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大陆2014

    主演:廖凡,桂纶镁,王学兵,王景春,余皑磊,倪景阳,常凯宁,李彩霞,李克伟,洛成,裴功勇,彭龙,于雪冬,蒋延良 

    导演:刁亦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剧场

    • HD

      爱的平方2

    • HD中字

      初恋这件小事

    • HD中字

      芙蓉镇

    • HD中字

      花束般的恋爱

    • 更新至HD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 HD中字

      爱在黎明破晓前

    • HD中字

      东邪西毒:终极版

     剧照

    白日焰火 剧照 NO.1白日焰火 剧照 NO.2白日焰火 剧照 NO.3白日焰火 剧照 NO.4白日焰火 剧照 NO.5白日焰火 剧照 NO.6白日焰火 剧照 NO.16白日焰火 剧照 NO.17白日焰火 剧照 NO.18白日焰火 剧照 NO.19白日焰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外表冷艳的吴志贞(桂纶镁 饰)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这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对于与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警察张自力(廖凡 饰)来说更是如此。  五年前,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王学兵 饰)被警方认定死于一桩离奇碎尸案,当时张自力破案后击毙了持枪拒捕的凶手。五年后,又发生了 类似的连环案件,并且这些死者都曾与吴志贞相恋,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个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一件皮氅引发的血案——白日焰火歪解

    ----------------------------------------------------------------------------

    有大量剧透。没看过的请退出。

    不光是剧透的问题,因为如果你没看过,你可能根本看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首先,这应该叫《一件皮氅引发的血案》。

    因为故事的起源是因为一件皮氅,但这个起源,你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才知道。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倒叙的电影。当然我们都知道,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片,它当然是倒叙的。可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会觉得这电影探讨的其实是loser的人生在追求什么的主题。

    还是从皮氅开始说起。

    皮氅的象征意义很明显,那是属于堕落的财富。换种流行的说法,那代表着成功。属于皮氅这一边的人,有皮氅里名片的主人,皮氅的主人和主人的妻子,张自立的第一个女人,还有刑警队之前的王队长和后来的胖子队长。但可惜,这一边的人物,有两个被干掉了:皮氅的主人和刑警队的王队。

    皮氅的另一边,则是男主张自立,女主吴至贞,女主的丈夫,女主的老板。他们是属于loser的那一拨,从整个影片风格来讲,你能看到一些在贾樟柯的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景观:结结实实的现场感,货车,破败的道路,电动车,摩托车,彰显着阶层地域身份的衣服,楼道里超现实的马,突如其来无意义的哭声,等等。这些景观的出现,都预示着现实世界的强大和不可抗拒。

    影片开始于夏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寒冷的故事。所以很快故事展开,整个世界进入冬天。寒冷的不仅仅是喝醉后在街头被抢走摩托车的张自立,也不仅仅是陪着活死人的女主吴至贞,寒冷的其实是人心。但奇怪的是,这电影居然叫《白日焰火》,焰火是热的,但整个故事是寒冷的。

    在一开头,第一个loser张自立出场,他的女人和他睡了之后,便决绝地离开。在站台那里,他是被丢在原地的那一个,他不甘心,甚至在大庭广众下将她扑倒在了地上。但这换来的是她更大的不屑和鄙夷。这一切,都在告诉他,你就是一个loser。这一幕显然对张自立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女人背叛的他,终于也选择了背叛女人。

    而这一幕也从此确立了张自立的人生追求:他要挽救自己的loser人生。

    但很不幸,他不但没有成功,在碎尸案的第一环,他因为自己的无能差一点送了性命。嫌犯被制服,他们几个警察没有第一时间搜身,导致两个警察被枪杀。可见这些警察意识差劲。而后,枪战时,张自立的枪差点没有拔出来,可见其训练没有素。最后,打伤了罪犯,却没有打死自己差点送命,可见其无能。

    影片在这里有很大的留白。张自立住院出院一笔带过,但在车里,张自立提议去看死去警察的家属,王队(不记得名字了,后来成为王队的那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家属的情绪刚稳定,先不忙去。然后就是五年后,张自立当了保安。为什么?其实原因就在于五年前,那两个警察的死,张自立是有责任的,所以当保安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是被刑警队开了。很显然,王队的那句话,暗示的就是那两警察家属对张自立的敌视。

    理解了这个情节,就会明白五年后,已经是顶级loser的张自立,为什么热衷于吴至贞这个案子。他是要挽救他自己的loser人生。具体来说,他想要重回刑警队。而这个案子正是机会。所以当他成功的时候,影片用他的一段独舞,不动声色却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他的得意:成功对他来说已唾手可得。他的loser人生有望从此结束。

    吴至贞严格来说,算不上loser。就算她曾经是,但当她奋起杀人的那一刻,她就已经超脱了日常的生活。真正的loser其实是她的丈夫梁志军,从此成为活死人不说,他能杀人,但他却离妻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最后被妻子背叛,横死街头。

    焰火明亮却短暂,就像是吴至贞。五年来,她和不同的男人好,然后看着这些男人再被自己男人杀掉。其实,这时候的她是致命的,也是美丽的。她知道追她的这些男人的命运,但却乐于看到这些男人追她。

    在影片里,她一再告诫张自立不要再跟着他,但那意思更像是邀请。特别是第一次的纸条,当着店老板的面,她递给张自立一张纸条,而张自立慌张地收起来,这显然不是拒绝,而是再明显不过的调情了。更明显的地方是当张自立邀请她滑冰的时候,她痛快的答应。她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前几任是怎么死的。但她依然这么做了。而且在冰场的时候,她在冰面上淡然起舞的那一幕,和张自立后面独舞的那一幕何其相似。但是这种欢喜在被肢体语言张扬的同时,又在电影画面里显得静默而暧昧。

    那么,作为影片的女主,吴至贞追求的是什么呢?

    其实是刺激。

    从五年前杀人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再也无法满足于日常的生活了。她开始追求一切激烈的东西。

    吴至贞为什么要冒着时刻被老板性骚扰的危险在洗衣店里工作?她缺钱吗?当然不是,影片里很明确地表现了梁志军给她钱的场景,可以想象,这不是梁志军第一次给她钱。所以,她不缺钱。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她喜欢这样。她喜欢这种随时可能被老板性骚扰的紧张感,就像她手伤了之后不愿意处理一样,她喜欢这样的刺激。而在整部片子里,她沉默寡言,几乎没有表情。往往这样性格的人,更喜欢激烈的事物。另外一个象征这一点的细节是,她抽烟。《颐和园》里的余虹也抽烟,余虹的一句台词最能说明她们这类人,她说,我们这种人,战争时流尽鲜血,和平时寸步难行。

    吴至贞在弄坏那件皮氅时,是寸步难行,等她杀了人之后,就是流尽鲜血。

    所以,吴至贞追求的东西是刺激。就像是焰火。

    只是很可惜,这焰火是白天的。而这个故事本身也是,只有你深入进去,你才发现里面的惊心动魄。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地表现出爱的部分,所以,这就给了观影者解读的机会。在我看来,吴至贞对张自立,是追求刺激:还有什么,比一个杀人犯和警察做爱更刺激的。所以,摩天轮后的早上,她在影片中唯一一次涂了口红。这当然是满足得意的象征。同时,也是她预见到了自己结局的象征。在古代,赴刑场是一件庄重的事情,而在这里她用化妆表示这种庄重。

    同样的,梁志军其实也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仍然选择去死,并且顽强地死在了她的面前。她看到梁志军向自己跑来,躲在了一边,他当然知道她就在那里。所以,他超过了她,死在了她正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吴至贞选择了出卖梁志军,而张自立也选择了出卖吴至贞。

    其实,他们的名字也挺有意思。吴至贞,至贞至烈。不贞,但烈。(不贞,皮氅事件中,她试图以失贞换和平,未果。烈,她终于走向焰火之路,璀璨但不显眼,转瞬即逝。)张自立,自立自强,不立,但强。(不立,三十而不立。强,死里逃生,获取成功,最后出卖自己女人完成了对女人的报复并修炼出最强大的内心,他才是大赢家。)

    影片最后的焰火,虽然点题,但在我看来有点多余。因为有点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感觉。

    ------------------------------------------------------------

    至此,本片剧情大致解读完毕。

    这是一部值得细看的电影。

    基本如此。

     2 ) 白日焰火

    近几年看过最好的国产推理电影,见微知著,环环相扣。情节非常紧凑,稍微看少一点就会连接不上,看不懂了。 电影本身的表现手法隐晦、克制、简单,故事曾两度接近尾声却又横生枝节,真相也是电影末尾才交待的。

    应该说,自从梁志军李代桃僵“死掉”之后,他们的夫妻关系就陷入了怪圈。他们原来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他们原来的甜蜜在那次意外中也丧失了,他们陷入深深的悲伤里。他们可能想到过死,但各自贪生。吴志贞渴望新的生活不想死,梁志军贪恋吴志贞也不会死。梁志军是吴志贞的悲剧宿命,尽管用爱贯穿始终。

    至于张自力对吴志贞最后的背叛,我不想做什么评价,因为大家对这个各有各的评断,从正义,从感情。只不过对吴志贞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她选择认罪结束这一切。。。

     3 ) 《白日焰火》:以爱之名的冰血暴

    美国推理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曾在《简单的谋杀艺术》说:“把谋杀案还给有杀人理由的人,不仅仅是提供一具尸体而已,还还给了手头有凶器的人,这种凶器不是手工打铸的决斗手枪、毒箭、热带鱼”。《白日焰火》几乎可以把这句话接下去:凶器还可以是人。

    在《白日焰火》亮相之前,很多人都把此片视为一部仅供观众解谜的推理片。不容否认,影片所有的人物关系和逻辑架设,都是奔着一个令人费解的怪局而去,但本质上,它并非一部“本格派”的推理电影。本格推理,主要是以推理解谜为主,与注重社会性的硬汉派相对,它不注重写实,而是以惊险离奇的情节来编织情节,比如莎婆的密室杀人或暴风雪山庄里的诡计。刁亦男曾说,他对西方的侦探小说始终持有浓厚的兴趣,而从《白日焰火》呈现出的气质来看,导演偏爱的显然是“硬汉派”推理小说——围绕谋杀的故事,折射的是社会模样,观照的是人物的道德困境,甚至,还融入了导演个人的价值判断。当解谜已不是故事的主轴时,侦探主角自然也不再高人一等,就像片中廖凡饰演的颓废警察张自力一样,在几年的时光中,始终身处难以自拔的痛苦中,他必须倚恃着拳脚和毅力,才能“输得慢一点”。

    当张自力最终在酒桌上一边大笑,一边胀红了脸隐藏起哭泣的冲动时,我们很容易想起另一硬汉派推理小说家哈米特的名言:“一个小人物日复一日在泥泞、污血、尸体与欺骗中前进,尽可能地麻木、粗鲁与犬儒,迈向一个晦暗的目标。”有种声音认为,《白日焰火》应当将这种“晦暗”走到底,让张自力也成为吴志贞的下一个牺牲品,但就电影剧作而言,刁亦男对于结局的处理,却并没有偏离整部电影所架设的逻辑轨道:既然我们愿意相信“活死人”梁志军可以为爱付出一切,那么我们也应该确信,吴志贞在被警察带走时,看到车窗外肆虐的白日焰火时,已经决心和以前那个“想逃逃不掉”的女子划清界线。

    《白日焰火》不同于套路化的侦探片,刁亦男始终避免用直白浅露的细节,来刻意渲染案件的戏剧性,这和有着极简主义气质的剧本完全一致。《白日焰火》几乎没有浪费的镜头,每一个画面都精确地释放出导演所要传递的信息,有时,你会觉得叙事过程中似乎出现了被故意留白的断裂地带,但事实是,在之前的铺陈中,导演其实已经悄然植入暗示和交代。譬如,张自力第一次收到“神秘人”送来的车牌号纸条时,颇让人费解,但之前有一个手握方向盘向右转的特写镜头,已经说明一切。诸如此类的线索跳跃、场景转换等等,在片中比比皆是,但它又并非“不明觉厉”。因为“不明觉厉”暴露的往往是导演的表达无能,而《白日焰火》却可以在各种点到为止的细节中,突显出整体布局之精妙。

    影片的生冷面貌,还呈现出一种黑色电影的风范。黑色电影常以冷酷的杀手、内心纠结的侦探以及魅惑无边的蛇蝎美女为标配,在诡谲肃杀的气息中,犯罪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客观而言,中国内地导演对于黑色电影的尝试并不多见,程耳的《边境风云》和宁浩的《无人区》,多多少少具备了一点黑色电影的特征,但它们都没有《白日焰火》如此明显。一般说来,黑色电影中,黑夜的场面相对较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可怖、前途莫测的危机感;在摄影风格上,深影和阴沉的影调,勾勒出一个梦魇式的幻觉;此外,黑色电影的主人公们,在道德上总是具有双重以上的人格,失望而孤独、最后在相互斗争中找到归宿,“叛逆”是他们的标签。可见,《白日焰火》是一部极具黑色电影特征的作品,而在视觉处理上,除了忧郁而粗砺的基调之外,导演还借用夜景中的灯光来辅助每一场戏的情绪,霓虹灯和铁道边的昏黄路灯,映照在人的身上,也暗示着他们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当然,刁亦男的影像风格终究克制,若是玩到《唯神能恕》那般疯魔,效果势必跑偏。

    《白日焰火》赢得金熊奖,并不是一件令人讶异的事。这并非马后炮式的论断,也不是否定《青春年少》《布达佩斯大饭店》等同样优秀的竞赛片的成就,而是《白日焰火》从里子到面子,都契合了柏林电影节一贯的审美偏好——过于考究、突出视觉奇观的电影通常不受青睐,柏林影展获奖作多半给人以粗砺、冷峻的质感,人物都常常陷入完全无处可逃、被各种遭遇所压迫的境地,并且,电影在讲求故事性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搭建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角色的生存状态可能无关政治,但一定要和某一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交集。

    《白日焰火》在“柏林品位”上几乎做到极致:即便故事千差万别,但它和前几届金熊奖得主的品相却异常相似:伊朗的《一次别离》是两个家庭围绕利益和谎言掀动的道德风暴;罗马尼亚的《孩童的姿势》说的是一对母子在横祸降临后的疯狂交战。两部电影的影像风格都达到“大巧若拙”的境界,每个角色都很难用好与坏去判断,尤其是站在各自立场上去观察时,总能从可恨的人身上找到被同情的元素,这与《白日焰火》何其相似?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让你清晰地表达爱憎。张自力是中国银幕上的一位非典型警察,你可以肯定,职业赋予他的正义感不容否认,但从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意外、到无以复加的沉沦;从被干洗店女人吸引,再到“立功”后的满腹愁思,他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有着异乎寻常的、令人信服的个性。甚至,从这个男人身上,还有着一种难以琢磨的动物性。而最惊心的,还是在面对女人和职业认同的困局面前,他选择了后者。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某种程度的妥协,但客观来说,张自力选择让心心念念的女人接受惩罚,并且倔强地用白日焰火来宣泄痛楚、仿佛给予彼此希望,委实提升了电影的况味。

    廖凡因扮演张自力而获得柏林影帝。就一般推理片格局来说,张自力应该是线索人物,隐藏在幕后的罪犯应该更出彩,但刁亦男对张自力这个角色的倾斜,让廖凡爆发出了积攒多年的演技能量。有评论指出,廖凡在片中缺少一场足够分量的重头戏,比如大特写长镜头之类,但实际情况是,廖凡的肢体语言,以及有限特写镜头里的眼神、台词的语气拿捏等等,都渗入到了角色灵魂中。张自力这个角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冰血暴》里费兰西斯·麦克多曼德扮演的女警察,你找不到她的“演技”在哪,但她获得了奥斯卡影后,影评家罗杰·伊伯特说:“勿须多言,看完电影后,你相信她是一个女警察,就够了。”廖凡扮演的张自力,你能清楚地觉察到他的怨恨、孤独、恐惧,以及滔天的性欲,当然实至名归。

    在推理电影中,所谓处在正义对立面的人物,常常更加惹人关注。《白日焰火》中,一对潜伏在东北老城的夫妻,充满了危险的吸引力。桂纶镁扮演的干洗店女店员吴志贞,和评论界所描述的“蛇蝎美人”并不相同。什么是蛇蝎美人?《双重赔偿》里的芭芭拉·史坦妃是,因为那个女人勾引男人主动出击,骨子里的攻击性一眼可辨。而本片中的吴志贞,走的并不是这一路数,她的美并不带有致命的挑逗性,周围的男人基本都是主动上钩,而这一局面造成的结果,就是她被动犯罪,从而造成层层累积的悲剧。吴志贞实际上比毒辣的芭芭拉更加复杂,她沉默、拒绝、沉沦、背叛,和每一个男人相互伤害,当她被梁志军从牢狱之灾中解脱之来后,她陷入了更大的、看不见的囹圄之中。她可能感激梁志军,却又未必继续爱他,她爱上了张自力,却又必须利用他,来摆脱自己被钳制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看,她的毒,是不露声色且登峰造极的,但她的可恨又伴随着难以想象的可怜。《白日焰火》在女主角身上赋予的复杂性,让整部电影没有流于浅俗的欲望争斗,实为难得。

    桂纶镁扮演的吴志贞,在形象和气质上,就像被牵进居委会的那匹马一样,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并且处于被所有人抛弃的局面。但是,台湾女人演东北大妞,正是电影试图呈现的角色效果——她纤瘦、白嫩、看上去恬静自然,在糙爷成堆的城市角落,她是那样特别,连性无能的干洗店老板,都试图吃她豆腐。这样的女子,将剧本中的吴志贞活了起来。桂纶镁的演出冷静到让人窒息,比其获得金马影后的《男朋友女朋友》更让人印象深刻。

    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张自力和吴志贞身上时,另一个苦苦挣扎的存在,却显得阴暗卑微,他为爱付出一切却只换来背叛和死亡,梁志军人生的悲剧如此彻底。刁亦男并没有给王学兵扮演的梁志军多少戏份,短短几次出场,寥寥几句台词,简单乏味地如同他的藏匿生活。然而,从吴志贞的描述中,一个无怨无悔的替罪羊形象已经非常清晰。我们无法从狭小逼仄的出租屋中揣测出他们曾经有多相爱,有多少次跟在吴志贞的身后,用冰刀刻出妻子滑行的道路,但却从那只悄然伸到腰后,又不敢搂下去的手,读懂他对妻子的爱,也只有那声枪响,才让他从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解脱出来。

    梁志军和《嫌疑犯X的献身》里的石神颇为相似,他们都用极端的方式来守护镜花水月中的幸福,也正如“白日焰火”一般,绽放了也没人可以看得真切。不过,单相思的石神对爱更加奋不顾身,他的唯一目的就是爱的人一切安好,而梁志军却不愿就此离开,宁愿做一个“活死人”也要陪伴在妻子身边——他困死了吴志贞,当然也困死了自己。梁志军和石神哪一个更可信?答案不言自明。

    《白日焰火》之所以充满了一种迷人的气氛,还得仰仗于刁亦男对于影像、配乐以及音效剪辑的敏锐。这部电影似乎有两个潜在的角色,一是哈尔滨这座城市,二是难以忽视的来自空间的声音。在刁亦男的镜头中,哈尔滨并不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人烟稀少的隧道,破落的旧民居,空荡荡的滥尾楼,都让人感到窒息和压抑。当张自立和吴志贞出现在摩天轮上时,“白日焰火”的霓虹越耀眼,周遍的黑暗便越浓烈,静谧肃杀的城市,就像每个角色的内心一样,隐忍着什么,似乎永远找不到出口。

    在以暗夜为基调的画面中,各种声响也不时钻入耳际——每一次相遇、冲突和转折,都会伴随着不经意的汽笛声、铁轨声、货车声、甚至来自隔音效果很差的影院的声响,而在最重要的跟踪戏中,风声和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都足以调动起观众的感官。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经过刻意设计,但出现时机却十分准确,可以说,刁亦男对环境声的捕捉和植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配乐的功能。在影像风格上,《白日焰火》有着独立电影的粗砺之美,但用镜却非常考究,穿过隧道的一片雪路、以主观镜头拍摄的汽车跟踪戏、张自力跟踪吴志贞时的空镜衔接,都让影片充满了逼真的现场感,并隐藏着耐人寻味的隐喻感,足以让文艺青年和考据癖们仔细研究。

     4 ) 刁亦男:不想当导演的编剧不是好演员(For《东方早报》)

    刁亦男这个名字曾经在史航写的《名剧的儿女们——东棉花胡同39号》里短暂的出现过:“《飞毛腿或无处藏身》是一个原创剧,编剧刁亦男,西安人,戏文八七最帅的男生,后来和别人一起写了最早的本土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在《先锋戏剧档案》书里收录的照片中,他也露面了一次:孟京辉的生日会上,他从后方跃起,露出整个脑袋,过分瘦削,看不出“最帅男生”的气场。

    事隔二十多年后,身边的人几乎都成名了:孟京辉已经坐上了国内戏剧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妻子廖一梅(同样也是他们的同学)成了著名的剧作家和写作者;当年还叫张晓陵的张一白凭借《将爱》的票房成功并且已经是国内著名影视公司小马奔腾的副总裁;同班同学、一起写过剧本的蔡尚君2011年摘得威尼斯最佳导演奖……而在这群亮度不一的群星中,他好似黑蓝的一小片天空,沉默不发光。唯一一次比较高调的露面,是第60届戛纳电影节,他带着男主角和女制片人走红毯,全程抱胸,一种没有安全感的防御姿态。

    2003年他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剧情片《制服》,这部电影获得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大奖,第二年又获得鹿特丹电影节特别提名奖。四年后的2007年,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夜车》,同样的两个字的片名,同样的名词构成,但“夜车”这两个字比起“制服”的直白显得更加晦涩和隐喻,就如这部电影本身。正是这部电影为他吸引了欧洲电影界的注意,他以这部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与李扬一起成为那一年唯一入围的两位华语导演。

    所有想当导演的编剧,大概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至今都认为拍电影那几个月“不是人过的日子”,但把自己的剧本交到别人手上总归是各种不放心。他曾经作为编剧之一,名字出现在《洗澡》《走到底》《美丽新世界》《爱情麻辣烫》等诸多电影中,但他自己的电影都独立编剧。

    刁亦男是难得拍着国内现实题材,但主题并非局限于“社会之苦”而是深究“人之苦”的导演。不管是想通过“制服”这一权力的代表来改变生活的小建,还是坐着夜车去其它城市相亲的执行死刑的女法官,都不能算是中国社会强加的特有人物形态。而这种被自己的欲望戏弄,被孤独浸泡的人生,则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这部刚刚获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是如此:它虽然也描述了社会,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在讲人的孤独和情感困境,讲亲密感的建立、丧失及余韵。

    刁亦男的父亲曾是西影厂文学部的员工,他至今还记得当年也属于西影厂的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在西安上映时,有人在台下喊了一句:“西影厂万岁!”

    2004年他出演了著名摄影师余力为导演的电影《明日天涯》,这部与梁朝伟曾经主演的一部电影同名的影片,资金主要来自法国和韩国,据说是国内第一部独立科幻片的电影,但至今大部分内地观众都无缘得见,甚至连盗版DVD都没有出过。在这部电影的海报上可以看见刁亦男的左边侧脸,他带着一种脆弱而温柔的神情侧过头去,看着不知什么方向。

    就像是电影圈里的边缘隐士,他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养一只猫。在40岁之后他开始注意养生,酒也少喝了,早晨起床散步,下午有时去游泳。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的阅读节奏从未落下。在80年代他就有一本台币150元的《英美作家访谈录》,其实就是现在的《巴黎评论》。他喜欢卡佛、奥康纳、尤瑟纳尔和波拉尼奥。有一度曾想仿照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把《白日焰火》改名为《郊野侦探》。他当然还喜欢黑色侦探小说,布洛克钱德勒等,所以,《白日焰火》正是一个完全本土化的黑色侦探故事(潦倒侦探、冷血杀手和神秘女人)。

    他以缓慢的速度写剧本,拍电影,过着一种近乎淡漠的生活。有时候我会想,是什么支撑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冷静地活过这些年?当身边的每个人都似乎获得了成功,整个电影圈日渐喧嚣和空虚,他好像都置之不理。有可能是因为自信,对自己的自信,知道自己终究会有机会,通过摄影机来获得某种不朽。

     5 ) 悲情人生:一切缘起于她是皮氅主人的小三

    看完以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半会说不出来不对在哪。

    后来我又串起来想了一遍,桂纶镁应该原来就是那个夜总会哥们的小三(1.没钱去还两万八的女屌丝可不会主动去夜总会找人还钱的;2.所以才把骨灰埋在自己每天工作的店前树下),所以夜总会女主人才说她记得那个女的来找她老公的样子。

    而至于为什么桂纶镁一开始面对警察的质询不肯招认,而在看在了那件皮氅以后就说都是自己干的,我觉得桂纶镁应该是已经喜欢上了廖凡(所以她才在吃他们事后早饭时问廖凡晚上见不见面),她一开始坚持不说应该只是以为警察自己发现了她的问题,但一看到那件廖凡已经当着她面买去的皮氅后得知原来是廖凡把她供出去的,忽然就绝望了(那样的老公、那样的情人们、那样暗无天日的生活。。)

    所以很有可能事情的真相就是她和夜总会老板偷情被王学兵发现,王学兵杀人抛尸,然后变成“活死人”,接着王学兵又杀死了她之后的情人们。接着桂纶镁又喜欢上廖凡,为了不再过那样的生活她交出王学兵,以为之后能和廖凡过新生活,结果发现被廖凡背叛,于是绝望了,自暴自弃说是自己杀的夜总会老板来结束她悲剧的人生。

    最后桂纶镁看着廖凡放的白日焰火笑了,应该既是回忆自己生命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又是笑自己可悲可笑的人生吧。

     6 ) 然而寒冬

    故事开始在九十年代末某个夏天里的东北。

    -----此版本为柏林影展公映版本,下文有详细剧透--------

    这是一桩有点奇怪的凶杀案,肢解了的尸块在一天之内在省内的各个煤厂里被发现。左一只胳膊右一只腿七零八落,搞得警察狐疑,工人惶恐。桂纶镁饰演的遗孀洗衣店女工吴至贞捂着脸哭得稀里哗啦,一双又白又美的大长腿无力地摆着,看起来委屈极了。廖凡饰演的小警察张自力有点驼背,感情上相当窝囊,被老婆甩了。满腔不忿发不出想在事业上找补找补,领着一众队友讨论案情,西瓜汁水到处乱甩。调查似乎挺顺利,嫌疑人也抓了,哪料到大意失荆州,啪啪两声枪响火拼了起来。就这样,疑犯死了,队友赔了性命,这件谋杀案也只好不了了之。

    五年之后,炎夏变了寒冬。

    小警察早调到煤厂去当保安,日日酗酒,深更半夜醉倒路边。个人问题也因此没个着落,平时二流子一样,从很失败变成更失败。洗衣店女工姿色不减,没少受老板骚扰。对象也又谈了两个,可惜,像他倒霉催的前夫一样全被杀了,还给剁成一块一块的,蹊跷到警方都看不过眼了。小警察从前队友那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许是对五年前的案件耿耿于怀,许是那女工太冷艳诱人,开始对吴至贞穷追不舍起来。就这么追着追着,几经波折吧,真相还真让他给追了个明明白白。

    原来,以为早就变白骨了的,其实还活着。而以为是受害人的,却是始作俑者。

    女主角吴至贞从头到尾,是一次也没笑过,哭倒是哭了好几回。影片过半,台词都没给几句,总觉得她拒人千里,目光里不是悲哀就是冷漠,恨不能直接飞出雪花来。可她偏偏面容姣好腰肢纤细,别样动人,用本山叔的说法就是“看人一眼能让人浑身发抖”,一掉眼泪我都跟着心窝疼。

    男主角张自力胡子拉碴,眼神浑浊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瑟缩在破旧的皮夹克里东张西望,表面上看活脱脱窝囊废一个。可一路逃过凶手追逐,打探线索,有时候还透着点老练刑警的机智劲儿。前队友曾问过张自力,为啥非要搅和这个案子,他只答想要输得慢点。这或许是想要些证明,不然人生也太失败了。前队友笑得憨厚,说咋的,那你还想要赢得人生啊。最后,小警察查明了真相,在庆功宴的酒桌上得到警队众人的交口称赞。老式的交谊舞厅里,他有些疯狂地扭着不成样子的舞步,如此得意而陶醉。

    除却开头,整部影片布景老旧,色调灰暗,寒气从荧幕弥漫开来。摄于零下三十度的哈尔滨,有雪地,冰场,舞厅,夜总会,众警察,小混混以及居委会大妈,各场景和角色都很有地方特色。我甚至想起了家乡的深冬,哈气在睫毛上凝了霜,头脸和手脚都被冻僵。雪下了化化了又冻,运煤车在路上留下痕迹,混了雪水搀了泥土,更加灰黑泥泞。孩子们肩上挂着冰刀,室外冰场坑洼不平,路灯映了满地昏黄。

    我想这大概就是个属于寒冬的故事。论起来,根本不是紧张刺激的悬疑片,节奏缓慢,偶尔吓人几下。说不出,就是搅着劲儿的难受,好像心里卡进了冰渣。最喜欢的场景是二人在冰场。吴至贞在冰上翩跹而过,一脸茫然,而张自立紧跟着滑在后面,几步踉跄,猴急地把她推倒了。然后也没有温暖的结局。冰刀可以杀人,爱恨情愁,砍碎了事。而小警察没有英雄救美,洗衣女工最后看到的场景是不合时宜的白日焰火。

    哦对,可能因为我来自东北,更能理解片中各处场景以及土话的笑点吧。我的五颗星,献给我的故乡情。

    观影过程中,我问同来的朋友他是否看得懂,回答是配上字幕(影展时字幕是英语和德语)勉强能懂。估计国内公映时肯定也有这问题,所以对票房略微有些担心。偏文艺,剧情稍弱。虽然有金熊响当当的名声,也难保没看懂的观众从影院里出来不骂人。要是眼界高,可千万别对这片子过度期望。本来艺术作品就全是见仁见智,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豆知识---------

    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戛纳电影节并称欧洲三大电影节。一般举办于每年二月上旬,为期十天左右。相较之下,柏林电影节更注重对公众的开放,每年公映大概400场次的参展电影,售出约三十万张影票。不光有逐熊的主竞赛单元,还有全景单元,特别展映单元,新生代单元,经典单元,德国电影新星单元,和世界知名导演制片座谈的论坛单元,吃完宴席再看电影的美食单元等等等等。当真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电影人的节日一般。评选最佳影片为金熊奖,本届获奖影片就是《白日焰火》啦。廖凡所擒的银熊奖则分为最佳导演,男女主角,剧本和配乐等类别。除了金熊银熊,还有评选诸如最佳同志电影泰迪熊奖的其他奖项。今年还有另外一部讲述盲人按摩的华语电影《推拿》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

    附上官网放出的电影片段,廖凡带队盘查洗澡堂子⋯
    红毯和答记者问的视频也可以看到。
    http://www.berlinale.de/en/programm/berlinale_programm/datenblatt.php?film_id=20143347#tab=video25


    Berlinale观影花絮

    因为是全球首映,特别抢手,票一早宣布售罄。
    不甘心地一直守在窗口,终于走了狗屎运在首映前20分钟买到退票。
    放映结束后有简短的演职员致谢环节,刁导上台,首先感谢投资和制片方。虽然翻译略次,但观众热情地回应了导演演员和制片人几位对柏林的赞美。柏林很美,请一定再来!
    桂纶镁很美廖凡很帅(废话。

    恭喜抱熊而归!

    希望国内上映时能少砍几刀。

     短评

    从一块碎尸的视角开始,戏剧化调度,幽默小细节,活在案件里的人。还是暗、旧、冷,都跟警察有关,《制服》里的洗衣店,《夜车》里的舞池,冷冰冰的面孔,不动声色的讲述。比起当年癫狂的“火焰”而言,“焰火”里的廖凡更纯熟了。影院二刷观感更佳,虽然公映版结尾略傻,但仍然是能挺直腰板的国产片。

    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炮到小镁之后第二天把她送给警察这种事儿我觉得实在是太扯谈了

    9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披罪案外衣的文艺片,相比案件本身,重心还是放在情绪上。就好像角色也并没有真正去关注案件的演变,更多还是纠结自己。好在情绪有几处妙笔,比如廖凡的乱舞。刁亦男的电影其实始终在讲城市里孤独的人,但是他片中的城市总像二十年前的小城镇,虽然这回拍的是哈尔滨。一群失意的人在努力活着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片尾十分钟绝逼是柏林电影节评委授予金熊的最大原因。

    15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其实与《白夜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吴志贞是一个看似无辜、玩弄感情的蛇蝎美人,张自力是一个真戏假做、渴望回归掌权者队伍的工厂保安,梁志军反倒是真正的受害者。情色的背后是绝望的纠葛,焰火的背后是无边的黑暗。

    1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史上最好看的国产电影节电影。真的!

    17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我实在搞不清楚这样一部电影怎么得到金熊的……觉得这个故事很假欸,可能它在情节方面比较好看,认认真真讲故事,没有刻意讨好评审搞政治元素吧,虽然故事完整,但没什么立意,我也没有进入到故事人物的感情当中去,没有被感动到,只是一个krimi电影,看过也就忘了,没有感悟。

    20分钟前
    • 子午mm
    • 还行

    这片主题是不是讲哈尔滨人的性苦闷,我感觉廖凡全片每时每刻都想强奸个谁……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原著:东北圭吾。

    26分钟前
    • GothamPunk
    • 推荐

    风格化是把双刃剑 看得出导演用绳命在导戏 亏也就亏在太用力 至于血色浪漫这种事 从骨子里就不属于中国人 不要再说桂纶镁会演戏了好么 那件burberry倒是真不错 拿奖的话是中国电影市场和资本的胜利 #感谢幕后推手 以及依然热爱相信中国电影愿意掏钱进影院的各位吧

    29分钟前
    • SSEN
    • 还行

    有意思的是,廖凡的舞蹈我是后来才补上的。这部电影反正我会念很久。

    31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文艺片女主有三宝 胸小话少表情屌。桂纶镁为这片儿加了分。"

    33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没有人想到东野圭吾的那一系列 白夜行 幻夜

    38分钟前
    • lotus HH
    • 还行

    《白日焰火》有独特的影像肌理,彰显着作者气质。情绪的释放,似暗流涌动。动作的对抗,如利斧凿冰。一方面,它克制、隐忍;另一面,又不掩饰粗犷与贲张。东北既承载世俗,又提供奇观。在现实的粗毛边处勾勒,渲染低调的细写意。微妙的声音设计,入耳最倾心。

    4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有些台词做作到让人想掀桌,一看就不是东北人嘴里吐出来的(一如既往地想黑桂纶镁)。但电影情绪很强,神秘的冰刀、卑琐的男人、雪地里的污垢,看完后在新街口失落了半个钟头。开场不错,简洁、直接。中间对手戏有些萎,不太像样。结尾又强大起来,东北的气韵相当靠谱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东北版《白夜行》

    48分钟前
    • 豌豆的布丁
    • 较差

    黑夜不行白夜行,白日焰火看不清。冰刀亦是无情物,溜冰杀人两不误。

    5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诗意绝不仅仅止于影片的名字。它还是床单上的瓢虫、居委会过道里走失的马……

    53分钟前
    • 悦然
    • 推荐

    中国电影如何在外国电影节获奖:1,拍一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所谓大片。2,拍一些二逼文艺片。3,拍一些大骂中国和描写中国落后的片子。

    54分钟前
    • 宝黛
    • 还行

    内容简介里的吴志贞“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

    55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