉则一个也出不来。这个古老的故事昭示着人们,缺乏规则,一切就都是空谈。
    不祥的是,粗心而骄傲的现代人常常忽视它……他们以为凭借技术我们就可以取胜。
        其实,令人颇有些惊诧的发现,即使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面,这些人的思虑还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成熟。他们起先慌乱,继而聚集并求生,然后是通过技术手段寻找出口,却唯独没有认认真真的考虑过一个重要的问题——政治问题。
        政治冷漠是要不得的,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就是众人之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你不搞政治,政治就要来搞你。也许正是在公众生活的政治冷漠让他们没有那一份心智去考虑政治,这个过错的后果只能由他们全体的死亡来承担。只有傻子走出去,这是对一群没有政治头脑的人最大的讽刺。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群人跟他们有过类似的境遇,然而那些人却靠着善良而智慧的政治头脑,不仅成功脱险,而且成为美国立国最伟大精神来源之一,那便是《五月花号公约》和五月花精神。
        在Cube第一部里面,使得全体死亡的直接原因出在昆廷身上,而不是立方体——这个现实生活中代表正义的警司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就自封为他们那一帮人的领袖。这个领袖为大家设立一个共同目标——活着出去。OK,为了活着出去,你们都得听我的,不听我的,就视为扰乱,而干扰大家求生的行为是绝不容许的,所以我要对你施加惩罚。请看,这样一来,一个缩微版的专制主义结构已然生成。昆廷俨然就是一个威权领袖,其他几个成员则被绑架进了“革命党”,乍一看来,“领袖”道德感和正义感都十分强烈,折服人心,是个好人;成员们又都各司其职,有的会算术、有的会医疗,还有的懂建筑——总之各有所用吧,就连疯子也是数学天才。这样一个团队要冲出去岂不是稳操胜券吗?
        但是,政治智慧要求我们思考权力的运作方式。是的,这样一个“缩微版专制主义结构”传说是高效的(异次元恰恰向我们证明它是低效的!),然而它内部却缺乏对权力的制约。一旦权力犯了错,成员们是没有任何和平制约措施的。在昆廷害死了医生霍洛维之后,他“权力”的本质暴露无遗:那便是他自己那一身发达的肌肉和强健体魄,是他的拳头硬,他打得过、镇得住其他人,于是乎“有枪便是草头王”了!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近乎荒诞的事实:这些在现代社会(而且应该是自由国家里)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医生、建筑师和警察们,他们居然接受了这样一套丛林法则!倘若他们能有一点点“五月花精神”,思考一下集体行为的规则,应当不至于落得那步田地。可是,也许是在慌乱之中失去理智,也许是因为他们脑子里压根儿就缺了政治这根弦——其最终失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也许有人说,现代社会分工如此发达,没有职业的政治学者在场,一般人又怎么懂得如何建立一套良好的规则制度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只能说:失败就是失败,不懂不是借口。谁让你不懂呢?五月花号上的流浪汉们就懂吗?美国建国之初的乡巴佬们就懂吗?自由的社会本质上是由个人承担责任的社会,然而科技的进步和分工的细化却使得这份责任越来越重,以至于个人的肩膀无力担负(当然也必须指出,这里也有相当强大的“逃避自由”的主观因素存在)——他们开始习惯于把自己的责任交给政府或者其他异己力量,这最终的结果就是心慌方里Game Over的厄运。在昆廷“自封”的那一刹那,建筑师Kazan轻蔑地抗议道:你说是就是了?这也许是唯一一个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质问,遗憾的是,这个质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让在我们在思考具体怎么做那些技术活儿之前,先花五分钟时间想想权力的来源及其运用、想想规则制定吧。不要用“不懂政治”来推脱,政治思考是每个人的责任,推脱的后果就是出不去。可能在那样一个慌乱的处境之下,人们盼望得到权威的引领就仿佛婴儿盼望得到父母的照料,但是无论如何,请用理性平和的心态节制一下您的恐怖情绪吧。不得不说,有时候现代人真的是相当可怜。

        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坏人”?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小的时候我们以为电影里的国民党特务汉奸就是“坏人”,但是现在我们明白,那是一套可笑的意识形态符咒。于是我们又觉得触犯道德和法律条文的是坏人,譬如欺诈、杀人、抢劫强奸。但是如果人类社会的坏人仅仅是这些,其实不至于造成很多灾难性的错误。
        在影片的开始,我们并不会想到昆廷是个坏人。他表现得极富道德感、使命感。他稳定众人的情绪,安慰那些不知所措的人,使大家逐渐把心态调整平和以共度难关。这样一种姿态在一个突变的境况下,也把他的地位彰显得十分突出。他是现实世界中维护正义的警察,在虚拟世界中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众人的焦点,即使举行选举选出他们当中的领导,我看昆廷当选的可能性也最高。他的性格沉着镇定、处变不惊,而且有着相当强大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坚信一定可以出去,这样一种态度无疑也对大家的情绪起到了很大的稳定作用。只有在稳定的心态下,他们之中每个人的才能才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也许是他的职业练就了这样一种性格,但无论如何,至少他在前期有很大的功劳。
        以他前期的表现,我们非但不能说他是坏人,而且甚至也不能说他是处于好人和坏人中间地带的那些人,他就是一个好人。光看着他的外表,可能就给人一种可信任感和依赖感。
        可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他的那些隐匿的毛病我们渐渐也发现了。他习惯于命令——服从逻辑,忌刻、不宽容。他常常把好人和坏人绝对化,把那些没什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的人也看成坏人或至少是无用之人(对Kazan)。同时他又习惯于正向思维,因而也反感霍洛维医生动辄对一些事情提出质疑的习惯。他对人和人生命的看法又是不平等的,对他来说,首先重要的是自己的生命,其次在Cube里面人们的生命价值按“有用”程度排序,譬如数学系女大学生利文可以算出脱困之路,因此她的生命价值最高也最受昆廷器重。傻子什么也不会干,因此生命价值最低也常常遭到昆廷的冷言恶语,可是当人们发现傻子其实是数学天才的时候,昆廷又对他热情起来。这当中又反映了昆廷此人极端的功利主义、物质主义、自我中心和没有任何信仰。
        把他的优缺点两相联系,我们惊诧地发现:他的“道德感”不过是他强烈求生欲望的一种美化表达;他的“使命感、正义感”不过是他唯我独尊的漂亮修饰。是的,他是有乐观的心态、镇定的情绪,可是在不宽容和功利主义这个更为根本的性格特点面前,这两条都演化为了他使用暴力的借口。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还不能就认为他是一个坏人,而只能从九十分逐渐降到六十分。真正使他成为坏人的,是由性格——思想到具体行动。这个关键性的行动就是他杀死霍洛维医生。杀死医生标志着他正式地当上了坏人。因为这个行动表明了他的近乎疯狂的忌刻、奸诈和不会节制自己(不会区分思想和行动),同时这个行动也使他自己在心理上完成了由好人到坏人的质变:杀人之后,他不再需要那些骗人骗己的“道德感”、“正义感”,老子就是要出去!赤裸裸的利益宣示成为了一切。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有句名言:“无论如何,权威排除对强制的使用;一旦武力被运用,权威本身便失败了。”套用这个思路过来,昆廷也同样如此,只是他还并不相信自己的失败。杀死霍洛维之后,他的“权力”本质:硬拳头,还施用了好几次。他以为用武力相威胁便可以使大家顺从。这个时候,大学生和建筑师才终于意识到他的狠毒和可怕,他们联手行使了“权力限制”,不仅绝不再承认他的权威,而且设计铲除这个恶棍。之后,一种真正较为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也在他们中间形成。然而可惜的是,他们把除恶看得太简单,最终导致了昆廷的反扑,Game Over。

        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说过,“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人性的复杂性是文学书写的对象,也一定是政治学思考的对象。好的制度从来都是要防范权力而不管掌权者看起来有多么高尚。
        异次元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个相当重要的启示便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制度。从善中发现恶也好,从恶中发现美也罢——自由的制度并不关心那些具体的ABC怎么折腾,它只关心当权者想要为恶的时候,怎么才能让他干不成,怎么才可以让人们及时纠正。

     短评

    saw类似的密室机关组团游

    9分钟前
    • boks
    • 推荐

    终点即是起点。

    1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那个数学好像没有那么难的样子啊~~就比如说那个质数的,2或者5结尾的那姑娘还得看半天~~唉~~那次听人说在长城碰到老外买包,100块钱一个他们买了3个,就这数算个总数也得用计算器摁一下~~囧~~

    18分钟前
    • 兽布鸟
    • 还行

    SAW之鼻祖,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获救的都是最无辜的,其实我不喜欢这部片子——故弄玄虚,魔方玩多了咩?

    24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巨大的世界浓缩在不见天日的魔方里。沿路逃亡,沿路人性丑态毕现。并无魔鬼操控,每个人都在盲目而自私地各司魔鬼之职。

    2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看了后悔的片子。结局虽然意外,却是无望。而且也不怎么惊悚,算平庸的恶。或者这情境终究显现不了真实

    30分钟前
    • 暖鱼
    • 较差

    电锯系列的前身,魔方大厦的前身……咩。。。蛮好看的,但是演技不敢恭维。另外质数那个也太傻了,全中国初中生都能一眼看出来,米国人民不学数学的么。。。。

    33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推荐

    我是真心喜欢密室逃生戏,可能是受到了小时候玩RPG游戏走迷宫的影响,当然如果我被关在这么一个密室里是肯定出不来的,因为我数学奇差T^T

    3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The Big Brother is NOT watching you”,“整体无意义”,“外面有什么”,是社会哲学表达让这部片子变得独特。观感上真是魅力缺缺,那傻兮兮的温吞氛围和贫乏的镜头语言,演员还相当僵硬。在极端单一的场景中,这些缺点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数理上略有硬伤,无视惯性啦在尾数2、5时踌躇于质数之类

    39分钟前
    • 岚行
    • 还行

    虽说不应该太关注演技,可是警察叔叔每次跟人说话都必须鼓着眼睛贴着人吗。太让出戏了。电锯惊魂的游戏规则应该在这里借鉴了不少,最无奈也是最恐怖的是,这玩意儿真没人控制么……

    43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搁在那年头也许不错吧,创意上算是启发了后来的【电锯惊魂】,但在剧情的花样和玩法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期待狮门的翻拍,不知道会不会在逃生过程中制造一些更加血腥的机关和更加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惊险的魔方体验,强大的社会隐喻

    50分钟前
    • 无心
    • 推荐

    还以为是科幻什么的,结果去拍人性了……

    51分钟前
    • fefe
    • 还行

    恶劣的环境总是人性的试炼场,你能否紧握心中仅存的善良呢?

    55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狗屁政治隐喻。如果没有中段建筑师那番突兀的表白和忏悔,这电影也就是一构思独特的恐怖片,哪里来什么极权社会和人性剖析?我对某些人“此处不留白,自有留白处”的再创作能力深感诧异。

    59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本片的主题是:折腾个毛啊。

    60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一部隐喻性极强的电影。空间、人性、政治、环境~~

    1小时前
    • 战国客
    • 推荐

    个人觉得这部片真正恐怖的两处,一是建筑师对魔方来历的解释----------对罪恶的集体无意识;二是警察的变化----------中央集权带来的权力异化

    1小时前
    • Brett
    • 推荐

    多年后又看了一遍,这部与其说是科幻,更多是讲人性。警察:秩序的代言、专制、裁决人、国家机器。医生:满腹牢骚的愤青、无政府主义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母性。建筑师:洞察者、消极抵抗世界的知识分子、人类的良知。数学系学生:科学、逻辑、理性、需人保护的弱者。孤独症患者:超自然力量(?)、空

    1小时前
    • 砚小朵™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