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圆桌派第三季

    圆桌派第三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窦文涛,马家辉,马未都,蒋方舟,李玫瑾,陈鲁豫,许子东,梁文道,韩庚,周轶君,蒋雯丽,李艾,汪海林,陈志武,潘采夫,张立宪,李小牧,马伯庸,史航,王珮瑜,王蒙 

    导演:苏雷 

    猜你喜欢

     剧照

    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1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2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3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4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5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6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16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17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18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19圆桌派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80427 第二十四集 失恋:失恋是一种病?  20180424 第二十三集 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  20180420 第二十二集 选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20180417 第二十一集 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  20180413 第二十集 艺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20180410 第十九集 低欲: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20180406 第十八集 看戏:看门道与看热闹  20180403 第十七集 鲜肉:这是好词还是坏词?  20180330 第十六集 抄袭:侵权这事怎么断?  20180327 第十五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20180323 第十四集 规则:你怎么理解规则?  20180320 第十三集 逆商:如何面对逆境?  20180316 第十二集 供养:谁养谁?亲密关系的背后  20180313 第十一集 烂片:怎样算烂?为何会烂?  20180309 第十集 成就:你有成就吗?  20180306 第九集 演员:演员是怎样一种生物?  20180302 第八集 怀旧:青春时光真的美吗?  20180227 第七集 母亲:你与妈妈的相处模式?  20180213 第六集 亲戚:过年需要亲戚吗?  20180209 第五集 佛系:你真的“无所谓吗”?  20180206 第四集 爱哭:何时你变得爱哭了?  20180202 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  20180130 第二集 界限:社交时代有没有男女之防?  20180126 第一集 人设:粉丝时代 人设属于谁?

     长篇影评

     1 ) 我觉得蒋方舟挺好的

    不太懂为什么老有人在弹幕喷蒋方舟。其实她作为年轻代在节目里面理清了好多马爷他们那个年纪不能理解的现在年轻人的文化特征。如果没有她,我觉得几个大老爷们未必把很多的有趣的话题聊得开。

    另外,如果你对比一下另外几期的年轻嘉宾,你就会发现她的表达算是最稳的了。不过度的自我表达,也不推诿。特别是有一期说到北京孩子对比其他地方孩子的那种气从何而来,她的总结说是对占用公共资源的不害羞。可以说是超级精准。

    再比如第二期她说到的高峰体验,其实背后是个很正经的心理学知识。但是马爷眼睛眯得,哈哈。反正都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句,方舟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其实她的话总是会下意识地被一种文学气质包裹着。而她表达得相当好,既不刻意也不俗套

     2 ) 圆桌派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观后感

    首先表明态度:我特别喜欢这一集谈的内容,但是标题稍有点不适,渣男是一眼识别不太出来的,除非像马爷和李玫瑾老师这种阅历高深的人,但也要多观察、询问、举证,才能最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渣男。不过标题嘛,现在的趋势都是弄个特爆炸的,以吸引更多受众。也就不那么影响观感了,这是个人脱敏,不代表认同这种起标题的方式。 再来说说本集聊到的几个很有话题性的内容,第一个举例就是李玫瑾老师说的通过一个人把东西从哪拿放哪去,能侦破一个案件,蒋方舟就说,这是收纳强迫症,(社会上太多这种给什么都安一个定义,比如密集恐惧症、收纳强迫症等,可能本意是想调侃,调侃着有些人就认真了,真以为自己有这症那症的,好像病态,其实有时候就是一个行为习惯,爹妈或者社会环境给养成的从小的个人习惯)李玫瑾老师说这不敢说是强迫症,就是一个风格。 第二个是父母打孩子,马爷说他们那一辈的人父母经常打孩子,打得整个楼道里都能听见,具体细节还是要听马爷说,但是打完孩子之后,孩子心理一点都不记恨,现在的孩子父母从来不打,打一次就从楼上跳下去了。这点我也很有感触,按说我从小到大都是很听老师家长话的那种孩子,父母应该没啥事打我,起码不用为了调皮捣蛋、打架斗殴、不写作业、考试不及格等事儿动手,但事实是我小时候,我妈经常因为我睡觉起来就哭,吃饭慢,跟她顶嘴,玩完的东西不收拾这种事情跟我吆喝,甚至动手,她说她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过我,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我想了想确实也是如此,对我妈还真没啥记恨,就是觉得她太爱挑人类的毛病了,这例子可能举得不好,因为我至今觉得很多事儿我都不该挨打。我见过那种从来不打孩子的家长和孩子,孩子真的是一点儿怕头都没有,想干啥干啥,工作上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上也是如此,我说这就是惯的,她不知道惩罚是什么滋味,说两句话这种惩罚不足以让一个孩子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惩罚应该轻微的,且恩威并施,不然也容易让孩子心理扭曲。 再来就是由陈世峰是渣男而引出的对江歌案的讨论,在理性分析下,李玫瑾老师说她觉得陈世峰就是想去杀江歌的,这一点我也不能同意的再多了。从我开始关注这个案件到案件庭审结束,看到网络上网民的种种行为,包括朋友的态度,以及媒体的报导,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失衡的判断,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刘鑫作为受害人之一,很无辜且可怜。我觉得死者母亲本应是很了解自己女儿的人,包括女儿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但是却引导舆论攻击女儿的挚友,看起来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人。死者很无辜,是因为做了一些她自己认为正确,但实际上影响很大的事,所以才导致了此悲剧,惋惜的同时,我觉得陈世峰够冷血,但比他更冷血的是万千网民,还有那些摇旗呐喊的“名人”,不想点名了。其实这件事可说的还挺多的,但是我怕被喷,也就不想多说了。 对渣男的定义,我喜欢窦文涛说的,平时看着挺正常,真遇到事了,那种变态就出现了,这种我也认为是渣男。至于蒋方舟说的那两种男生,内心软弱导致的情感选择障碍,我觉得这不是什么渣男,这就是选择困难,或者不想伤害别人,这种人很常见,男女都有,还有第二种套路型的,这个属于欺骗,我觉得这就是渣了。平时谈笑风生,天南地北都能聊,真要遇到事,就退缩不承担,这种才是真的渣,他性格再好,再有趣,平时朋友圈再能晒旅行、美食、美图,我都不会多看一眼,赶紧远离,这种人你知道了他伤害别人的经过,然后看到他生活中活得很好,照样晒一切,我做不到一笑了之,我就是特别鄙视。而且我的鄙视做得很明显,让被鄙视者一眼就看出来了,情商一点儿都不高。因为我怕伤了受害者的心。当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渣,因为他掩饰的挺好的,受害者也不会逢人就揭自己的伤疤。可我的朋友中也有那些两边都讨好的人,就是这男的通过各种手段把这女的肚子搞大了,然后一走了之,一个月不出现,出现了就要求女生堕胎,女生因为种种个人原因不想堕胎,或者说堕胎容易引起以后的生育困难,不同意堕胎,男人就再次消失、消极面对。女的后来未婚生子,男的还是在朋友圈继续晒旅行,我的朋友也知道这事儿,但还是会给这男的点赞,也会给这位独自带孩子的妈妈点赞,我做不到这种高情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就是倡导人要活得有趣,做个有趣的人,好像一有趣起来,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一样,我觉得一个真实活着的人,活得鲜活的人,就足够有趣,那种有趣是自发的,不是粉饰出来的,包装出来的,是生活细节中每一个抖机灵而又不失分寸的瞬间,不是恭维,不是所谓的谁都不得罪的情商高,会聊天儿当然很好,跟朋友说话,很少有人不会聊天的,都很有意思,这种标准要放到每个人身上,我觉得不合适,特别像孙子。 我觉得做个有趣的人之前首先要做个不伤害他人敢于承担有责任感的人,然后再一点点的把日子过得有趣,生活过得鲜活,不能本末倒置的寻求所谓的有趣。有趣挺好的,过度宣传就没趣了。 会聊天也挺好,过分会聊天就未必了。 这一集中还说了很多很好的话题,涉及到的每个话题我觉得都值得反复琢磨,自我反思,窦文涛最后说,李玫瑾和马爷说的这些能听进去的都能得着好,是句大实话。

     3 ) 年龄之于女性

    鲁豫这期蛮好,她看文涛的那种别扭劲儿我特别能理解:欣赏,但为了自我保护又敬而远之。自我认知较低,又觉得自己水平其实不错,眼神里的自抑和自矜都看得到。

    蒋方舟的几期不太好,首先蹦新词儿阻碍了讨论的深入,其次蒋给人一种自己虚着却还要自嘲的感觉,而自嘲是要极度自信才能做到自然的。蒋还是年轻了些。

    锵锵里的女性,多数是到了四十以上,才能把自己放到恰当的位置和男嘉宾气定神闲地交谈,自然地展示自己的学识——这其实是很难的。

    身在被社会设定好的性别角色里,如何巧妙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在男性话语场域中扮演好一个所谓女性知识分子的角色,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经验。

    罗大佑说,年龄对女性的魅力非常重要,四十岁以后的女人最美。这我深以为然。

     4 ) 李玫瑾教授yyds

    24期《失恋》

    “恋爱,恋是一对一的关系。爱有很多,恋却很少。

    爱是一种付出,一种包容,而不是一种得到。”

    “疼是疼,但我会活的更好。现在画一个句号。”

    “在自己心理遇到危机的时候,不要羞于求助”

    “自我太大了,需要一个别人的视角。你觉得这个事很大, 别人可能不觉得,别人可能一句话就把你带出来了。”

    “人缺什么,就找什么”

    “越自信的人越不怕独处。越不自信的人,越需要有人不离开他”

    “你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缘分的话两个人就很好的在一起”

    “崩溃是想起了之前的历次崩溃”

    “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能去寻找对方”

    “是否赠予/为了婚姻付出。是否能把钱款要回来”

    “沉没成本”

    3期《渣男 》

    “什么是渣男?内心软弱,套路式” “架不住分手的男的”

    “性别教育薄弱”

    “时间是检验渣男最好的试金石。在不了解本性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睡”

    “本我

    自我:现实原则,根据情况审时度势

    超我:”

    “反思: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在脑中重现。二是具有一个内化的标准(良知)。”

    “一个人在跟你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你和我都用 / 只说我我怎么样,全说的是感受,没有反思。”

    *NO “边缘性人格/爆发性人格(两种极端,好的时候很好):这种要认怂。”

    *NO “被动攻击人格:压抑,使蔫坏。” 遇到特别客气的人,要谨慎!!!眼睛背后有眼睛

    眼神:阴郁,闪烁飘忽不定。

    “爱较真,”

    “有原则的女生。”

    “明确拒绝”

    “挫折教育” “恩威并施”

    “要给对方尊重人的感受!!!!!!!男生自尊心强” “呵护对方,自尊”

    “时间思维” “长句思维” “长远来看!!!!”

    “思维:借用语言符号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执念太深。原因是生活中兴趣和刺激源太少了。每天要做三件事以上。”

    “早年越匮乏的,后面占有欲越强。 渴望心更强”

    “社会反思公众示爱。自尊心,虚荣心。恋爱是个人的事。”

    “真正的爱,是让对方舒服。”

    “在初中的时候,告诉孩子怎么看上你爸爸/妈妈的,有什么品质”

     5 ) 第二集 界限:社交时代有没有男女之防 观后感

    首先,我喜欢这集的主题,这像是在讨论问题。

    我的观点:有,一定有。但关于边界的事情,一定是比较难以捉摸的,因人而异。

    我对整集的观感:我喜欢马爷的观点,就是这个东西如果跟社会学老师那样解构分析实在是太累了,这个太残酷。我们只能在一种模糊的状态中,说出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宽容。你对社会首先要有认知,你才可能宽容。

    窦文涛说,是否宽容跟自己如何料理、安顿自己的人生有关系,这个话就接得很好,说出古人的“难得糊涂”,对现在的意义是:既包括对别人人性当中偶尔的一种宽容和理解,也包括对自己承受能力的一种认识,有些东西弄得太清楚了,两口子之间对大家都很残忍。

    把事情放到极端就特别清楚,这只能是一个人活到了晚年才能有的生活智慧啊。蒋方舟说的这种不基于人生阅历,而基于网上不知道谁写出来的经验,也是当下的很多人的一种状态。

    马家辉说,以前学爸妈、学老师、学课本,后来学网络了,基本上白痴跟白痴学,他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不能同意得更多了。

    窦文涛又把话圆回来,说可能这种控制欲来自于想要拥有。看到这里我想,圆桌派,原则上就是老中青三代人,破冰的一个谈话或者说聊天,蒋方舟永远是被调侃最多的那个,因为年轻,阅历不深,且观点中总是冒出新时代的新词,也只是新瓶装老酒而已。她说有些人可能不需要爱情,这话只有她嘴里能说出来,窦文涛、马未都、马家辉都说不出来这种话,缘于个人的生活阅历。

    说点题外话:其实沟通这种事儿,就不能靠怼,只能靠聊,谁都不能把谁的观点强加于其他人,那怼个什么劲呢?不如好好说话,昨天我看到一个视频,就没忍住发了一条微博,也怼了回去,今天让我转成了只有自己可见,我想留到以后的岁月里提醒自己,做事不要冲动。怼,在我看来毫无意义,那为什么自己还会被拉近那场“战争”呢?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和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喜好,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事,我们都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又没什么不同,其实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古人的智慧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诸子百家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代,等到一家独大的时候,就知道必然走向了消亡之路。

    百家争鸣,用什么方式争鸣是现代人可以考虑并进步的事情,靠骂街一样的方式,注定是落后的,当然你也不能否认那是一种手段,只是不太高明,这又是每个人的标准不同而异的。

    我们在看清楚人类个体差异的同时,去求得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而不是平等的社会氛围,才是文明的进步。不问西东。

    就男女之防的问题,其实就是把公平的社会环境缩小到家庭之中,反之也可以把男女之事放大到社会,在不断放大与缩小之间,求得人生存状态的平衡。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把锁,不问性别,马家辉和马爷都说现代社会需要多把钥匙才能同时开一把锁,而这就是精神需要的层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而变得更深、更细,我觉得跟男女也没什么关系,如果开这把锁的不是异性,能打开也行吧?所以为什么只能是贴着异性标签的人,才是打开这把锁的关键呢?讨论文学,同性之间也可以讨论啊,异性之间也可以讨论啊,谁愿意跟你讨论,你就跟谁讨论啊,跟男女没多大关系。

    所以这个主题上的男女之防,我觉得主要还是关于爱情上的,关于性的,关于私事与公共话题的分割的,这个就很私人,根本不能拿来讨论,它是每个人的底线,底线有什么好讨论的,不应该受社会的影响,而应该受个人内心的影响,马爷说年轻时候的出轨会成为老年的谈资,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谁能从30岁一跃跳到70岁,然后跟昨天刚出轨的另一半,相逢一笑泯恩仇?那肯定是精神有问题啊。就算是蒋方舟说因为酒后乱性的出轨可以原谅,那她也很难做到说:嗯,昨晚的事我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吧?

    出轨以后选不选择原谅和要不要设防,这其实是两件事,如果不设防,那就只能考虑好要离婚还是将就的问题了,因为日子还要自己过。如果设防,说清楚哪些是公共话题,哪些是私事,哪些不能作为公共话题分享,对方一旦越界,你就知道,他/她是故意的,你的底线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那原不原谅还是看个人,就像大不大度也是看个人,谁也没规定人生生而要大度。不问男女。

     6 ) 中国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第三季《圆桌派》自开播以来,每一期的话题都很下饭,第三期讨论的是渣男。

    说到渣男,女性角度和男性角度截然不同,蒋方舟认为渣男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心软弱导致的渣,纠结,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比如张无忌;另一种是居心不良,以勾引女性作为人生乐趣的渣男,比如集邮男。

    而窦文涛认为蒋方舟说的根本算不上渣男,他们认为的渣男更倾向于那种有变态心理,犯罪心理的男性,比如陈世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疾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戴着面具,私下里又是另一副模样,但是只要生活中的平衡不被打破,他内心的极端情绪不会累积到达临界点,他就是所谓的正常人。

    2014年,安徽一个小学生因为学业压力从16楼跳了下去;北大留美硕士12年不回家过年,发万字文控诉父母;中国留学生陈世峰在日本杀害了同胞江歌……

    小学生自杀让人痛心,可那些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为什么对周围的世界有那么大的怨气和仇气呢?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马未都提出了一点:中国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难免被父母拿出来和别的孩子比较,人家考上了重点中学,你看看你!人家考上了名牌大学,你也要向他学习啊!人家都买房买车了,你一天还吊儿郎当的!

    中国大多数父母,明里是为孩子好,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一方面把孩子呵护得五谷不分,只知读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扛起重担。这种父母常常不能如愿,他们内心的希望值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没有经受过挫折的孩子走上社会必定是处处不顺,但他一般从不会反省自己,而是把责任全推给了父母和社会。

    我们这个社会太推崇成功学,其实成功的人努力、聪明、运气缺一不可,那是少数人。问题是多数人最大的一个误解是: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从小接受的都是成功教育,我一定会成功的。如果我成功不了,我就没法开始以后的人生,我就没办法享受到其他的人生乐趣。

    一天抱着这种想法但成功遥遥无期的人内心肯定是焦虑,压抑的,一旦有引火线,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成功不是一个数字,月薪4000元梦想着月薪一万,但月薪10万的人也为一个月怎么赚100万而苦恼。如果老是执着于此,估计这辈子都在疲于奔命,等临死前才发现成功学毁一生。

    所以,承认自己普通没什么丢人的。信奉成功学的年轻人发现自己余生都在走下坡路,而能经受住挫折的人会感恩日子越过越好。

     7 ) 20180327 第15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其实很羞愧,刚才在化妆间的时候,她手里拿着一本《布罗茨基回忆录》,我瞄了一眼说这个没看过,突然从侧面我说这书我有。就是这个书,封面我都没看就买了,插在我家的书架上,见过书脊,所以说迎面这个女孩我不认识,一转身,这腰身我见过,我跟她的缘分就这么窄,没法拓宽成这么宽。

    为什么要记很多东西在脑子里,它和记在手机里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你这个头脑就像个香炉,它扔很多书实际存在你脑子里,它可不是像存在电脑里,它自己会化合,鞣成一个东西。

    买很多书以前当做羞耻,可我现在越觉得,这不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么。就是人你知道很多东西,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电影,可你为什么活着,不是因为你读的,是因为你还有很多书你没读,你电影没看,姑娘没认识,你才值得活下去。人跳到游泳池里,你皮肤接触到的那层水,不可能托你浮起来,正是你没有接触到的水,才让你浮起来。是你没读过,没经历过的一些让你活,要不然就啪嗒一下子,你跳水池子你就摔死了,你只是湿淋淋的摔死了,就是你没接触到,又觉得有意思的事。我买了,证明我求生,我光荣,我想活下去。

    望洋兴叹这个词是个很美的词。它不光是在岸边叹息的那个人,实际上当你望洋的时候就说明,你的生命里有那片大海了。你跟那片大海,至少憧憬过。

    有些东西你搜出来理解不了,你如果没有长时间浸淫在这个知识体系里面去,你连搜索都不会。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你学过的一切的知识都忘掉之后,留下来的东西。就化成你这个人了嘛。

    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方法,看起来互联网它整个信息多,每个人在互联网信息知识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不是,互联网其实是拉大了人知识的鸿沟。聪明的人越来越聪明,笨的人越来越笨。因为聪明的人,他知道该去哪儿搜索什么,然后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用。但是笨的人就淹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链接里。

    一代一代往下看都不顺眼。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执念,就是在我之前的流行文化都是腐朽的,保守的,过时的。在我之后的文化都是浅薄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只有跟我从小长大的这些文化,是辉煌的一代。每一代都是这样。

    其实每一代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自己的成全。他们自己会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伦理,因为只要有社会就有伦理。新一代可能就从游戏中来的,,,这就是一个千里之约,千里而至的,就跟春秋战国说的赴约,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只要人跟人在一起,就能生伦理,不用担心,肤浅有肤浅的生法,最后伦理都是厚的。

     短评

    四人圆桌依旧在,不见当年三人行。即使是三季最妥协的一季,但依然能从嬉笑怒骂、欲说还休之中感受到锵锵的锋芒。“我这辈子做过的节目被人记住的只有一两个,可实际我做过一百个,其他99个都是失败的,我这个人很次很差吗?我发现了这一两个节目的共同点——自编自导自演自剪,从头到尾我控制全程。”

    5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首期马未都马家辉蒋方舟聊“人设”,搞不清弹幕里抨击蒋方舟的是什么心态,小姑娘跟仨大佬唠嗑论思路观点陈述都没有问题,路人一个劲儿在哪里自我高潮。

    9分钟前
    • 推荐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圆桌派第三季第二集

    13分钟前
    • 睡眠永远不足
    • 力荐

    可能是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最适合当打扫房间背景音的节目...

    17分钟前
    • 齐齐齐
    • 还行

    夫妻、情人、知己三种功能应是分开的,要何其幸运,才可能在一人身上实现。/你要知道真相吗?知道的话应付的了吗?/身体契合不能试,会回不来。/最不缺是愚蠢学愚蠢。/有种内心软弱的渣,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到了年纪,性欲高涨感情充沛。/现在婚姻为什么不稳定?男的不缺性,女的不缺钱。

    20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蒋不是刷屏中的知识浅薄,可能只是没有这些长者的见识以及圆滑,话说真是喜欢漫谈细讲的马爷!

    25分钟前
    • 3Day
    • 推荐

    啧啧啧,窦文涛这两把刷子刷刷刷的。

    29分钟前
    • 狗富贵
    • 推荐

    这季最好的是李玫瑾那集,从鲁豫开始不知道是不是没话题可谈了,豆瓣评分太高了,8分以上差不多,9分有点过高了。

    32分钟前
    • H
    • 还行

    我始终崇尚言语的知识化和深刻化,渴望在深度交谈中窥见灵魂深处不自知的狭隘与局限,所以大量时间阅读看影旅行交友,可还是会被自我束缚。像马家辉提到伍迪艾伦曾引用过的句子:我绝不会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我们总下意识自卑,却又在潜意识里自大,以至于无法权衡。交谈也许是一种出路。

    35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难以想象生活里要是少了窦文涛蒋方舟许知远高晓松梁文道...这些敢于分享毫不拿捏的知识分子,我们想要碰触马东口中那5%的领域会有多艰难。

    40分钟前
    • 孔乙乙
    • 力荐

    假和尚梁道长,酸教授许老师,瞎主持窦话唠。

    41分钟前
    • 白袍马超
    • 力荐

    锵锵四人行,圆桌麻将局。色情直男癌的窦文涛比其他假正经的主持人有意思的多,插科打诨,却又有话题主线。大爱“看理想”系列,首期还是熟悉的四人组。2017确实是人设崩塌之年,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利益至上的时代,魔幻现实。

    44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力荐

    2界限(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3渣男(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这集建议菇凉们一定看看、4哭(鲁豫,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苏小妹)、5佛系、11烂片(汪海林,“包饺子喂猪”,这集里面讲了一些大陆电视剧桌子下的事情)、16抄袭(网络和影视剧居然有抄袭工具,还有“洗稿”,网络中甄别内容真的好重要,因为时间浪费不起)、18京剧(瑜老板王珮瑜,票友是什么)、21细节(史航,经典电影翻拍,这集文字工作者看可能会更有感觉)、22(六哥张立宪,机场等候滞留每增加10min零售收入增加16%, 成功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管用,但能让你兴奋,但兴奋不持久,所以隔三差五得再吸哈哈哈 )、24失恋(李玫瑾,恋爱是一类人,结婚是一个人)

    48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佛系那期很好看

    53分钟前
    • yezzi
    • 推荐

    未解之谜:窦文涛有几个前女友?蒋方舟有几个前男友?

    58分钟前
    • SheliaLiu
    • 推荐

    李玫瑾老师太厉害了,希望多请李老师过来

    1小时前
    • 四哥这名字不错
    • 力荐

    蒋方舟少些来吧,和这些人一起聊天会凸显你的浅薄。

    1小时前
    • 废物青年
    • 推荐

    依旧满分。方舟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她的水平是超出同年人一大截的 但是她又是一个年龄比较合适的熟悉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在干什么怎么想的年轻人。再说 大家去聊一个新鲜的观点才有意思。

    1小时前
    • VVinivv
    • 力荐

    只看了韩庚这一期,情商简直不要太低…

    1小时前
    • 还行

    窦文涛:“总攻啊,就是有攻击性的人。”(´▽`)

    1小时前
    • 鲁镇周可儿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