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阿基米德大战

    阿基米德大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日本2019

    主演:菅田将晖 馆博 滨边美波 柄本佑 小林克也 

    导演:山崎贵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

      本杰明·巴顿奇事

    • HD

      太阳浩劫

    • 杀戮命令

    • HD

      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

    • HD

      雉岳山

    • HD

      重启地球

    • HD

      神秘博士:死亡星球

    • HD

      分歧者3:忠诚世界

     剧照

    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2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3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4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5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6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6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7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8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19阿基米德大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舞台设定在二战对美开战前,为了设计大和号战舰,山本五十六找到了被称为“阿基米德再生”的天才数学家櫂直。然而,随着计划的深入,櫂直发现了军部不可告人的阴谋。  1930年代的日本,日本海军计划对美国开战,要建造世界最大的战舰大和,海军少将山本(馆博 饰)反对这个计划,而日本百年一遇的人才、被称为阿基米德再世的天才数学家櫂直(菅田将晖 饰)发现了其中的矛盾点。作为数学家他认为巨额投资、建造费与报价额之间的矛盾暴露了军部的阴谋。

     长篇影评

     1 ) 一个数学“天才”关于“全民反战”的日本的回忆录

    评分:5/10

    影片的几个重要标签:1、漫改;2、历史,准确来说可以看做是二战史;3、数学。

    首先,个人一直认为,影视剧的表现手法与表现内容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的。在某些题材方面,特定的表现手法就是会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样的,每种表现手法,也有着相对更擅长的内容领域。当然,艺术是追求创新与突破的,所以这自然不会是艺术的一种桎梏,可真要想突破这个基本的规则,如何处理好表现手法与表现内容之间的不契合的部分,就是需要特殊的处理的,而这特殊的处理,就是艺术的创新的一部分。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的观影历史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彼得·杰克逊的《可爱的骨头》。关于这部电影,我也说不清是片方本来就有想反映儿童绑架这个社会现实问题的想法,但是却错误的找了喜欢拍童话故事的彼得·杰克逊,还是充满幻想的彼得·杰克逊心血来潮,将目光拉回了现实世界,至少最终的结果就是,影片变成了在残酷的社会问题与美好的虚拟童话间反复横跳,不伦不类之物。

    回到这部影片来说,用真人漫改一贯以来偏向轻松的画风,来表达二战史这样一个无论是对日本还是世界都非常沉重的话题,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至少本片比上面的《可爱的骨头》表现的好得多,影片整体明显的是偏向写实风的,而且这种偏向是立住了的。但是,在中间的许多剧情片段,还是令我产生了影响整体观影体验的出戏感,稍显严重的是,这些出戏感的片段或设定,又基本上与主角紧紧关联。

    恕我实在难以想象,在当时的日本那样一个环境里,一个帝国大学的辍学学生,能够这样肆无忌惮地在日本海军中办事。出场第一段戏,顶撞山本五十六;计算战列舰费用,与平山派处处做对;海军决策会议,怒斥平山派一中将,一少将,甚至很可能冒犯了海军大臣;与镜子的恋爱,得罪了日本首屈一指的尾崎财团(能与海军部有那样密切的往来,不能是一般的财团吧!)。如果上面这些都还能用山本集团是他背后的靠山来解释,那么在最后的反转中,重新支持战列舰计划,至少应该是真正得罪了山本五十六吧。就算山本大度不男主一般见识,那么当山本的真正计划暴露,男主发现被利用,按照男主的设定,他难道不会出来搞点事情吗?这时,难道平山派又主动成为了男主的靠山吗?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后,你告诉我,男主顺利活到了九年后,甚至很可能仕途发展得还很顺利,我只想说,这也太魔幻现实主义了吧!

    上面的这些问题,如果是在漫画里,那么我个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那怕这是一部历史背景的漫画,可是一旦真人化后,照搬到以历史为基础设定的真人影片中,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出戏。甚至很多中间男主和他的那个护卫去调查相关资料时的许多桥段,都带着一种浓浓的日式热血漫的味道。并不是说这种日式热血漫的味道不好,只是,与影片本身的史实基调不搭。这种不搭带来的观影结果就是我仿佛就像在看另一个角色,没错,说的就是你,张崇邦——一个完完全全立不住的典型角色代表。当然,如果真要比较起来,还的是张崇邦离谱得多,因为,政治,仕途,又或者军队,这些并不是男主角色的全部,所以,这个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崩了一部分而已。

    除了海军军官的身份,男主的另一更主要的身份——数学天才。关于这个身份的表现,本身也是数学系出身的我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的的确确契合了大众对于学数学的人的普遍印象,并且进行了完全可以接受的艺术化加工,所以虽然还是有不少槽点,但是在最基层的方面,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接受的基础上,我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两点:

    1、回归方程太生草了。全片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去铺垫要算出估价有多么多么难,主观的,客观的困难,直接地,间接地表现手法明示或暗示,最后等了差不多一百分钟,谜底揭晓,虽然那个函数看上去很长,唬人效果应该应该还是很足的,然而实质上,就是一个回归方程这么平常的东西而已。只能说,这个谜底,至少在对数学有一定的简单的了解的人来说,是完全对不起期待的。同时,于我个人而言,此处带来的落差感,很可能继续影响了后续反转剧情给我带来的震撼感。没办法,前面的气氛烘托没有到位,意外地坠机了,后面的真相揭露自然也就无法接着起飞了。

    2、数学天才,在其他方面,实在是过于愚蠢了。

    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造战列舰就会引发战争呢?影片中给出的答案似乎是:造战列舰会使日本海军心理膨胀,从而挑起和引发战争。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造战列舰会让日本海军膨胀,然后带来战争,那么把战列舰换成航空母舰,差别在哪里呢?为啥战列舰会带来战争,航母就能避免战争呢?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贯穿整部影片主线故事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男主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丝丝这个问题。我在影片中也试图去找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惜的是,并没能找到哪怕半点相关的可以给出一个说法的回答。从影片内容来看,似乎就是:山本告诉男主,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个方案,已知方案一会带来战争,然后就欲擒故纵地转身走了。男主一听,方案一会带来战争,我是个反战者,那么我就要反对方案一,支持方案二,至于方案二是什么,它能不能制止战争,不好意思,我一点都不关心。

    作为一个研究数学的,不能够,至少不应该会是用这种思维逻辑去做选择吧!就我一个普通的数学系毕业人士,我都想不明白,山本的逻辑凭啥就能说服我,让我不顾一切地放弃普林斯顿的学位,转而进入陌生的,我所鄙夷的政府机关,并且呕心沥血的,尽心尽力的去为他们奔波,去顶撞权贵,甚至去卖命。可是,在影片中,男主被根本就不存在的逻辑说服了,一个能在一瞬间脱口而出日美两国工业生产能力和石油产量比值的超级大脑,一下子就想出了,只有航母才能救日本的荒谬结论,所以,难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是数学天才的原因吗?

    对这样一个核心问题的不解决,直接的结果就是,男主的行为逻辑是不成立的,因为,不存在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要求他成立的。这就造成了影片本身的主线故事是立不住的,同时,加深了漫改缺陷本身伴随的出戏感。

    深层一点的结果就是,这部战争片,它是不反战的,即使有一些可能会令你产生误解的片段或台词,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的口号和形式,因为,从根本上,它甚至就没告诉你战争究竟是什么。尽管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复杂,但是,影片逃避了给出一个答案这个行为,那么,同样的,不存在的东西,是没有资格谈支持或反对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对影片的全部逻辑都选择接受的话,那么,将会得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从平山派的角度——我们造战列舰是为了日后壮士断腕,击溃日本的战争信心,这样日本就能从战争中抽身,所以我们是反战的。从山本派的角度——平山派造战列舰会引起日本的自我膨胀,将日本卷入战争,我们极力阻止他们这种将日本卷入战争的做法,所以我们也是反战的。然后,男主是反战口号喊得最响的,自然也是反战的。剩下的田中少尉,大里社长,尾崎财团,都是站队的,自然也都是反战的。

    所以,综上所述,日本海军方面都是反战的。

    那么说,战争是陆军挑起的啰?

    可人家陆军也有话说啊!你看,我们跟海军争预算,就是为了让海军只能造一艘船,要是海军能造两艘船,那岂不是妥妥地会引起战争,我们这么努力,在反战事业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所以,我们也是反战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整个日本,全都是反战的。这就是最有意思的了,如果此时,我问日本: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日本大概会扯着皮跟我说:你没看到吗?我是反战的,我必然是被动的一方啊!

    我大概只能回应一声:呵呵!毕竟,蠢人可教,坏人难救。

    当然,上面撑死只能算看完这部影片后,我自己编的一个段子,但是由此或许可以看见,这部影片背后的逻辑有多么的不可思议,亦或其实是多么的自然合理。

    日本的战争片,说实话我看的比较少,对于导演和主创团队,我也是完全不了解,所以,对于这种不反战,或者像某些朋友说的,不反战争,只反战败的处理,究竟是主创方能力不足致使影片缺陷产生的一种误解读,还是这本来就是主创方的本身的真实想法,我不想,也不觉得有太多的必要,再进行更细致地探讨,至少,这部影片,它是不反战的,这个结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老实说,在一开始,其实我是想给本片7分的,因为,尽管上面我列出了该片的种种问题,但是,那些大多是影片本身的重点标签带来的先天不足的结果,没能克服可以算是情理之中,倘能超出应算意外之喜。在这些先天不足之外,影片在细节还原,整体节奏,演出,配乐,甚至政治博弈的刻画,反转剧情的设计,美学的探讨方面都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还是能配得上7分的。不过,或许是我的个人习惯的原因吧。对于一些双向突出的影片,除非非常对我的胃口,不然,在评价时,我还是会更倾向于挖它做得不到位的那一面。这种视点的选择,就注定了,这一类影片的评分,只会随着我的思考,而越来越低。而这部片最终能跌破及格线,只能说,不反战的内核,特别是对于一部以日本作为主视角的二战背景战争片来说,不反战的内核,令我不能接受,仅此而已。

     2 ) 为什么说“大和号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本文是我发在公众号“循迹晓讲”上的文章,也授权了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转载。既然这篇文章讲的主题就是大和战舰,那就搬到豆瓣来吧。

    89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军事行动,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不到五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

    随后,国联派遣由英国人李顿率领的调查团赴中国东北。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于3月28日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从此日本在国际上陷入空前的孤立。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恶化,日本军部加紧扩军备战,面对未来与美国的战争,日本海军想到用举国之力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妄想用大炮巨舰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国决一死战。

    大和号战列舰和她的姊妹舰武藏,在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眼中可谓是一个图腾般的存在。围绕着这一级“史上最大的战列舰”,赞誉和诋毁的言论都是非常多的。

    日本人亲手建造了这两艘战列舰,而他们在战后对这两艘船有很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日本人很为大和号自豪,现在去日本还可以去广岛县吴市参观那里的“战舰大和博物馆”,博物馆附近,当年建造大和号的船坞还留着,上面有现在日本人的题字——“战舰大和诞生之地”,言辞中的骄傲之情不难想见。

    “大和”级战列舰,旧日本海军的图腾,本文作者制作的武藏号战列舰模型 图源:瑞鹤

    可是另一方面,战后日本人也对“该不该建造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反思,在民间的舆论中,战舰大和被誉为“昭和三大马鹿(蠢货)”之首,那言外之意就是“不该造这艘战列舰”。

    日本人对战舰大和的矛盾心理在影视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阿基米德大战》中的大和号 图源网络

    2005年,日本拍了一部《男人的大和》,那部电影聚焦的是大和号战列舰的最后一战。

    而2019年,日本电影《阿基米德大战》针对“该不该造大和号战列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电影里一个观点提的很有意思——“大和号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那么,真的是这样么?

    01造价昂贵的战舰大和

    大和级战列舰在整个战列舰史上都算得上空前绝后的巨舰。

    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会中公开的每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是9800万日元,而实际上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超过了1.7亿日元(有说法实际费用为1亿2898万3091日元)。

    要注意当时的日元跟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这1.7亿日元放到21世纪,这笔钱接近3000亿日元,也就是2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0个球星内马尔的转会费用,真的是一笔超乎想象的巨款了。

    有人说,大和号不是日本海军的机密武器么,为什么要报备国会?难道不可以暗地里偷偷建造,最后来个“震惊!美国慌了”的大杀器?

    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现代国家理念,人们不再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皇虽然在名义上管辖着一切,但是任何的国家支出都来自于对平民财富的税收,造军舰当然也不例外。

    所谓现代国家,“国家花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对国民有所交代”是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每年的军费预算就算是走形式,国会也必须审批才能通过。

    舾装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图源网络

    不过大和这样的战舰毕竟要在性能上碾压英美鬼畜,所以绝对不能让外国人从造价上推断出日本在造什么,不然这样的国之重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在造价上做手脚是必然的。呈现国会的预算上,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是9800万日元,这笔钱“看上去也就可以造一艘一般的战舰”罢了。

    实际上,日本海军为每艘大和级战列舰虚构了三艘驱逐舰和0.5艘潜艇,还提高了飞龙号航空母舰建造的报价和金刚号战列舰的改造报价,这样一来,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实际造价就在账上被平了。

    对于当时深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民众来说,看到自己的血汗钱被拿来发展了海军,自然也是没意见的,至于造什么军舰,反正大日本海军天下无敌就对了。

    电影《阿基米德大战》截图 图源网络

    我们刚才说过,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实际的造价在1937年是1.3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9%,或者整个国家预算的3%。

    要知道整个1940年,全日本民间住宅总投资也不过1.38亿日元,道路建设费用是1.35亿日元。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加起来的造价,相当于全日本一年不盖房子不修路的成本。

    实际上,在日本海军的计划中,大和级战列舰至少要建造四艘,这样的吞金巨兽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02大和级战列舰是否毫无必要?

    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建成服役之后长期充当联合舰队旗舰,在后方无所事事,最后被美军航空兵炸沉。

    站在后世的角度,很容易得出“大和级战列舰大而无当,毫无用处”的结论,除了让美国人浪费了一些鱼雷炸弹,它们还能干什么?(关于大和级二号舰武藏的最后一战,我在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写过一篇小文,请点击《歌利亚之死:战舰武藏的沉没》进入阅读)

    而且不仅后世批评大和,在决定建造大和之前,日本海军内部就有很强烈的声音反对建造这样的巨舰,比如山本五十六、大西泷治郎,他们都是主张“未来的海战都是要用飞机去打的”。

    大西泷治郎的态度更加强烈,说“把造大和的材料给我,我能造几千架飞机,把美国的军舰都给炸沉”。为这事儿他还想找海军军令部当面陈词,但被拦住了——“天皇也是要排场的啊,大和战舰就是天皇陛下的排场。”

    1943年,裕仁天皇“御临幸”战舰武藏,两艘大和级战舰的确是给足了日本海军面子 图源网络

    似乎山本五十六和大西泷治郎有先见之明。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去指责前人是容易的”,而任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都不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

    决定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那会儿整个世界上,大炮巨舰主义是海军绝对的主流,纵然有一些人看到了航空兵潜在的能力,但这些“洞察”是基于一些演习,而不是任何实战的经验

    接受新的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20世纪30年代的海军军人们又都是从小目睹着几次舰队大决战成长起来的,想让海军主流接受“航空主兵”的概念,在飞机还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确实太难了。

    不惟日本海军,整个世界的海军,那会儿都这样。

    对日本海军来说,情况可能更严峻一些。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日本海军的传统

    这个传统可不是说说而已,自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历次海战的胜利都是建立在军舰的大炮之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知道除了“大炮巨舰”之外任何获取胜利的可能。

    日本人的性格凡事认真,但很容易走极端,换句话说,他们很容易把过去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并固化成一些教条主义的东西。也不能说“这些过去的经验”是不对的,但是一旦把这些东西固定成教条,去指导将来不确定的未来,那就会导致深重的灾难。

    反映对马海战的油画作品。这场海战的大胜使得日本海军思维愈发的固步自封了 图源网络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他们从经验中提取的教条就是《海战要务令》,这个要务令并没有给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留出太多的空间,大日本海军的主力只能是战列舰,不能是别的——这件事情也不是没人提出质疑,但是思维的惯性十分可怕,说起来这样思维的惰性也是人性的弱点。

    既然有现成的指导,我为什么还要挑战权威啊。所以,我们站在后世的角度来讲能看得出大和级不合时宜,但在当时主流的意见中,大和级战列舰必须造。

    其次,比“精神传统”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经济实力

    日本海军很清楚,凭借自己的国力想和假想敌美国比拼战舰数量非常不现实,那就只能在质量上取胜,凭借着几艘超级战列舰扭转乾坤。

    当时的日本是第三海军强国,但其综合国力比之于英美差的很远。对于英美来说,战舰之外再造几艘航空母舰虽然也要花费巨大,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对于日本而言,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资本同时建造超级战列舰和足够多的航空母舰,这就是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不存在“我都要”的可能。我们带入当事人的视角,既然日本海军过去的成功都是靠着大炮巨舰,那有什么理由在这个重大决策上改弦更张呢?

    所以站在当时日本海军决策层的角度来看,大和级战列舰是必须要去造的。虽然在后世看来,“两艘大和级战列舰的花费足够造四艘翔鹤级航空母舰了”。

    “战舰大和博物馆”内的1:10大和号模型 图源网络

    问题是,就算把大和级战列舰的资源都拿来造航母,能造的出来么,造出来能有战斗力么?

    造船这件事情不是说有钱有材料就能造的(更何况日本这些东西都缺),总得有场地吧。

    当时全日本能造大军舰的船坞都是有数的,如果这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改建成四艘翔鹤级航空母舰,那么能找得到四个大的船坞容纳这些航母么?

    别忘了,当时其他海军的主力战列舰也在进行现代化改造,也要占用船坞资源。当真“航空主兵”造航母去的话,日本的船坞是不够用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翔鹤号航空母舰的设计者在舰体前留影,这么巨大的航空母舰也是要占大船坞的 图源网络

    除了船坞之外,还有熟练工人呢,日本真能找到更多的熟练工人造航母?真能找到更多的熟练工人造更多的飞机?就算有了航母有了飞机,那么,日本真的能找到更多的精英飞行员?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比船坞更难解决?

    日本到了二战末期,其实也是有航母的,也不缺飞机,但他们没有合格的飞行员了,于是许多的飞机只能去神风,那些个航母也就只能在港口里挨炸。

    战争末期被炸沉在军港里的天城号航空母舰,光有航母没有后续的跟进,就是这样的下场 图源网络

    说白了,真要航空主兵,意味着整个海军的深层架构进行变革。这绝不仅仅是“造什么船”这么简单的事情。所谓的改革,组织和思维的革新是最难的,纵观历史,从来如此。

    所以,大和也只能是这样的大和,在当时,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03大和号真的毁了日本吗?

    电影《阿基米德大战》当中,反对建造大和号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战舰真的建成了,日本就要同美国开战,到时候日本就万劫不复了。所以,不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样的战舰建造计划”。

    真是这样么?

    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事实是,日本海军很早就把美国当假想敌了。多少年以来,日本海军就是这样子向议会要军费,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也知道,真要同美国打起来,日本无论如何都不是对手,“这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正在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但在许多情况下,谎言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于是昭和时代以来,日本屡次在国际上制造事端,更是慢慢地蜕变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政府不能控制军队了,军队当中的中下级军官更是屡屡“下克上”,先搞出个大新闻再说。

    这样子,日本军队是越来越狂妄,而国家在国际上愈发孤立,这才是日本滑向万劫不复深渊的根本原因。

    就算没有大和号战列舰,山本海军大将不也计划着用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么?历史中的山本对于日本的国运并不无辜,但是他也清楚,面对一场怎么看都赢不了的战争,第一次偷袭就取得决定性战果是他唯一的选择。

    换句话说,只要日本是那种军国主义体制,有没有大和号,结果其实没什么区别。

    听到“玉音放送”后痛哭不已,长跪不起的日本民众 图源网络

    咱们中国人对吴越争霸的故事不陌生。吴王夫差是怎么灭亡的呢?有人说是勾践卧薪尝胆,有人说是美人计,等等等等。但是《国语》中记载了一段魏文侯君臣的对话,很有意思,这段对话不难,全文摘录于此。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百战百胜。”

    文侯曰:“百战百胜,国之福也,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百战则民疲,百胜则主骄。以骄主,驭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这段话可以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昭和年间的日本身上,都不用改动一个字。要不怎么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呢。

    所以,军国日本的灭亡,有没有大和号其实都一样,有些事情是早就注定的,不是一艘船能够左右。

    04大和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电影《男人的大和号》当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印象很深刻。

    当时船上的官兵接到了出击命令,也知道这是一次必死的任务,有人就觉得“这样去死很不值”,在船上还爆发了小小的骚乱。一名军官面对这样的疑虑,这么给大家的赴死去找理由——为了日本的新生,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这不是你们的夙愿么?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类似的话在《阿基米德大战》中也有出现。大和号的设计师(以平贺让为原型)坦白地说,他也知道日本跟美国打仗必败无疑,所以,他要让大和号替日本去死,这样才能迎来国家的新生。

    真是这样的么?当时的人果真有这么高的觉悟?恐怕未必是这样的。

    但确实,大和沉没,日本战败之后,的确这个国家迎来了新生。这样的新生,是建立在彻底战败,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的。面对祖国的战败,有的人走不出来,但更多的人“拥抱战败”,这才有了战后那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日本。

    所以,说“大和必须死,日本才能活”,也不能说错。但这里的大和,指的不仅仅是一艘战列舰。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1945年4月7日,战舰大和携带着单程燃料向冲绳方向做决死突击,途中被美国舰载机的饱和攻击击沉。

    十年前,我看到过旅日华人俞天任先生写的文章,提到战舰大和的沉没,他说了一些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的象征,更是东亚人民苦难的象征。没人说得清战舰厚厚的钢板,有多少是靠着东北老百姓卖儿女的钱凑出来的,也没人说得清战舰高耸的桅杆上的雷达天线,有多少是来自日本娼妓的卖身钱.......如今,这些都没了,沉在了太平洋的底下。”

    只有这些都彻底没了,一个国家才能迎来新生吧。当时的人未必有意识,但的确,大和之死才是日本新生的开始,只是,这个代价太过于沉重了

     3 ) 阿基米德,你到底还要被人骗多少次?

    一个国家需要天才,但是,天才并不能挽救一个国家。

    根据三田纪房同名漫画改编成《阿基米德大战》的电影,其中人物的塑造。从人设、对白、细节、情节的处理还保留了二次元色彩,电影描述的是日本在1933年,日本海军内部到底是造舰还是造航母争论不休。一位叫棹直的数学天才,是财阀家的家教,因数学好被送到大学深造成,又因为与财阀女儿来往而被勒令退学。失意在酒馆,被山本五十六相中并任命为审计,在海军内部决定会议前期,致力要揭露以平和中将为首的“大和舰”低报预算、勾结财阀暗中腐败交易的行动。棹直以为凭一已之力挽救国家的命运,避免战争爆发,哪料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棹直只是一位没有毕业的数学系天才。因为财阀讨厌他跟自己的女儿来往,才迫使他退学。在与艺妓狂欢的小店中与山本五十偶遇,经过调查后山本觉得他是个人才,可以为他所用。遂说服棹直为他工作,山本坦诚直言,战争即将爆发,建造一艘中看不中用的战舰,将来必是一败涂地。

    棹直开始进行他的测量计算工作。谁知,山本请他来计算的原因,只不过是想弹劾掉以平和为首的战舰派而拿到预算,用于建造自己认可的航母,以便构建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在以后的太平洋战争上,抢到亚洲的霸权,拿到谈判的砝码,抗衡生产力大于日本50倍的美国。

    结果也如他所愿,在第2次谈判中,棹直及时用自己独门公式准确计算出大和舰的建造预算,揭露了平和将军的预算比实际少了一倍,平和将军却一口道出了自己虚报预算的原因,是为了迷惑美国情报部门,保护日本,防备美国为了战胜大和战舰,而选择建造更大的战舰以及超级武器来对付日本,打的是情报牌!这一下,与会人员都傻眼了,会议决定使用平和的战舰计划。

    然而很快,棹直又发现了漏洞,平和设计的战舰,出现了明显的设计缺陷,棹直再一次推翻了平和将军的的狡辩。

    时间推到了一个月之后,平和将军将棹直请到府中。棹直进屋后立时惊呆了!平和将军已经将大和战舰,做出了一个1:20的超大模型,这个美丽的巨无霸,象征着日本精神和武士精神,平和将军还说,给这个舰起了一个完全符合日本灵魂的名字就是“大和”。

    他说你作为一个设计师,这个战舰已经在你手里活过一次了,如今我想请你说出万能计算公式,使大和战舰再一次活过来吧,我知道,日本战败是必然的,但是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战舰,一旦日本民众看到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和绝望就会击碎人心,让狂热的好战份子冷静下来,悬崖勒马,是不是就不会导致日本的毁灭呢?这就是这艘巨大美丽战舰的最终使命,你的能力没准儿能挽救这个国家,国家与民族大义的棒子再一次被高高举起,大和第二次被意淫。

    棹直被感动了,深深地为大和的名字、眼前美丽模型、以及民族大义震憾。珍珠港两个月之后,大河战舰投入了战场正式服役。山本五十六,坦然接管了大河战舰,这时他已是日本太平洋战争的最高指挥官。

    望着美丽的大和战舰渐渐远去,棹直流下热泪,他是为这艘战舰最终的命运留下了热泪吗?其实,日本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承认自己失败的,他们会战斗到一兵一卒,最后一支枪一发子弹。所以,不管大和战舰是否入列日本太平洋舰队,当时的民族性、侵略性是不会改变的,平和将军让战舰代替日本去死的说辞也是自欺欺人的。

    只要侵略战争还在继续,与美国的太平洋霸权争夺还要继续,日本必将走向失败,这是他们的命运。一个小人物,即使如天才棹直,在国家机器面前、在军阀统治的昭和时代,武力象征着一切,海洋岛国向外扩张,是他们多年的夙愿;地处小岛,渴望大陆、渴望对一望无际的海洋都归他们所有。因为他们看见了,通过侵略会得到最高的利益,美国的土地与财富是抢来的,英国的土地跟财富也是抢来的,荷兰、葡萄牙都是因为海洋霸权取得了大量的财富,所以有这么多靠战争起家致富的楷模,日本能不效仿学习吗?

    本片的一开头就是1945年坊之甲海战中,经过美国战机、轰炸机、攻击机、鱼雷等多次蜂群进攻,大和战舰被击沉的精彩画面,大和被击沉的后黑色的浓烟200公里之外都能看见。战舰沉没,也带走了3000日本人的生命,不可谓不悲壮。虽然本片中有很多逻辑不严谨、自话自说自话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讲这部片子还是近几年来,日本片里头比较积极的一种拍摄手法了,摆脱了一贯的小清新路线。与棹直搭档的本份木讷少尉是绝配,一个聪明,一个耿直,一个义无反顾,一个刻板守礼,相互映衬地很妙,而山本五十六的凶狠老辣,也可窥见一二,他心中的那盘棋是硕大的,而且目及多年之后的战场形势。平和将军则要逊色很多,他只看到了军舰的命运,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民族有清醒的认识,反而是纵容了大和的生建造,耗损民脂国力,说到底也为了满足了自己的一点私欲,满足了一个设计师希望自己设计的模型被生产出来的强烈渴望。

    棹直开始先被山本骗来计算大和预算,去用来弹劾平和将军,后又被平和说动交出公式,生产出大和,一再天真上当。试想一个刚出头的20多岁的风华正茂的少年,胸中笔墨万点,但是,他的人生阅历与抱负都是肤浅的,一个小孩子怎么敢参与到成人的战争游戏中来呢,大人们不骗你,骗谁呢?

     4 ) 出乎意料的好

    阿基米德大战 出乎意料的好,可能是之前的预期太低。毕竟拍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以今时的日本,能拍出什么样很令人怀疑。好莱坞全球发行,花一亿美元制作成本总有收回的预期。或者流浪地球,仅凭大陆一地的票房也能收回成本,也就有像阿修罗这样的骗子项目在前几年做成金融产品去募资。但真不看好现在的日本电影凭借本土票房拍二战的太平洋战争。 果然,第一场海战就在CG上露怯了,无他,飞机和战舰太新。反光度明显只做了一道大平光,没有更细致的做旧。甚至日军的群演都有笑场,表情更是如抗日神剧般狰狞而不是恐慌或者大无畏。至于最后那个模型工厂用的是 摄影机不要停 的工厂场景都是后话。 好在这些技术炫耀并不是电影想表现的东西。漫改,自然是青春片,菅田将晖那淡淡的眼线如果在40年代,估计要砍死。还是靠情节取胜,加上日剧常规的在某个小点上的突破。瞄准了电影学院文学系不学高数的短板,用微积分彻底打破中国电影人抄文本的幻想。 谈不上反战,现在的小鬼子活的好好的,谁没事跑去打仗。就如我们,键盘侠当的有模有样,真侵犯了自身利益,照样在2000万在线观众面前直播工地打架。成熟社会正常状态而已。苍井空林志玲都嫁人了,踏平哪里活捉人妻还有意义嘛。

     5 ) 真的,这真的不是一部反战片

    本来看《阿基米德大战》纯粹是冲着大和号的画面而来(还附赠了长门!赚翻!),其余将近两个小时的文戏就当是看个乐呵,结果一看影评区好多人在吹这部电影的反战精神,作为历史票友忍不住想吐槽两句。

    1. 首先真的别被平山中将的台词给带跑了,这部电影本质上算是历史演义,对历史事件叙述时所采取的角度也是日本人很喜欢的阴谋论,即所谓“海军战败革命论”。这个理论是说太平洋战争打响时海军高层全是一票明知打不赢的反贼,因此故意推动战争进程,加速日本战败。但这种说辞稍微一琢磨就能知道纯属旧帝国海军马后炮甩锅之词,逻辑奇幻度堪比汪主席的曲线救国之论。平山的那段台词从精神内核上来讲,属于经典阴谋论混杂着日式物哀炮制出的演义台词,真实程度跟苏联人用秋裤击垮国人精神差不多,听完一笑就行了。

    2. 话再说回来,谁家拍反战片构建戏剧冲突的正反两派人物全特么是战犯啊…… 岛田繁太郎和永野修身全都是东京审判列明的甲级战犯,大角岑生作为海军内部的整人高手要不是坠机死在广东也八成跑不掉战犯认证。永野修身本人作为旧帝国海军最后一个元帅、军令部长海军大臣联合舰队司令三冠王、推动开战最积极也是收益最大的一批军阀,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正面人物啊…… 本片最反战的桥段反而是山本在汽车上说的那句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艘新空母了,一下子就把昭和军阀骨子里的好战和愚蠢表现出来了,可惜点到为止,没有深入。

    3. 很多人吐槽日本人老拍反战败片,尤其是新世纪后出来的一批片子,画面精美,演员美型,历史考证有板有眼,但让人看着老是不对劲。因为这些电影本质上都属于演义,片面地强调故事本身,搞一些特别日式热血的片汤话,却总是在回避作为战争发起者对本国人民和外国人民造成苦难的“责任”。尤其是反映海军历史的电影,讲来将去都是“美国太强大了我们挑错了对手”而不是“战争是不好的我们要珍惜和平”。屁股歪也就算了,其中出场人物的历史原型甭管反不反对对美开战,对中国人下手从来就没犹豫过,也让这种错在挑错了对手的观感愈发加强。(PS:这也是我极其厌恶《永远的零》的原因,主角所在的一航战机队全都是在轰炸中国平民时练出的技术,把那批杂种拍得再惨也很难让我有什么情感共鸣)

    下面是一些个人觉得有意思的历史细节:

    4. 岛田和山本他们吵架时张嘴就是你丫当年在兵学校如何如何

    此处日语字幕中的兵学校并非泛泛军校,而是特指位于江田岛的海军兵学校

    基本上所有的旧帝国海军军官都要在江田岛学成毕业。岛田和山本都是海兵32期的同学,所以可以互相揭老底。

    5. 跟着说兵学校的事,因为海军当军官一定要有海兵教育经历,当大官一定要有海大(海军大学校)经历,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真的要勤奋,因为考试成绩决定了在海军一辈子的前途),毕业之后要从少尉开始苦哈哈混资历,因此山本五十六一张嘴就给男主封了个少佐,他的司机才这么大反应。

    不过也有例外,也就是所谓的主计军官。海军发展速度过快,以至于账房先生用不过来,所以必须要从民间吸引一批大学生做会计工作,即“短现士官”制度,也就是短期军官。历史上帝国大学的高材生们为了躲避开战之后的强制兵役,免于稀里糊涂被陆军抓去送死,进海军当临时军官躲兵役是有光荣传统的,而且这批人中日后不乏官至检察长、大法官、央行总裁乃至于首相(中曾根康弘)者,可谓卧虎藏龙。当然根据影片信息看男主这一干就干到了九年后,可以算是严重超期服役了。

    6. 全片个人最大笑点来自于男主在弹劾平山的造舰计划时,指出大和号舰体设计没考虑台风天抗浪能力的桥段。此处似乎neta了“昭和海军三大事件”中的第四舰队事件,即1935年时海军舰队演习中遭遇台风,四十艘军舰构成的舰队中近半舰体严重受损一事,暴露出了旧帝国海军的造舰计划中偷工减料,工艺不足,以及设计缺陷等问题。男主如果在历史上真有其人,除了破落户的名声之外,怕不是还要加上一个乌鸦嘴的恶名,风评严重被害(笑)。

    7. 旧帝国海军搞搞贪污腐败真的算是传统艺能了,比如本片中造大和号的目的是取代老舰金刚号,这艘金刚号当年在建造过程中被爆出了海军拿回扣的西门子事件,丑闻之大甚至撸掉了明治时代的开国元勋、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至于虚报造价、暗香操作、勾结财阀什么的,洒洒水啦。

    8. 本片中对山本五十六的刻画算是日本样板戏了。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似乎对山本这个军神有着特殊的执念,拍电影时老是抬高山本的形象。本片中尬吹山本在1933年就构想好了珍珠港计划就有点状多智而近妖了。要知道此时距离空袭珍珠港计划的灵感来源,也就是1940年英国海军空袭塔兰托港一战还有7年,计划实际制定者、山本爱将、“仙人参谋”黑岛·不爱洗澡·龟人此时还是海军省一个平凡的科员。所以说本片终归是历史演义……

    以上

     6 ) 没有一个数学家能算出这中间的得失,留给后人的,只有自己脑海中的思考罢了。

    刚刚在家看完这部电影。

    题材很棒,角度也很新颖。

    日本人对于二战的反思,有很多方面,当然,可能不是《环球时报》要的那些方面。

    不讨论政治,只是谈论电影,感觉可看性很高。

    我老婆对二战一点都不了解,但是仍然是饶有兴致的跟我一起看完了,而且,看懂了。

    对于太平洋战争比较感兴趣也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的死宅如我,这部电影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当年日本海军内部航空派和舰队派的斗争。

    同时,作为一个造船专业毕业的人,我对这部片更有格外关注的理由。

    就是觉得男主角用一个晚上搞定了我大学学了4年的课程,实在有点……

    反正用一个公式就算出战舰造价这种事情,我大学老师看了肯定会骂娘的。但是这种槽点,非专业人士不用理会就是了。

    嘿嘿。

    不太多剧透了,推荐这段大家在家闲着的时间,都去看看这部电影。

    说点有趣的。

    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是IJN海军军官的身份。有趣的是,片中出现的海军军事军官,都是真实名字,大角岑,岛田繁太郎,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

    读过老冰的《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的朋友应该对这些名字在那些年的IJN中的作用都有一些了解。

    有趣的是两位优秀的舰船设计师,用了化名。

    在片中名为“平山”的大和号设计师,就是当年舰政本部造船部的部长平贺让。

    有意思的是这次演员的选取,也十分形似:

    真实的平贺让:

    平贺让

    剧中的平山忠道(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陆军将军栗林忠道的名字)

    平山忠道

    是不是还挺像的?

    另外永野修身和山本五十六那边的造舰将军叫藤刚喜男,这个人应该就是历史上平贺让的前任造舰大臣,藤本喜久雄。

    这个人和平贺让是死对头,片里戏份不多,但是立场还是没错的,反正跟平贺让对着干就是了。 。。。。。。。

    影片最后,借平山(平贺让)的口,说了一大段拔高立意的话,算是这部电影的初心吧

    舰队派中坚平山(平贺让)中将,对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日美开战,日本必败,但日本人不懂得认输,很可能战至一兵一卒,亡国灭种。

    日本人死不认输,怎样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

    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巨无霸,一旦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绝望,很可能会让狂热的日本民众恢复理智。平山认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艘美丽的巨舰永不沉没,让他们期待,让他们狂热,最后被击沉,这就是它的使命。

    这艘战舰将作为日本的象征,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就叫它“大和”。

    。。。。。。。。。。。。 我当然不会相信这会是真实的历史中发生的对话。

    不过把它当做如今日本人,或者说是编剧和导演,对80年前的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思,就可以理解了。

    曾经屹立在世界民族的东方,迎来大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日本,毁灭了。

    日本的毁灭,同时波及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导致了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数亿军民的惨剧,几百万日本军人的生命,还有一亿日本老百姓的苦难,以及广岛、长崎人民的鬼魂,还有战后日本两代人的艰辛……等等等等。

    当年的人,也未曾想数十年的时间之后,日本又有了毁灭之后的重生。

    没有一个数学家能算出这中间的得失,留给后人的,只有自己脑海中的思考罢了。

     短评

    都是人祸,强行洗白?

    6分钟前
    • 二饼
    • 还行

    不敢说最好,但一定是近年来日本拍的最有趣的商业战争片,即使是枯燥的数学题材并且满篇文戏,都能拍的惊险刺激。山崎贵依然是亚洲现役最会拍特效商业大片的导演。传达出的“宁为玉碎”的价值观非常让三观很“正”的中华民族惊愕,却非常大和民族,也让人惊讶于日本人在自我反思时到底开了多少脑洞。永远的零里缺少的反思它点到为止,起风了里宫崎骏另外没有深入的它也表达了出来,而又同时拥有前者的技术流与悲怆和后者的人物刻画与人文关怀。民族性,这个非常局限于他们日本人本身的词,是对这部电影的最大褒奖。当年认识苏打的时候他还是初出茅庐的假面骑士和各种小制作的咆哮派小配角,现在看到他能以这么好的表演状态主演这么好的大制作电影,百感交集。

    9分钟前
    • 银河美少年老杨
    • 推荐

    聪明的民族但凡极度追求一种目的往往会产生畸形美学,日本就有非常明显的表象。对立的双方往往尖锐到无法自控到过于美丽而说服了自己的对立阵营。这是一部一开始看是数学后来变成战争再变成政治最后变成哲学的电影。(心态上来讲是值得我强国借鉴和反思的故事,毕竟我们正在处于一个假繁荣的世界)

    12分钟前
    • 趙小島
    • 力荐

    抱着必败之心、必沉之念建造一艘日本的象征,太悲壮了

    14分钟前
    • 爱乐
    • 推荐

    Interesting premise, 能把数学拍得这么有意思。剧情反转也恰当。强行洗白max,说是人民意愿什么的也是能装

    19分钟前
    • Mateus
    • 推荐

    服化道还是挺有二战烟火气的,可一惊一乍的电视剧演法太雷人,苏打说实话驾驭不了历史人物,一干老戏骨倒是都很养眼。最后的包袱有点雷人,把战争行为艺术化了。看完感叹,玩政治固然是各国通病,可这种尊重数据和资料的作风,大概才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差距所在。

    20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制作很精细,片尾连众军官从大和号上岸后的摆渡船都想到了,问题是,历史题材里,一路都是这种热血少年漫的逻辑太坑了。

    24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电影的最后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相当日式的畸形美学或者说是逻辑:期冀让战舰大和成为日本帝国的象征,之后在对美战争中悲壮地沉没来唤醒日本国民,防止日本这个国家的破灭。但是正如片中的一句台词“日本人不懂得如何去认输”,所以大和在坊之岬海战中沉没后,等待日本帝国的仍是铁之雨的冲绳战,是悲惨的两次原爆。既然自身的破灭无法拯救日本,那大和最初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苏打含泪看着的不是新服役的大和,而是可以预想到的化为焦土的日本吧。

    26分钟前
    • 困扁头
    • 推荐

    有些台词真的有意思,“军队干的事一点都不美”,“巨大而美丽的军舰对国家来说就是诅咒”,“日本人是一个不懂得如何去输的民族,所以到死为止都只会一股脑地战斗”,“大和号就是日本的缩影”……山本五十六兴致勃勃地在那边策划偷袭夏威夷,而平山忠道认为日本必败的原因是“和美国国力悬殊”。所以,如果国力相当他们是不是就觉得可以打别人了?我真好奇当年大和号沉没时日本人在想什么,是觉得强国之梦幻灭了吗?部分日本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反思二战反思的不是“为什么要打输”而应该是“为什么要干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要侵略别人”?

    28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推荐

    关注点不同的人可以找出不同的亮点的片子。个人而言比较感兴趣的是讽刺官僚主义的部分,当权力掌握在手握兵器的人手里的时候这个世界怎么会和平呢。之前和社会学教授闲聊,他说二战到后面日本看似是要征服其他国家,实质上已经变成海军与陆军之间、各个派系之间的权力争斗(你占领了这里,好那我要占领那里)。这一点在片子里也有很好的揭露出来。山本五十六表明自己野心的时候他的上级说:“我都忘了你也是个军人呐。”军人这个词在日本和在中国带给人的情感完全不同,军人、军队在日本是不被允许的存在,是令老百姓厌恶和抵触的存在(右翼除外),是不愿被讨论和提起的。二战的日本侵略战争,包括它给后来的日本人带来的种种影响,真的没有我们想的(或者说被告知的)和看到的那么简单。最后表白苏打。

    33分钟前
    • 艾茨米
    • 推荐

    还是那句话,做科学的为什么要懂政治?为了不被人当子弹使

    38分钟前
    • 蓝领工人
    • 力荐

    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战”,而非“反战败”,这一点真是难得。苏打稳,柄本佑更稳,至于美波,负责可爱就好了。

    39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20190728@shibuya谢谢好友步子请客来看!苏打演的非常非常精彩。电影镜头处理的很流畅。一开始的战争场面更烘托出了结尾。最后苏打望着开始服役的大和战舰留下热泪那里真的呼应的非常好……能感受到老百姓的那种无力和悲愤。还想起他第一次坐艇去看战舰在闪着阳光的海里出发的样子。整个故事对“美”的定义的贯彻,对当时所谓“大和”的战争观的批判表达的很完整。得亏我不是日本人。

    41分钟前
    • 推荐

    超棒,即保留着漫画的热血感,又有着正剧的严肃感,通过一个计算战舰造价的故事诠释着山本五十六和平贺让的军事理念之争,数学家以为数字中隐藏着世间的真相与正义,却在最终成为了军国主义的棋子,以保家卫国名义建造的巨大武器事实上才是促成战争的“元凶”,代表着日本帝国的大和号建造的意义就是最终被摧毁,战争这场游戏,没有输赢,只有代价。

    4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描述了一位想改变世界的数学天才的故事。喜欢这类故事的人可以一看。

    43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二战日本海军大舰巨炮想法根深蒂固,我并不认为战舰大和的意义如本片所示是为了让日本人从盲目的军国主义狂热中清醒过来。最后,数学真的可以证明一切!

    45分钟前
    • Ishi.WB
    • 推荐

    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日本历史观 不过建一艘注定会沉的船来警醒注定会战斗的最后的日本人不注定还是失败了吗 就除去苏打整个剧情让我想骂人

    49分钟前
    • Mitsu
    • 推荐

    如果不能阻止它睡着,至少让它赶快醒过来…吗???

    51分钟前
    • bigfeby
    • 推荐

    困扁头:【电影的最后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相当日式的畸形美学或者说是逻辑:期冀让战舰大和成为日本帝国的象征,之后在对美战争中悲壮地沉没来唤醒日本国民,防止日本这个国家的破灭。但是正如片中的一句台词“日本人不懂得如何去认输”,所以大和在坊之岬海战中沉没后,等待日本帝国的仍是铁之雨的冲绳战,是悲惨的两次原爆。既然自身的破灭无法拯救日本,那大和最初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苏打含泪看着的不是新服役的大和,而是可以预想到的化为焦土的日本吧。】犀利。

    55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还行

    前半太拖,最后三分之一才好看起来。本以为是统计学家的胜利,最后突然变成加速主义者的揽炒……另外这函数过拟合了吧怎么可能error这么小?!我觉得既然船的不同类别差别很大那得用random slope去做。

    56分钟前
    • 小油飞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