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14

    主演: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麦肯吉·弗依,卡西·阿弗莱克,迈克尔·凯恩,马特·达蒙,提莫西·查拉梅,艾伦·伯斯汀,约翰·利思戈,韦斯·本特利,大卫·吉亚西,比尔·欧文,托弗·戈瑞斯,科莱特·沃夫,弗朗西斯·X.麦卡蒂,安德鲁·博尔巴,乔什·斯图沃特,莱雅·卡里恩斯,利亚姆·迪金森,杰夫·赫普内尔,伊莱耶斯·加贝尔,布鲁克·史密斯,大卫·奥伊罗,威廉姆·德瓦内,拉什·费加,格里芬·弗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雉岳山

    • HD

      重启地球

    • HD

      神秘博士:死亡星球

    • HD

      分歧者3:忠诚世界

    • 更新HD

      不死之脑

    • HD中字+国语

      新·奥特曼

    • HD中字

      美国队长

    • HD

      机动战士高达SEED FREEDOM

     剧照

    星际穿越 剧照 NO.1星际穿越 剧照 NO.2星际穿越 剧照 NO.3星际穿越 剧照 NO.4星际穿越 剧照 NO.5星际穿越 剧照 NO.6星际穿越 剧照 NO.16星际穿越 剧照 NO.17星际穿越 剧照 NO.18星际穿越 剧照 NO.19星际穿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近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务农的前NASA宇航员库珀(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接连在女儿墨菲(麦肯吉·弗依 Mackenzie Foy 饰)的书房发现奇怪的重力场现象,随即得知在某个未知区域内前NASA成员仍秘密进行一个拯救人类的计划。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现神秘虫洞,NASA借机将数名宇航员派遣到遥远的星系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在布兰德教授(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的劝说下,库珀忍痛告别了女儿,和其他三名专家教授女儿艾米莉亚·布兰德(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饰)、罗米利(大卫·吉雅西 David Gyasi 饰)、多伊尔(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饰)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颗星球考察。  他们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绝望而孤独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

     长篇影评

     1 ) Cooper的儿子,老农民汤姆才是救世主!

    李硕:“决定我们行为的,终究是我们的情感。”——题记

            诺兰新片一出,各路讨论纷纷聚焦在黑洞是啥、相对论咋回事、什么是五维空间等物理学原理上,文青影评家们终于找到了秀逼格的创新点,这时候要不懂平行宇宙你都不好意思上豆瓣,而理聪们给影片测bug的技能则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们津津乐道那些科学漏洞的同时貌似诺兰真的就too simple了。

            然而,电影终究是艺术作品,虽然是基于科学原理的“硬科幻”,但所有设定都掌握在导演的手中,人家只是在艺术作品的框架内利用科学、表现科学,那堆公式到底咋回事、表现得准不准其实根本不是重点。科学原理与技术细节必须在作品中为导演所构造的故事服务,而诺兰牛逼就牛逼在,他构造的这个故事,人们压根没法讨论“如果”。

            当我们看电影时,到了某一高潮时刻或关键点,常常会想,如果主角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会怎样,如果发生了另一种情况会如何……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当你为其中的某一节点思考另一种可能时,整部影片就没了,甚至,在这个世界观之下的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

            比如在本片的转折点,他们从覆满海水的星球脱身后,两位主角争论下一站去哪,这场争论明显是感性和理性之争,库珀更相信数据,相信科学权威曼恩,而布兰德遵从感觉,她说,爱也许是更高层次的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最终库珀选择了前者,虽然后来证实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如果他们听从布兰德的意见驶向艾德蒙斯星,那么库珀就不会掉进五维空间,也就不会给自己发送NASA位置坐标,没有坐标他就不会见到老教授更不会向星际出发,整个故事就根本不会发生。

            同样,如果墨菲的哥哥汤姆没有守着那老房子、如果库珀当初真的依着女儿的意愿而没有离开,如果老教授没说谎……那这一切也都不会发生。诺兰把整个故事设计成了一个环形的结构,这个环形结构上的角色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根据这个环形,诺兰告诉我们,现在的行为不仅是过去决定的,也可能是未来决定的,未来留给现在的线索驱使我们做出当下的行为。

            几十年之后掉进五维空间的库珀给几十年前的自己留下了出发的线索,让一切不得不发生。也正是N年之后的五维人类——未来的“我们”,把库珀带进这个五维空间,让库珀可以给女儿传递黑洞数据。过去和未来连成一个环,这个环不仅仅像0这样简单,它类似无数个8字环环相扣,人类生命就这样不断进化发展。

            这宏伟的构造直接向我们当前所认知的因果律发出挑战,让我们重新思考“偶然和必然”这个老生常谈的哲学话题。我们始终坚信,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果永远在因之后,若发生和过去毫无联系的事情,则称之为“偶然”、“随机”或者其他什么感性的东西。但诺兰说,你当前的行为有可能是未来的你与现在的你进行沟通并留下暗示之后的结果。

            这固然很神棍,所以诺兰才引入了物理学的种种概念做出合理解释。当然,人家说的根本不是物理上的事儿。造就这一切的,是他的儿子,那个合格的农民汤姆。

            想想库珀离开之前,和汤姆紧紧拥抱,并且告诉儿子:“帮我看好我的地!”

            就为这一句话,汤姆付出了一生,甚至第一个孩子病死、妻子和第二个孩子重病也不曾动摇。这不仅仅是为了承诺,当他关掉视频录像的一刻,他就断定爸爸不会回来了。他坚守的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所以,当我第二次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演到汤姆目送父亲开车离开的镜头,画面上只有汤姆的背影和大片的农田,声音是火箭发射的倒计时,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地奔涌出来。你若是看不懂这个,绝逼认为我的泪点很奇怪。

            接下来就是这个美国red neck的必然。是他在极端严苛的环境下保护住了家里的土地、房子和妹妹的书架——五维空间和地球的交接口。如果没有他二十几年的坚守,他妹妹墨菲怎么可能再次回到原来的房间,怎么可能收到父亲的信号,收不到信号人都他妈死光了,五维人还能进化出来吗?进化不出来库珀就不能掉进五维空间就不能给自己传递坐标也就不能出发飞向太空……可能整个世界就没有了。

            说到这,你们还以为拯救世界的是墨菲或者库珀?

            拯救世界的其实是那个看起来最笨最傻最没存在感的酱油角色汤姆啊!

            库伯出发前,和岳父坐在屋前聊天时候说:“人类有探索者也有守护者。”如果库珀是勇敢的探索者,那么他的儿子就是守护者。当探索者要出发时,是守护者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他们共同代表着人类的精神。豆瓣上居然有人说汤姆这个角色表现了人类的愚蠢与无能为力,大哥你高中语文课上多了吗?

            当成年墨菲收到父亲发来的摩尔斯电码之后挥着手表从屋子里冲出来拥抱哥哥的时候,你看这位守护者的眼神,没有兴奋没有冲动,依旧是那样的坚定。再想想父亲离开时汤姆远望的背影,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诺兰注定是热爱土地的,探索者们到达的三颗星球,前两颗分别布满了洪水和坚冰,而最后安妮海瑟薇到达的艾德蒙斯星,却是广阔的黄土,那才是人类的希望。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安妮海瑟薇摘下宇航头盔转身走远的背影,居然和汤姆远望父亲离开时的背影如此相似。而人类之所以能到达那里,并不取决于过去与未来、因与果、偶然与必然的逻辑设定,也无关各种物理规律科学知识,而是来自于保守故土的信念和对至亲的承诺——儿子守护着帮父亲看地的承诺,父亲守护着回来陪女儿的承诺,他们共同守护着对家园的承诺。

            这种坚守只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这里引用微博上@大咕咕咕鸡老师一句话——“无论如何即使穿越时空也要回老家种玉米的信念支撑他飞过亿万光年!”看到这你才能吼出这个影片看起来烂俗却牛逼透了的主旨——爱是穿越时空的幽灵!

            最终只有墨菲理解了父亲。在影片开头,巨大沙尘来临前的棒球场上,墨菲曾说:“外公说你讨厌种田。”而最终,墨菲告诉后代们,父亲喜欢种田。

            父亲是真的喜欢种田,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家园。

     2 ) 对话诺兰:爱是宇宙终极答案,电影无胶片是耻辱

    见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前一天,华纳的工作人员悄悄建议我:“明天着装最好简单一点,不要穿花哨的衣服。”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对谈要求。不仅如此,对方还嘱咐道,诺兰不喜欢被打扰,所以采访时不要有打字记录等动作,不要进行摄影摄像,不要掏出手机,访完也不要提出握手、拥抱、合影等要求。采访过程中会有一名工作人员面朝我,像拳击赛一样举一块纸板提醒我剩余时间。“还有,最好让诺兰感觉到,中国记者很专业。”她补充说。

    第二天到了现场,诺兰已经坐在桌旁,艾玛-托马斯也坐在他的右手边。艾玛是诺兰的妻子和多部影片的制片人,两人出席同一场合时,总是那样相敬如宾。譬如艾玛很少凑到丈夫的身旁,只是站在远处眼含笑意地望着他,像个不争风头的合伙人。甚至,艾玛连姓氏都没有改叫诺兰。

    而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被无数影迷奉为当今最具才华的导演的英国绅士,外表平平凡凡,甚至有着与名气极不相称的质朴:一身并不笔挺的黑色旧西装,衬衫领子无力地塌进外套里,一双红袜子不合时宜地从沾满泥土的鞋子里露出来,胸前别着一枚纪念英国一战阵亡将士、闪闪发亮的红色徽章。他头发凌乱,脸上略带倦容,但有着谦和的微笑,淡蓝色的瞳孔清澈得让人不敢凝视。我也因此领悟,面对这样一位导演,的确不该穿得花枝招展;而在他本人有着很强亲和度的情况下,那一连串压力山大的要求其实是一种敬畏的自发约束。

    《星际穿越》是诺兰献给四个子女的一份深情礼物。作为诺兰首次中国行唯一深度专访的媒体,我也有幸当面聆听他讲述了幕后故事与创作心经。这个44岁男人以视觉影像传达了当今最前沿的科学理论,让千万普通人第一次看到了黑洞的样子,然而他使用的技术手段却和他本人一样返璞归真:要拍宇宙飞船和机器人,就真的造出一架可以飞起来的宇宙飞船和一个会走路的机器人;要拍玉米地、沙暴和冰山,就真的跑遍全球找到实景;要拍虫洞和黑洞,就用计算机按照科学理论模拟出画面,然后真的呈现到演员们的舷窗外。不仅如此,他还继续担任着胶片电影的坚定拥护者,以及3D电影、数字电影的激烈抵制者角色。他说,“如果未来连选择都没有的话,那将是一种耻辱。”他还鼓励编剧新人,“只要人类继续生存,就要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好故事产生。”


    关于《星际穿越》:
    与《蝙蝠侠》是两种不同挑战 即便是宇宙问题最终也归结为爱


    新浪娱乐:《蝙蝠侠》系列是建立在已有作品基础之上的,而《星际穿越》是你重新回归原创剧本,哪个创作时更得心应手一些?
    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系列的好处在于,它已经有了完整的架构,所以观众对背景都很了解,但确实我不得不尊重原有的角色设定。《星际穿越》是另一种挑战,我们限定自己,想让影片在科学上具有可行性。因此我邀请科学家基普-索恩担任了本片的顾问,我们一直在一起讨论各种科学细节。每部电影都有受限的地方,就看创作者自己想达到什么程度了。

    新浪娱乐:你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没有完整家庭的,《星际穿越》里的男主角更是承担着从“家的缺失”到“家园的失去”的重负。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设定?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通常做什么事情都会与家产生关联。我不知道总体而言我算不算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星际穿越》还是对全人类的未来有乐观态度的,主角们也都很乐观。

    新浪娱乐:您的太太此次担任了影片的监制,你们是怎样协助对方的?包括您也多次和自己的弟弟联合编剧,与家人一起工作会让你感觉更舒心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很喜欢与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无论是家人还是长年合作伙伴,因为对彼此很熟悉,容易沟通和理解。也因为这个原因这次我还是选择跟华纳合作。我不必担心其他的一些问题,大家的劲儿都往一处使,都是为了讲出一个好故事。

    新浪娱乐:我认为《星际穿越》和你以往很多电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花了很大篇幅去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这与你自己当父亲了有关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觉得会有关系吧,我有四个孩子,库珀式的父爱中有我私人的一面,也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这是一场饱含情感的漫长旅途。

    新浪娱乐:你真的相信爱是一切的终极答案吗,即便是诸如宇宙终极这样的宏大问题?
    克里斯托弗-诺兰:毋庸置疑的是,爱是一切人类问题的终极解决途径。我觉得这部电影探讨的一个有趣问题是,科学至今还没有解析和量化人类情感的途径。我始终觉得宏大和微小是可以结合起来的,因为再大的问题最后也会回归到我们是谁、我们之间靠什么维系等简单问题上。


    关于技术坚持:
    很多电影用3D拍都是浪费 只有数字没有胶片将是一种耻辱


    新浪娱乐:《星际穿越》涉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你却用比较传统的技术手段去呈现它。为什么依然排斥CG?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认为无论特效再怎样复杂,也无法复制出真实的感觉。从成本上讲,CG其实更贵。拍摄时实景是很有帮助的,演员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

    新浪娱乐:地球上的外景可以找,那外太空的呢?毕竟有些景象是目前还无法真实寻找和观察到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们的确需要把复杂的宇宙理论转化为观众可以看懂的可视化图像,因此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用电脑模拟出它们应有的样貌,然后渲染出来,就跟真实发生的一样。比方说黑洞,我们就写了厚厚一沓纸的研究,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如此精确地呈现过它。

    新浪娱乐:怎样平衡科学严谨性,和对于观众而言的可看性?
    克里斯托弗-诺兰:普通观众第一次看是不可能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我们只能希望观众感受到效果。举个例子,当你看007的爆炸场面时,你不必明白爆炸的原理是什么,你只需知道爆炸的威力。我相信观众可以感受到我们建立的世界,而不必知晓其中的运行原理。

    新浪娱乐:拍《盗梦空间》时您拒绝了片方发行3D版本的建议,这回呢?为什么表现宇宙空间最好的形式是IMAX而不是3D?现在3D电影在中国特别盛行。
    克里斯托弗-诺兰:3D更多是把空间缩小,让观众感觉就是在一个很小的电影院里,东西都扑到眼前来。但对于非常宏大的宇宙来说,3D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而是2D能够让你感受到更大的尺寸。我认为IMAX是能呈现出最多画面内容的。拍不拍3D还是要取决于电影吧,就现在来说,很多电影用3D拍都是浪费。

    新浪娱乐:听说你还亲自去各个电影院检测IMAX效果好不好?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觉得作为导演,必须清楚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眼里到底是什么样。你不能只在你的小工作室里看完就完事了,必须亲自到电影院里,和普通观众坐在一起,看看效果究竟怎么样。

    新浪娱乐:你认为胶片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认为胶片不应消失于历史,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并且跟现在的数字影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至少两者应该同时存在。我觉得未来如果连选择都没有的话,那将是一种耻辱。

    新浪娱乐: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导演是坚持拍胶片的,比如您和昆汀-塔伦蒂诺。跟昆汀交流过胶片问题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交流过,就在几个月前我们还在讨论这件事情,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阻止生产胶片的柯达公司倒闭。转向数字是完全错误的,但可惜近些年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么做。我们希望能够延续胶片技术,让喜爱胶片的人继续创作下去。


    关于故事创作:
    不要把结构和故事分离开来 电影成功使我一直保持创作自由


    新浪娱乐:你对物理学感兴趣吗?平时会主动研究黑洞之类的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其实我对物理并没有兴趣,有科学家来帮助我呈现细节。我小时候对太阳系怎么运转有兴趣,但也没有去进一步深究。我觉得对其他专业领域保持一段距离对导演来说反而比较好。

    新浪娱乐:你的所有作品都很难以某一类型来定义,对拍摄类型片就丝毫没有兴趣?
    克里斯托弗-诺兰:类型片是一个很方便将观众带入剧情的方式,能让观众有明确的观影期待,但我的确喜欢把不同类型片的元素混合起来,希望能给大家不同的体验。

    新浪娱乐:美国主流观众对新类型影片的接受程度怎样?即便是奥斯卡的评选,也经常是偏向平庸和保守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不知道,人们经常谈论学院的口味什么的,但我也不知道学院有什么口味,因为我自己也是会员之一。我只知道自己的喜好,不知道其他6000名会员的喜好。奥斯卡每年都不一样,结果不能代表所有会员的选择。

    新浪娱乐:为何你一直都很重视叙事结构的创新?现在电影技术越来越发达,好的故事却貌似越来越少。如果请你为一名编剧新人提供一些建议,你会告诉他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如果让我提建议,我会说不要把结构和故事本身分离开来,它们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我看过许多结构很花哨,故事却一团糟的电影。世界上所有故事的内核可能只有几种,但形式却是千变万化的。只要人类继续生存,就要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好故事产生。

    新浪娱乐:很多导演都说,随着影片投资规模的加大,他们可能越来越难以随心所欲地拍摄自己想要的电影,而是要受制于出品方约束、票房考虑等原因。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目前还没有,因为我的电影投资越来越大,是基于我的电影都很成功的前提下。我在创作上一直都很自由,所以当我面对可以随便发挥的机会时,我也会很亢奋地想完成到最好。


    关于电影口味:
    无法避谈伟大的《2001:太空漫游》 最欣赏的中国电影是张艺谋《菊豆》


    新浪娱乐:哪些电影给了你灵感来创作这部《星际穿越》?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无法避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构思电影时不能假装它不存在,那的确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对我以及许多导演的创作都有很多启发,比如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我对电影最早的记忆之一也是我父亲带我去看《2001:太空漫游》,看到人类向宇宙最远处前进,那时我就想,如果我有机会,一定也要拍一部关于宇宙探索的电影。1983年的《太空先锋》也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浪娱乐:在发布会上,你说最欣赏的中国电影是张艺谋的《菊豆》,为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对这部电影绚烂多彩的画面印象很深。还有出殡那场戏,是西方世界从未见闻过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新浪娱乐:跟阿方索-卡隆探讨过拍摄太空的技术问题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他跟我还不太一样,就我所知,他用了很多CG。在他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前我跟他说,不好意思我没看《地心引力》,因为我自己太空题材的新片还在进行中,他也表示理解,哈哈。


    (文/何小沁)

     3 ) 【含剧透,慎点】关于DR.MANN星球毁坏的机器人的猜想

    唔,私以为那个机器人其实是布兰德教授和领袖MANN在离开时设定好的,因为人类会撒谎的,影片里也反复在纠结那个90%忠诚度什么的设定,所以为了防止远征军里面会有人因为不想死就发假坐标回地球,布兰德和MANN应该是在第一批随行机器人上设定了【一旦发现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就启动自毁的装置】。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要求人类指纹来确定一下的原因【为了证明人在机器人边上,可以一起炸毁,同时也可以让远征军快速死亡,不要太痛苦】……

    因为MANN是领袖,而且他一直在讲什么要毁灭人性之类的大道理,应该成功骗过了布兰德/或者本来就是他提出的,所以他知道这个装置的存在。

    在探索完星球发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他自己手动毁坏了机器人。

    而不是他到外星球以后设定了这个陷阱等救援队过来的时候炸死他们【这也太超现实了……有没有那么聪明啊=。=

    只是刚好遇到塔斯说要修好他的同类,因为塔斯在电影里说过他早就怀疑了MANN,我猜塔斯是知道这一设定的,所以他见到自己的伙伴“尸体”的时候就有所怀疑了。MANN灵机一动想起这个设定,想顺便把剩下两人或者随便谁炸死一个算一个,就说需要有个人类在旁边看着……

    恩……不知道是我脑洞开太大,还是编剧太腹黑呢,总之我是这个感想……有木有看过电影的小伙伴来一起讨论下呢……

     4 ) 劇中的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ylan Thomas, 1914 - 1953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切莫溫馴地走入良夜
    日暮之年應燃燒咆哮於終盡
    狂怒,咆哮著對抗那光的減殞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5 ) 银河彼端,群星尽头

    小时候居住的城市有着令人惊叹的重工业和灰黄色的天空,在夜晚,除了朦胧的月球,偶尔也只能一瞥天狼星和金星摇曳的身姿。第一次与银河的会面是在天文馆的投影穹幕里,外表奇异的投影仪冷静的转动,将无数光点铺满头顶。这固然比不上若干年后在海滨散步时与这条雄伟光带真身那场震撼的不期而遇,但足以让我在儿时就感受到了康德式的感动:让人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老师家长的教诲,还有头顶这片神秘诱人的天空。

    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不放过任何太空和宇宙题材的书籍与影视作品。时至今日,也仍然会为一部电影的上扬而激动,有星空,有诺兰,夫复何求。在几个月的关注后,终于得以一睹诺兰在Interstellar之中构建的太空世界。些许是期望过高,对影片本身的观感略复杂。即使观影时面对太空一直血脉贲张,回想时仍然会稍觉有所缺憾。对于诺兰而言,个人以为,这部电影应该能够更好。抛去个人的吹毛求疵,却还是愿意为电影打上五星,并非作为诺兰的粉丝,而是那遥远星空的粉丝。

    一 旅途的终点

    这部影片的内核是一部亲情剧,是一则关于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爱与承诺的故事。影片让人类最真实最温暖的情感与守候自然地渗入到太空移民这样一个宏大而充满悲壮感的人类史诗当中。在一个宏大的叙事中包裹真诚的情感,这正是诺兰所擅长的,其操控和表达无疑已经出神入化。在本片中,拯救子女与人类未来的使命感,与父女之间相互守候的深情,对立统一地构成了古典的戏剧冲突,并几乎时刻作为主人公的动机推进剧情。

    本片的三幕式推进与情感线索密不可分。开端时,父女生活先行铺垫了二人的感情以及必要的伏笔。前NASA飞行员Cooper本来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地球上作为农民养家糊口,与岳父和一儿一女共同生活,而与古灵精怪的女儿Murphy尤其性情相投。在女儿房间“幽灵”这一超自然存在的启示下,Cooper父女发现了远避人世的NASA和他们暗中筹划的计划。Cooper接受了Brand教授的任务,其主要动机仍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未来,但女儿对此并不认可。在Cooper离开时,原本融洽的父女亲情由此断裂,二人的沟通也随着父女空间和时间上不可逾越的距离而渐趋消逝二人在空间和情感上产生分离。

    在发展与对抗阶段,Cooper一行乘坐Endurance号进行的探索任务作为主线,却接连遭受重大挫折,对任务的责任与对女儿的承诺逐渐开始冲突。由于黑洞时间延迟效应的影响,Murphy已长大并辅助Brand教授理论研究,作为副线的中心人物登场。整个计划真相的揭露,使其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产生动摇,而对父亲的矛盾心情与日俱增。在中后段的蒙太奇的交接中,父女二人的命途同时进入低谷,遭遇生死与信任的重大危机,但仍然在各自的时空中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结局或解决篇中,Cooper和Murphy的双线最终在叙事和情感上汇流统一。Cooper关键时刻舍弃自我,而选择了保全Amelia和人类的未来;Murphy从迷惘中振作,决定回到对父亲情感与回忆的起点寻找一线希望。但殊途同归,被吸入黑洞的Cooper发现身处奇异的多维世界,重新和女儿心意相通,并意识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Murphy感应到父亲的思念,借助Cooper利用重力传递的信息,获得了掌控重力理论的关键数据。

    当然,被时间和空间分隔的二人最终还是得以重新相聚,Cooper履行了自己回家的诺言,Murphy的理论拯救了人类。再会之后,Cooper再一次踏上旅途,无所牵挂地前往Amelia所在的人类新家园。

    这个故事演绎的是一段的的确确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父女真情,虽然“穿越时空的爱”这一题材已经被无数言情奇幻网络小说搞得烂大街,但本片却能让人潸然泪下,因为它如此纯粹而真实,和我们的生活如此相似。Cooper没有怀抱“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凌云壮志,只是想赶快完成任务尽早回到女儿身边陪伴她成长。在人类危急存亡之秋,Murphy最终选择的避风港仍然是和父亲有着最多回忆的地方。

    2001年曾经有一部动画短片《父与女》,片长仅8分钟,故事很简单:父亲在最后一个拥抱后坐船离去,女儿日复一日地来到湖边守望父亲的归来,直到长大,结婚,老去。已经是老妇人的女儿最终来到业已干涸的湖中,找到父亲离去的船,躺到里面,像回到父亲怀中。

    这份生命的守候,同样跨越了Murphy的一生,但幸运的是,她知道父亲一直没有放弃,即便横亘亿万光年,父亲也在试图守候着她,这份信念也最终支持她见到父亲最后的那一面。

    对Cooper而言,他对于承诺和任务所有的坚持,都是出于爱。航程的灯塔,旅途的终点,始终是女儿所在的地方。

    二 群星与管风琴

    作为一部太空题材的科幻片,天体奇观的展示便是影片光鲜的外衣。无论是气体巨人土星美丽的圆环,球状虫洞中被引力透镜扭曲的星云影像,抑或巨大黑洞外旋转的吸积盘如熠熠发光的丝带,以及类地行星上的滔天巨浪和冰云万里凝,无一不让人屏息或惊叹。

    对个人而言略为遗憾的是,片中并未给群星和银河呈现出令人心向神往的远景特写。这也许是导演的本意,可能诺兰并不愿以这种老套的方式来讨好观众,而更着重于通过特定的展示方法来保持基调一致。这似乎有着向《太空漫游2001》致敬的意味,大部分关于太空的镜头并非人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的只是飞船外壳之外静谧而空旷的黑暗空间,冰冷且了无生机。

    虽然没能一睹银河系群星摄人心魄的光辉,本片的阵容却真的是群星璀璨。除了诺兰的老搭档迈克尔凯恩和安妮海瑟薇出演了Brand父女,男主Cooper则由近年来风头正盛的马修麦康纳担纲,唯一算得上反派的队友销售员Dr. Mann则找来了马特达蒙。

    马修麦康纳的演技自然不必多言,带有南方口音的低沉深情的音色很契合Cooper的角色定位,说不定算是代替了故意压低了声音的蝙蝠侠而被诺兰相中。值得一提的是,马修麦康纳多年前曾在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编剧的科幻电影《接触》(Contact)中作为男主角。《接触》和本片同为太空题材,在科幻界也可算是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让马修担任男主估计也同样算是一种致敬吧。

    Murphy中年阶段的扮演者杰西卡查斯坦名气不那么大,至少我之前是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在片中有限的戏份之内表演也做得相当不错。童年Murphy个性十足,聪敏伶俐,而且小演员Mackenzie Foy和杰西卡查斯坦甚是相似,选角32个赞。老年Murphy虽然只有最终一场父女团聚的戏,包含沧桑的声线中夹带着浓浓的爱意,感人至深。

    由于影片不吝笔墨地把戏份都给了Cooper父女,其他配角的表现力和存在感被大幅削弱,个人觉得多少有些浪费这一班底。老戏骨们自然都不会有表演方面的问题,问题主要在于发挥的空间和人物的设定。

    凯恩的Brand教授斯文彬彬,深藏不露,片中Brand教授为了greater good炮制了人类移民的骗局,这是一个本应更集具矛盾对抗与一身的人物,却没有得到更多表现,只好解释为篇幅有限或其城府之深。教授和女儿Amelia同样是父女之情,因为没有主角光环也只好沦为陪衬。

    Amelia的情感空缺就转给了一位探险的先驱者Edmond来填补,和Cooper一样有着自己的私心,但作为第二女主,她的内心戏也的确太少。有趣的是,出身为宇航员且身科学世家的Amelia在飞船上发表了一段关于“爱和重力一样穿越维度”的陈述,这部分感觉多少弄巧成拙,也许对于本人这种理工宅槽点太强,有些出戏——原来爱是第五基本作用力,爱心驱动引擎的宇宙飞船听上去也很棒呢。嘛,人家还是小女生,理解就好。

    持久号的其他两名船员,Romilly和Doyle都是地球科学家的翘楚,在影片中皆不幸遇难。Doyle死得很冤,在大浪卷来时他是离舱门最近的人,在机器人CASE去救Amelia时发扬女士先走的绅士精神,最终惨遭编剧毒手,造成了无意义的损失。Romilly其实也很冤,尽职尽责的老实人却被队友Dr. Mann坑杀。综合全片看来,二位成为英烈只好说是剧情需要,Amelia最后可是要孤身一人等着Cooper到来的。

    Dr. Mann的转变也很戏剧化,但也算合理,因为他疯了。作为初期探险者中的唯一幸存者,被寂寞和恐惧折磨到发疯,于是先是抛弃科学家底线搞起数据造假,吸引其他人的救援。其之后突破人类底线的行为则不可理喻,既然已经得救,老老实实地认怂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却非打着拯救人类的旗号杀光队友。逃跑的时候好歹拉上女神海瑟薇啊,好歹有个帮手还可以繁衍人类。飞船对接时上演星际级作死,害人害己,万幸主角有外挂。

    这些被剧情牺牲的配角,其刻画缺失造成的空位则留给了机器人TARSE填补。TARSE的角色类似《2001太空漫游》的HAL,但对人类忠心不二。TARSE闲暇时插科打诨调节气氛,关键时刻又能挺身而出英雄救美,不但凭借高超的技巧完成了高速旋转下的空间对接,最后还测得了核心的数据拯救了人类。这样一个满嘴跑火车,跑姿喜感十足的机器人在风头上无疑大大压过了其他的配角。其重要程度和光环加成已经赶超星球大战中的R2D2,直逼哆啦A梦。

    剧情和表演构建了影片的骨架,丰富的影像表现渲染了绮丽的外观,Hanz Zimmer的配乐则更深刻的塑造了影片的气质。电影伊始,Cooper凝望玉米田的镜头缓缓展开,配以背景管风琴低沉肃穆的长啸。同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第一段日出中管风琴的演绎类似,一种冥冥中苍凉而黑暗的力量开始蔓延。

    管风琴由此开始贯穿全片,从地球到太空。管风琴与宗教音乐气质上的契合以及历史上的密不可分,使得整个片子也浸染上了一层宗教式宿命与救赎的主题色彩。管风琴轰鸣中蕴含的高高在上的力量,和浩瀚未知的宇宙在人内心的投影一样,都是值得敬畏的存在。

    片中管风琴的录音来自伦敦一教堂中一台90年历史的管风琴,在教堂独特的声学环境中,管风琴的音色尤为摄人心魄。此外,Zimmer还加入了34个弦乐单位,24个木管单位,4部钢琴以及合唱团。但很明显这些都是为了与管风琴相配合,弦乐恰如其分的烘托,木管空灵的奇特声效,人声的反复与异化,将人类命运与太空的互动渲染得更加诡秘,为未知之境渲染出超验般的深邃。

    三 虫洞,黑洞以及关于时空的一切

    从本片的设定可以看出试图成为一部硬科幻经典的决心。并不过分夸张的生态恶化,距离现在并不遥远,由于人类衰亡而导致的科技停滞,舍弃了华而不实设计感的宇宙飞船,都十分真实而合乎情理。太空中主动的消音,行星上探测到的水和氨气结晶,也都符合科学原理。不能够解释的部分则统统推给了“他们”,身份不明而掌握着未知力量的地球的援助者。

    对于虫洞,黑洞这两种我们目前还无法获取一手材料的天体(前者甚至只停留在理论中),当然可供编导发挥的空间会更大一些。但根据我们已有的认知,尤其是一些为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知识,很多设定的细节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虽然较真行为显得很不知趣,但是吐槽的过程并不无聊。

    1. 虫洞

    虫洞又名爱因斯坦-罗森桥,是一个假想的概念,是指连接时空中两点的隧道。片中Romilly用纸张进行的解释很直观,另一个比喻是将时空比作苹果的表皮,虫子在内部打洞连接表皮的不同位置。

    虫洞的理论得益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从概念上很容易推想出虫洞必然是高出三维时空的维度世界。科学家们至今尚未观测到虫洞的存在,但在理论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比如其产生和维持的条件。

    根据目前一种主流观点,虫洞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特性很难维系,需要负的能量进行补充,且尺度越大越不稳定。也有研究人员做出了其他的计算结果,认为虫洞可以存在而不需额外条件,但由于高维空间的卷缩,尺度可能会非常小。理论和实验观测的进一步验证都尚需时日。

    如果按照定义,虫洞实际上即三维时空的扭曲,那么这种扭曲很可能像黑洞一样产生很大的引力。如果要实现一个能够让宏观飞行器通过的虫洞,其入口附近的时空曲率必须足够缓,否则试图通过其中的物质便会因为各处受到的引力大小不同而被撕裂。而要实现如此平缓的入口,其半径要达到数十数百光年。

    所以如果是这样一个虫洞,凭借片中化学燃料动力的飞行器想要穿越并达到另一端也需要几十万年以上的时间。如果再计入由于重力变化产生的延时效应则会更长。因此,片中的虫洞似乎和我们目前认为的虫洞有很大差异,五维生物的“他们”果然厉害。

    2. 黑洞

    黑洞想必公众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和虫洞一样是科幻界的明星,但对于黑洞的研究要多得多,尤其是家喻户晓的霍金就是黑洞的著名研究者。

    黑洞作为大型恒星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形成的天体,具有匪夷所思的引力,甚至光子也无法逃脱其附近强大的引力场。最为人熟知的是恒星级的史瓦西黑洞,不带电且不旋转。其外层的临界面成为“视界”,即片中出现的名词,在视界表面,只有光速移动的物体能够逃离黑洞的引力。视界包围的球体的半径,则称为史瓦西半径,与质量成正比。黑洞的核心“奇点”则隐匿在视界深处。在黑洞的重力作用下,星际物质被吸引并以黑洞为中心螺旋运动,并在加速和摩擦过程中产生辐射,形成光辉夺目的“吸积盘”。

    本片请到的执行制片之一是大牛Kip Throne,和霍金齐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其在重力,天体物理和黑洞的研究领域内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他坐镇也正是为了保证影片中科学设定尽可能贴近真实。

    十分感谢豆友电光侠是大花指出了之前版本的影评中本人关于黑洞的几个自以为是的错误。错误的原因即是把影片中出现的Gargantua这样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大质量黑洞主观臆测成了普通的恒星级黑洞。在此正好也半桶水地扯两句权当科普。

    黑洞依据质量可分为几类,微型黑洞由于尺度小和稳定性差等原因难以观测,在星际空间中更多的稳定黑洞则可以分为恒星级黑洞(Stellar black hole)和超大质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前者的质量一般是太阳质量的几倍到几十倍,后者的质量则高达太阳的几十万倍到几十倍。

    一般而言,恒星级黑洞通常是由于巨型天体被自己引力作用下崩溃而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原因更为复杂,经常出现于星系的中心,如银河系核心那颗四百万太阳质量的黑洞。

    恒星级规模的史瓦西黑洞可能是在科普书刊影视作品中曝光率最高的,具有中等质量,有限的视界大小,视界内部的高密度,强大的潮汐力(由于距中心位置不同导致的重力差异)等特点。

    而对于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巨人而言,因为其史瓦西半径很大但质量又集中于内核,因此其平均密度其实很小,同时在其视界范围之外的潮汐力也因此微弱。因此片中Cooper得以穿过视界而没有被潮汐力扯断。

    当然,如果没有五维生命体的额外照顾,即便可以逃过被吸积盘中的等离子体碾磨,被黑洞捕获的Cooper终将还是很可能面临被潮汐力扯成面条的命运,这一效应被天体物理学家们形象地称为Spaghettification。

    影片中黑洞的另一个特点是高速旋转,根据广义相对论求解结果,这个黑洞应该是一个Kerr黑洞。其高速旋转造成的参考系拖曳效应会导致惊人的时间延时效应,在影片中时间延迟高达六万倍。

    如果对于一个无旋转的黑洞,根据相对论所推导的引力延时公式:
    t_0 = t_f * square_root( 1 - r_0 / r ),(其中t_0为引力场中观察者所在位置的时间,t_f为远离引力场的正常时间,r_0即史瓦西半径,r是观察者距离引力体的位置),在远离视界的行星表面,将不会有特别巨大的延迟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Kerr黑洞具有两个层面:一个扁球形的能层,和一个球形的视界,以及一个环形的“奇点”。这些结构被认为可能与虫洞的一些特征类似,说不定“他们”便是通过这种方式很聪明地让Cooper避开奇点,并远程传送其到木星附近。而在黑洞两个层面之间的部分称为能球(Ergosphere),据理论研究,可以通过向黑洞转动的反方向向能球中投入质量,从而获得黑洞自身的一部分转动能。此即能球名字的来源,也是科学家们从Kerr黑洞汲取能量的根基。影片中Cooper让Amelia逃生的方案应该即是基于此,通过舍弃两艘太空船,使Endurance号增加额外的动能逃离黑洞并抵达Edmund的星球的。

    但对于以黑洞为核心的这个星系,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则在于几颗行星的设计。那颗水行星上有着周期性的万丈巨浪和齐膝深的平静处,这个黑洞微弱潮汐力的设定似乎有些不符,不然行星本身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另外,即使是来自吸积盘的辐射能够温暖星球保持水的液态成分,但也同样会受到漫天飞舞的星际物质的亲密接触。何况其也迟早会被吸入吸积盘,化成齑粉。

    之后科学家们痛定思痛,也吐槽到这样星球不会产生生命云云。那么问题来了,在黑洞旁边的行星(Dr. Mann的行星也处于影响范围之内),为什么会被作为考察对象。莫非在这样一个万马齐喑全民种田的时代,人类文明的退步导致即便是顶尖的科学家也忽视了恒星对于生命重要性与黑洞的厉害;或是前期的考察让人们们却对黑洞有了新的认知,但Endurance号的遭遇显然是对于这或天真或傲慢的自以为是狠狠的打脸。

    3. 重力和因果律

    这些内容严格将来算不上漏洞,毕竟这些都是超出人类目前认知范畴的东西,但影片的阐释方式却难以令人信服。

    时间这个东西至今科学家们没有搞清楚,甚至连真实与否都在辩论不休。时间这一维度毕竟过于特殊,所以在科学问题的处理上大家都是慎之又慎。但本片所设定的五维生物显然对此不屑一顾,随手便能把Cooper丢到四维空间中,让他自我觉醒并成为推动自己行为的幽灵,当然也顺便把因果律喂了狗。

    如果Cooper没接受NASA的任务,就不会进入黑洞并指引过去的自己找到NASA,所以这一切必须发生。其中的每个环节即是原因,亦是结果。这种充满矛盾的时间环状连续体是时间穿越的祖父佯谬的变体,几十年来活跃于各种涉及时间穿越的作品中,不胜枚举,如回到未来系列,哈利波特第三部等。当然这种处理自洽地解决了电影中的矛盾,成功回收了伏线,在情感上也获得了圆满。至于解释,去问高维生物好了。

    另外一个有些仓促的细节在于结局处Cooper和Murphy之间沟通的段落。躲在书架背后的Cooper除了撞书架,居然获得了重力操控的技能。对于这一点影片同样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便见得Cooper突然洞悉天意,悟得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招式,一点一划,房间中的沙石便整齐划一地排出二进制的编码,手表秒针便跳起莫尔斯码之舞。Cooper的儿子Tom刚刚被妹妹放火烧了田地,怒气冲冲地回来理论,却也如同被点了穴一般,被Murphy拿着一只指针抽搐的手表便拦了下来。

    既然Cooper有此等神通,为何一开始不发送个信息亮明身份?很简单,时空连续,历史不能改变,只能重复。站在编剧一边试图解释下的话,只能把Cooper的技能也当成五维生物的赠品好了,限制了其使用方式。

    整个故事里决定人类生死存亡的最关键的钥匙牢牢地掌控在Cooper父女手中。Cooper英明神武,九死一生,Murphy坚毅果敢,冰雪聪明,父女携手,其利断金。反观纠结于内心选择的老教授,卖队友和被队友卖的宇航员,殒身不恤的先驱者,以及被困于地球上挣扎着的人们,大概可以不负责任的揣测一下,如果“他们”真的是人类的未来,那他们一定是Cooper家族的后裔吧。


    四 水沟与星空

    “我们都身处水沟之中,但有些人却仰望星辰。”王尔德如是说。

    从洪荒时代起,人类便从未停止过对头顶星空的眺望。遥远的群星一直指引并见证着人类文明的成长,拉近着二者之间的距离。

    影片开端主人公眼前那一片广袤的翠绿田野,和结尾处飞船所奔向的浩渺繁星之所在,正是代表着人类文明两极的意象——老去的故土与新的理想乡,文明古老开端的农业与最先进科技凝结的星际旅行,过去与未来。

    Cooper的历险便是从这片田野开始,最终投身太空。他的背后,是无数个在泥泞中也要仰望星辰的少数人;他的所及,是无数先驱智慧与意志拓展的疆界。Cooper骨子里仍然沸腾着不安的血液,他反对学校对阿波罗计划的污蔑,反对人类的守成。Cooper的胸腔里,跳动着的是儿女和人类共同的未来。

    Brand教授致死都在反复吟诵着英国诗人Dylan Thomas的诗句: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Brand教授弥留之际发出这最后的怒吼之时,人类移民计划濒于破灭,群星彼端的Cooper正步入死亡陷阱。Dylan的这首诗没有找到好的译作,也许是原诗中燃烧的文字难以在韵律上准确的传达,但精神上与千年前古人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遥遥相通。

    面对死亡幽暗的宁静,生命最本真的欲望会燃烧爆发。Dylan的这首诗,不仅仅是Brand教授的倔强与不甘,不仅仅是Cooper的性命相搏,更是人类对命运的最后抗争:“人类发源于此,却绝不会在此终结。”这和所有伟大的探索故事一样惊心动魄,兼具豪情和悲壮,却更加贴近生命,是文明断绝退路的殊死一搏,混杂着希冀与绝望。

    然而,即便本片中人类迎来了光明的结局,却仍然不禁为此伤感。在父亲穿越到银河的彼端,到达群星的尽头之后,最终回到的却仍是心中挂念的家人身边。那个原样保留的房屋,屋外却没有曾经的湛蓝天空和青纱帐,也没有曾经挚爱亲人的安息之所,温馨的同时散发着一丝是物是人非的苍凉。

    不知本片是否借助这个爱与守护的主题有所隐喻,却隐约能从中体会到一点人与地球相似的羁绊。浪迹天涯后落叶归根,甚至出师未捷的狐死首丘,相比山河破碎下背井离乡,总会多一份归宿感的慰藉。探索,征服,殖民,四海为家,固然豪气万丈,但以目前科技水平看来,踏出家门却仍尚需时日;而与此同时,人类的家园却至少已是疾在腠理,不可不医。倘若没有像电影中这般得贵人相助,近距离开个传送门,附赠科学入门手册,恐怕最后豪情尽失,惟余悲哀而已。也许,我们早晚要面临离开,但愿我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好,也但愿这个原因不是我们自己罢。

     6 ) 砸中牛顿的苹果,是未来人投下的吗?

      这篇影评我写了两篇,一次是今天2014年11月13日观影后;一次是上次2014年5月19日初次看预告片后,之间隔了整整半年。我保留了这两篇,算是我自己的“星际穿越”吧><。而连接这两个时空的虫洞,就是我的思维。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想就是,按照电影中的理论,砸中牛顿的苹果,会不会就是未来人投下、用来启发我们的?(因为重力是唯一可以穿越时空、传递讯息的媒介)
      我们人类一直以为自己是在靠着自己不断向前发展,但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我们的发明创造,其实是循着未来人给我们留下的线索探索出的?就像片中的墨菲一样,大家都以为是她自己破解了谜题,实际上她是靠着幽灵,也就是她父亲留下的线索解出难题的。
      诺兰的这部片从侧面实现了我小时候的一个幻想:外星人实际上并不是外星人,而是未来的人类,想要回到地球,来看看过去的自己。但由于高度进化,语言也不同,我们已经认不出他们的样子了,才把他们误认为了外星人,实际上,他们只是移民到了别的星球居住的未来的人类,通过黑洞回到了过去的地球。
      那么,一切就回到了原点:人类的整个文明历程,是否就是个死循环?我们就是过去人的幽灵,未来人就是我们的幽灵,就这么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经历一次次跨越时空的星际穿越,只为给所爱之人留下一条讯息——
      或许爱,才是那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虫洞吧。
      永远徘徊在无边的黑夜中,灼灼其华。

    ————————虫洞线———————————————————
    2014年5月19日
         在探索每一个未知的星系时,人们同时也在探索一个从未见过的自我。除了科技的进步外,这更是一种对人心的考验。
      在模糊幻想和现实的边界上,安睡着的永远是人性的柔软。
      这也是我喜欢诺兰的原因。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无论他的幻想有多么不可思议,视觉效果多么震撼,叙事手法多么出其不意,诺兰呈现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猎奇的快感——他的电影,扎根在人的心上。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是那只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手。
      诺兰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虽然他们讲述的是我永远不可能亲身体验的故事,我仍然感同身受。记忆碎片中,男主人公因为失忆而感受到的迷茫、破碎和失落,无法掌控自己人生、困兽之斗的绝望,对失去爱人一遍遍哀伤的回忆——都让我深深共鸣。盗梦空间中,令我久久难忘的不是梦境的千变万化,而是梅尔坐在酒店的窗口,对着绝望的柯布闭上眼睛,轻轻吟诵“There is a train,a train that takes you far away……”,然后纵身跃下的一幕。
      或许,对诺兰来说,幻想就像是一个实验室——借此把人类放到一个极端的、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境下,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并借此对照处于现实中的我们自身。
      毕竟,即使穿越到星际,维系人类的仍然是情感,不是飞船。

      星际穿越算是诺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之前的盗梦和蝙蝠侠都没有严谨的科学理论支撑,比较像是幻想动作片。预告片剪得很棒,承袭了诺兰一贯的风格,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看完后,心都沉静了下来。
      预告片开头说的“我们不缺飞机和电视,我们缺的是食物。”这句话揭示了星际旅行的出发点。民以食为天,“食物”在这里象征的是回归人性之本,回归到人类最原始、最脆弱、对大自然最敬畏的状态。因为当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时,我们懂的并不比原始人类多多少。宇航员为了寻找食物穿越星际,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大自然谦卑的姿态——因自身的局限性求索自然,而非出于征服欲挑战自然。
      在片中,科学家不断告诫宇航员,我们必须面对的两个现实:一个是太阳系的任何东西,都救不了我们;另一个是,为了拯救人类,拯救自己的孩子,我们必须离开地球,踏上穿越星际之旅。因为,“我们的命运远在天际。”这种“离开地球、探索太空”的思想,在各类科幻作品中由来已久,它符合当下地球因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而不堪重负的现状,也符合科技的发展潮流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因此,这种科幻设定,本身就比超级英雄打怪兽,更能给我们共鸣。
      预告中还有一个思想值得注意,墨菲定律,也是男主女儿的名字。男主对墨菲定律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墨菲定律不代表坏的事情,只代表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终究会发生。”这也表明了男主对星际之旅的态度: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星际的男主由马修·麦康纳扮演,让我很高兴。因为我很喜欢他的表演风格,也觉得他的气质很契合诺兰的电影。让我认识马修的是《真探》,他在里面扮演一个阴郁的警探。其实我根本没看懂案情到底是怎么走的,完全是被马修的个人魅力迷住了,在不明觉厉的状态中看完了全季。有趣的是,《真探》那首好听到我一度天天循环的片头曲,名字是《Far from any road》,和《星际穿越》背井离乡的情感基调多么像!马修性感低沉的德州腔英语,也是我的最爱。任何字符在他嘴中,都是平静而绝望的。就像是雷蒙德·卡佛小说的口吻。
      在片中扮演马修女儿的小演员也很亮眼。如果我没记错,她应该在暮光之城中演过爱德华和贝拉的女儿。忧伤的大眼睛,白皙的皮肤,都带着忧郁的美。她和马修搭戏,再合衬不过,预告片中的短短几幕,就足以展现父女情深。在围脖上,有眼尖的童鞋发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预告片中有一幕,长大成人的女儿,站在燃烧的玉米地中望着天空,身上却穿着父亲离开前穿的衣服。
      预告片中的配乐也很赞。作者是汉斯·季默。这个德国音乐家为盗梦做的配乐,是我写作的必备BGM。气势宏大、旋律性强,必要处又足够空灵细腻。看来,除了视觉,我们也将享受到一场听觉盛宴。
      预告片的最后,星空中出现了一个宛如玻璃球的天体,白色飞船在里面缓缓旋转着,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纯净的太空之美。不知那个玻璃球,是否是黑洞。如果是的话,那是我见过最美的黑洞。
      据说构成人类的粒子比所有已知的星星还要多。那么,我体内最瑰丽的星云,一定是心脏。承载着情感,在无声的黑暗中,缓缓旋转。在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下起流星雨。
      我试图想象自己漂浮在星际。那种孤独,那种寂静。失去一切,只剩下心跳。穿越了无数星系,模糊了时空的界限,看见了超越人类想象力的奇景;在宇宙的无限面前,作为人类的自尊和信仰一点点土崩瓦解——在那一刻,我还会记得什么?
      会是爱吗。
      我相信,会是爱。因为在飞入宇宙之前,我就见过银河了——在和爱人亲吻、和久别重逢的亲人拥抱的那些时刻——银河就倾泻在我心头。人类的情感是那么神秘,并不比星际旅行来得简单,有的时候,人们穷尽一生,也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知穿越黑洞的感觉是如何。或许就像是,银河倾泻在心头吧。

     7 ) 老者应该咆哮,不该坐以待夜。

    标题引用的是在电影中频现的台词,源自威尔士诗人Dylan Thomas的最有名的一首诗《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着实令人震撼。港版的翻译原话记不太清楚了,也不知道国内版本会怎么翻译。看完电影以后,对这句话感触颇深。老者,什么是老?时间,生命,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维度不同次元,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一辈子的岁月。好了,我已经说完整部电影的核心了。剩下的什么拯救地球和人类,亲情,爱,都是附属品,熟悉做菜的人应该明白,食材和火候都掌握好了,最后的调味也无非就是有时候突发奇想多加少加或者乱加而已。

    看电影之前,我是诺兰的粉,看盗梦空间还是在美国上学的时候,犹记得一边努力练习听力,一边啧啧称奇的自己。后来回国以后突然发现,粉丝往往是很极端化的一种生物。我很好奇为什么大家不能多些包容和客观,既然两派阵营都有大量拥护者,那崇拜对象一定有他可取之处,所以我从来不会黑科比蜜詹姆斯,褒诺兰贬大卫芬奇,喜欢陈奕迅讨厌周杰伦(or讨厌昆凌),买Zegna弃Hugo Boss——我只欣赏比赛,沉溺音乐,享受电影,品味生活。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诺兰也是人,不是人类文明已经进化到五次元以后的神,他是个有才华有执行力有自己想法和风格的导演,仅此而已。所以,面对这部并不完美的电影,观众不该用自身的偏执去放大那一点缺漏,也不该用内心的偏袒来一味给诺兰的作品“美图秀秀”。

    总体来说,我相信这会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电影,坐在我旁边的女孩一直玩手机,右边两位五十多的中年夫妇一直打哈欠,而我时不时挺直腰部,生怕错过下一幕的剧情,要不是接近三个小时的跨度太长,中间有一次膀胱快要爆炸,我是绝对舍不得起身去wc的。女孩和老人都具有代表性,就好像我父母觉得盗梦空间鬼扯无聊一样,我相信他们如果来看这部娱乐性只有盗梦空间十分之一(数量词而已)的电影肯定更想睡觉。而大部分女孩(女权主义者请把前面的大部分换成一小部分)或许更爱看爱情片,文艺片,抱爆米花看银河护卫队。那么你一定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看这部电影,我强烈建议以下观众来观阅本片,now listen:
    1. 想普及一下基本的天文知识和物理知识的
    2. 想经历一次模拟穿越虫洞,黑洞的科幻迷
    3. 从小喜欢看discovery频道,科学天文纪录片,或者某个夏日抬头仰望满天璀璨星空(我小时候在夜晚抬头是能看到星星的)陷入沉思,地球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哪些一个个发亮的点是比地球大几百倍几千倍的星球吗?我们看到那些光的同时,其实那些星球是不是已经灭亡了之类的问题的可爱小朋友,你们来看这部电影是在圆梦。我小时候如果能看这么先进的电影,我可能现在就不在中环做金融,而是心甘情愿去NASA扫地或者送盒饭了。
    4. 闲着没事干想看电影但是又害怕遇到垃圾片的,这部电影无论音乐,摄影,剪辑都沿袭了诺兰一贯的水准,就算你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的话,应该也不会觉得被骗钱了。
    5.想约会泡妞的男同胞们,如果你的女票刚好是我上面说的1那一类的,那么她可能会让你牵个手之类的;如果是2,可能会在看完电影之后跟你去酒吧喝两杯继续深入讨论;如果是3,那么恭喜你,今晚你们可以Get Laid之后一起喘着气抬头等雾霾散去,看能否目睹超薄浮点银河系。

    总结一下吧,与盗梦空间或者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缺乏娱乐性,更多的像是一部接近三小时的严肃地讨论时间,宇宙,黑洞,以及人性的科幻纪录片。我不得不说,这里没有普罗米休斯里面的人类祖先或者神灵的存在,没有银河护卫队里面那么生机勃勃而奇幻的星球,除了有几处台词有点冷幽默的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很沉闷的一部电影。他们一共去了两个星球,其实预告片里都有了,一个是被水覆盖的,一个是温度很低的荒凉的,都不适合人类生存,我所谓“探险家”的心理在抵达这两个星球之后是有些失望的,平心而论,我渴望看到一个更加难以想象的世界,一个在经历了漫长星际旅途后令人震撼的世界,或许是阿凡达那样的世界?或许是比地球更富饶更美丽的世界?我只知道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内心变得非常平静和深沉,而且意识到这一苍白的可能性:整个宇宙只有地球这样的唯一拥有孕育生命条件的行星,但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不会停息,追求我们起源以及何去何从的信念不会灭熄,那才是令人热泪盈眶的原因。如我所言,我勉强算得上是小时候仰望星空思考where we are的那一类,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场圆梦。这个梦,是那些打一星和两星的人不会懂的,你不必强迫他们改口称赞,这些梦,属于你自己,属于你在每一个仰望星河而陷入思考的须臾。

    看完电影之后打电话给女朋友,在我一个人去看电影的这几个小时,她一个人去逛了街。电话里她有点心虚地说,今天试的衣服都挺好看,我便猜到她又买了很多衣服了(不到一个月买了至少十几件了吧),我以为我会生气批评她,但是我出乎意料的说:自己喜欢就行。为什么?因为忽然觉得我们脚下的这颗蓝色星球很渺小,世间万物包括那些与我们羁绊相关的人和感情,都是那么珍贵。珍惜时光,善待身边的爱,敢于去探索和冒险,这或许是诺兰想要在这么大的题材下面最希望表达的心意。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等到生命垂暮之时再去咆哮和燃烧,
    因为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


     短评

    相比诺兰之前的片子,这部显得比较慢热。然而前两段的层层铺垫终于迎来了第三段主题呈现的水银泻地。Inception仅仅一笔带过的亲情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母题。麦康纳和查斯坦的精湛演技,胶片IMAX呈现出的影像质感,实拍特效的震撼人心,平行剪辑的完美流畅,寂寞大叔创造性的管风琴配乐,神一样的诺兰

    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严格说,这不是一部太空电影,太空片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能打破伦理性视角,而从超越维度(宇宙论,宗教)重新把握人类社会。而诺兰的努力,则更近于用物理学之外的盲点,拔高人伦价值。这个观点借电影视听效果获得了情感上的保证。但也牺牲了形而上的深度。

    1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2011年11月有《雨果》,2012年11月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3年11月有《地心引力》,2014年11月有《星际穿越》,……前三部电影分别获得11、10、11项的奥斯卡提名,然后都拿下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星际穿越》2015年的奥斯卡提名数和最佳摄影+视觉效果拿奖的可能性?……

    1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两星半给配乐演员和几个画面分一下。诺兰电影里对人性的阐述简直就像中学生一样自以为深刻又理智,结果剧情转折啊非正面人物啊都快成unintentional comedy了。视听方面除了有钱有技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创新,还有诺兰拍动作戏太!难!看!了!还好是用的赠票。

    22分钟前
    • \t^h/
    • 较差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分级,我决定叫他逼级片。

    2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诺兰的科幻片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不是一个体系。

    25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太壮阔了,无以言表!40'渐入佳境,80'叹为观止,120'泪流满面,160'恍如隔世…不曾如此贴近浩瀚星空,被它环抱;不曾如此触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维幻境。瑕不掩瑜的科幻神作,刷新视觉的IMAX体验,观影前撒好尿,准备接受近三小时的泪腺洗礼。“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超越时空感知它的存在”-发自豆瓣App

    2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安妮海瑟薇最后变成了谁?对了,女娲嘛。

    30分钟前
    • 周杰伧的小粉丝
    • 力荐

    就是……看完这个片子……一出影厅……再看到走廊里其他电影海报……就觉得……它们都特别没意义……哈哈……

    33分钟前
    • 少数豪
    • 力荐

    整场基本屏住呼吸,瞠目结舌,无话可说.在香港这么多年除了电影节我第一次碰见放映结束观众集体鼓掌的.去年看完Gravity我觉得太空科幻片已经拍到头了,然后Nolan大神把我这点眼界碾压得粉碎.三体迷不必再较真拍三体这事Nolan已经把后半部给拍了.

    36分钟前
    • 我怀念的
    • 力荐

    三体迷们不用担心电影版会拍的稀烂啦!章北海船长,面壁人希恩斯,高维碎片,青铜时代和万有引力舰太空大战,冬眠和星际航行,三体世界的荒芜,高维世界的样貌,云天明的童话,诺兰新作中一次性看完!#刚刚看完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感觉自己萌萌哒#

    40分钟前
    • 喵喵猫
    • 力荐

    看完没人起立鼓掌,因为全跪着。

    42分钟前
    • 大夫唐
    • 力荐

    以地球全部北京化(咦?)为背景的近未来硬科幻,对虫洞、重力和时间维度都有新颖的理解,刻画的浩瀚宇宙让人目眩。可惜诺兰的野心太大(真的是bigger than bigger!),而且把人性拔那么高,到最后就成太空神棍片了...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非常理想化,所以显得很有种,没有公司敢让任何人拍这样的电影。致敬库布里克的镜头体现了导演的少女心。但有2001珠玉在前,我认为这部顶多和它并驾齐驱。诺兰尽其所能拍出了触手可及的科幻,硬核又充满人性,温情又隐含黑暗面,让人潸然泪下。“理想化”是不是削弱了剧本?大家保留各自意见吧。

    48分钟前
    • Rebel Scum
    • 力荐

    一边太空冒险,一边是通俗的情感戏。无论外表多硬科幻:虫洞、黑洞、太空冒险、多维空间……最核心的仍是亲情与爱。科学与理论其实都是为感情服务的,用很硬的外壳包裹最柔软的情感。也因为此,它不会是2001那样严肃伟大的科幻片,但却有更饱满的感情。包括那些泪点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想给100颗星,这可能是我至今看过最令我震撼的电影了。到电影结束时候还不断流泪,奇迹不是因为有上帝 也不是有什么不可知的 某种力量,正是我们自己,人类不相信人类的力量把那些我们无可预知的奇迹都认为是上帝的功劳。若兰把我的世界观如此震撼人心的展现出来,我感觉我现在都激动得语无伦次了

    57分钟前
    • CSUMMERY
    • 力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英雄气笃,儿女情长。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此生的岁月。

    1小时前
    • 比岁月含蓄
    • 力荐

    对我们来说二维空间就是一张纸,从纸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最快的方式是把它折起来。对五维生物来说三维空间也是一张纸,是可以折起来的。他们不仅可以将三维空间折起来,对他们来说时间也是实体的存在。根据相对论,黑洞附近的引力太大,时间会变慢,米勒星球1小时等于地球7年。米勒星球的配乐《Mountains》有密集的滴答声,每滴答一次,地球上就过去了1天。《星际穿越》的黑洞并不是随便做的,电影上映5年后NASA发布了一张黑洞的效果图,证明了《星际穿越》的黑洞模型是严谨而准确的。 为了拍玉米地,诺兰真的种了一片玉米,拍完电影卖玉米还赚了钱。为了拍五维空间,诺兰真的搭了一个五维空间的景。也许100年后的人们看这部电影会比我们更加感到震撼,因为他们会发现这部电影很多设想都是对的。奥斯卡欠《星际穿越》一个小金人。

    1小时前
    • 朝暮雪
    • 力荐

    致女儿书。全世界的导演都在解决时间问题,拍科幻片的诺兰更是。不管别人说好还是不好,它都值得你进电影院。这部诺兰电影有一个硬邦邦的外壳,内里却是软绵绵的情感。大半时间,它是缓慢的文艺片,一小部分是科幻恐怖片。因爱生忧,有爱不死。有人这么说。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